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贵阳市社区年龄≥60岁人群血压情况及脑卒中患病与代谢综合征(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10个社区5182例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组2437例、70~79岁组1755例和≥80岁组990例,分析脑卒中与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5182例老年社区居民中,高血压前期人群比例25.67%,高血压患病率39.56%,MS患病率16.92%,脑卒中患病率5.77%。与60~69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明显升高、MS患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MS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MS患者脑卒中患病率高于非M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MS患者的2.53倍(OR=2.530,95%CI:1.966~3.257,P<0.01)。结论贵阳市社区老年居民随着年龄增长,人群收缩压逐渐上升,脑卒中惠痛与高血压和MS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人血压水平及伴随疾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血压及高血压患病情况 ,我们结合 2 0 0 1年干部体检 ,对 198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了血压水平的调查 ,并对 10 2 9例高血压人群进行了伴随疾病的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0 0 1年接受体检的中老年人共 1987例 ,男 1884例 ,女10 3例 ;其中患高血压病者 10 2 9例 ,男 982例 ,女 4 7例 ,年龄4 7~ 91(71.5± 0 .3)岁。将全部受检人群及诊断为高血压病的人群按年龄分为≤ 5 0岁、5 1~ 6 0岁、6 1~ 70岁、71~ 80岁、≥ 81岁 5个组 ,统计各年龄段患病分布情况。按病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 5年、6~ 10…  相似文献   

3.
<正>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6月选择北京东四社区4个居委会离退休中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岁,共3154例,共调查2235例(面见率70.9%),其中男性969例,女性1266例,平均年龄(63.34±5.32)岁;受教育程度:研究生6例,本科145例,大专188例,中专182例,技工7例,高中562例,初中703例,小学311例,小学以下131例。调查人员为三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新检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临床确诊率。方法对象选自2017年4-5月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参与者于上午空腹状态下休息5~10min后,用电子血压计(Omron HEM-7430)测量坐位右臂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用于分析。当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 Hg且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物时,定为流行病学调查新检出高血压。109例新检出高血压患者于1周内到同一医院、使用同一型号血压计再次进行2次血压测定,即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高血压临床诊断的标准有两种:3日平均值符合(平均值高法)或3日血压均符合(3日均高法)上述高血压诊断标准。结果在109例流行病学调查新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第2个和第3个随访日的收缩压明显低于流行病学调查当日的数值[(144.9±17.3)和(144.6±19.5)比(156.7±14.9)mm Hg,均P0.05];舒张压也呈相似的结果[(84.9±10.9)和(84.0±10.4)比(89.4±10.9)mm Hg,均P0.05]。在该组人群中,3日血压均高法的高血压临床确诊率为47.7%;明显低于平均值高法的高血压临床确诊率(73.4%)。结论在109例流行病学新检出高血压患者中,采用3日均高的方法,高血压临床确诊率为47.7%;而采用平均值高的方法,高血压临床确诊率为73.4%。  相似文献   

5.
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657例≥40岁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520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32.9%比24.6%,P<0.01),黑衣壮族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16.7%比5.2%,P<0.001).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年龄、性别、饮酒、民族和体重指数的影响.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7.9%比19.5%(P<0.01),治疗率4.2%比13.3%(P<0.01),控制率1.4%比9.4%(P<0.01).结论广西黑衣壮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则显著低于汉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变化,为制定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2000年和2017年横断面调查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分析,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主要研究变量为自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对象中自报高血压病人的比例)、新检出高血压患病率(现场调查中检测出的高血压病人的比例)及总体高血压患病率(自报高血压患病率和新检出高血压患病率的合计)。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代人口学分布特征、患病率及不同人口学特征间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2000年和2017年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总体患病率粗率分别为52.9%和65.8%(P<0.05)。两个年份中总体患病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报患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新检出患病率则呈下降趋势(P<0.05)。两个年份中男女性自报患病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0~79岁人群自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山西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太原、大同、晋中、运城等9个地市的41个街道居委会和村镇作为调查点,对每个调查点的5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调查. 结果 共调查3702人,其中男性1782人,女性1920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38.7%(标化患病率为38.5%),女性为39.3%(标化患病率为41.2%),总患病率为39.0%(标化患病率为39.5%),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经调查发现高龄、文化程度低、肥胖等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山西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州市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心血管相关因素的情况 ,我们于 2 0 0 0年 5~ 10月在对广州市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调查基础上 ,对 6 5 34名 4 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 :荔湾区是广州市老城区 ,人口 4 7万。我们采用整群抽样 ,以荔湾区所属 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居委会、政府机关、学校及医院等 6 5 34名 4 5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年龄 4 5~ 98岁 ,男 2 5 0 5名 ,女 4 0 2 9名 ;其中 6 0岁以上老年人为 30 2 7名。   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农村中老年人群睡眠特征与高血压的关联。方法招募丰县12个村资料完整的429例居民进行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睡眠特征等调查,并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7.6%(204/429),其中43.8%(149/340)睡眠质量较差,18.1%(76/421)睡眠时间不足6 h。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主观睡眠质量中等、主观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评分高(3分)、睡眠时间不足6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均增高(P<0.05),OR值分别为1.735、1.761、2.495、2.061、1.980。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65岁、超重人群中也被发现。此外,超重人群中,睡眠效率<75%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睡眠效率≥85%者增加(OR=2.287)。结论应重视老年人群睡眠质量对高血压及高血压病人管理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状态开展个体化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社区人群中比较单日血压和3日血压测量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9月在北京、浙江和河南3省市对常住居民47 955人进行高血压筛查,年龄35~75(54.2±15.3)岁。每次血压测量3遍,间隔1min,取平均值为最终血压值。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当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高血压诊断切点者定为可疑高血压。对可疑高血压患者,在随后1个月内,再进行非同日2次血压测定。3日的收缩压均≥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时确诊为高血压。比较单日血压和3日血压测量对人群高血压诊断的影响。结果在筛查的47 955人中,明确高血压患者7344例,可疑高血压人群3221例,依据单日血压判断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2.0%。在3221例可疑高血压人群中,仅425例(13.2%)符合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3日血压临床高血压确诊率为16.2%,较单日血压诊断低5.8个百分点。通过3日血压测量确诊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比较,年龄、大量饮酒率和首日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可疑高血压患者中,调整其他因素后,老年和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者更可能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OR(95%CI)分别为4.470(1.451~13.722)(年龄65~74岁),5.358(1.577~18.203)(年龄≥75岁),3.766(2.018~7.027)。高盐膳食者诊断相对风险较低[OR(95%CI)=0.331(0.161~0.679)]。结论依据单日血压测量评估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1]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 7亿例。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人。年龄大于65岁,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为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 g(1 mmH g=0. 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 g,称为老年高血压。我国某社区的对1 500名居民的调查[1,2]中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有912人,占60. 8%,而知晓率是67. 9%,治疗率是35. 4%,控制率为13. 6%。在成都社区80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0~79岁中老年人群高甘油三酯(TG)血症-腰围(HTWC)表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3年成都市4个社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1 004例40~79岁中老年人群数据,将HTWC定义为TG≥2.0 mmol/L,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分为(1)TG和腰围正常组(492例)即血TG2.0 mmol/L,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2)单纯腹型肥胖组(301例)即血TG2.0 mmol/L,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3)单纯高TG组(79例)即血TG≥2.0 mmol/L,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HTWC组(132例)即血TG≥2.0 mmol/L,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共4组。分析该人群HTWC检出率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结果:40~79岁中老年人群HTWC表型的检出率为13.15%(男性12.69%,女性13.37%),40~79岁人群中HTWC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为41.67%,而TG和腰围正常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为13.2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家族史后,HTWC组发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仍为TG和腰围正常组的4.50倍(比值比:4.50,95%可信区间:2.84~7.12,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HTW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男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2004~2006年在辽宁阜新农村地区分层整群两级抽样方法抽取≥35岁的人群中选取非高血压13170人,于2008年收集随访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12274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答率为93.2%。由经过培训且合格的医师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及资料收集。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当前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符合WHO对高血压的定义。结果对其随访平均28个月,3639(29.65%)名男性发生了高血压。男性中,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蒙古族、饮酒人群、高收入者、高血压前期、超重和肥胖人群、每天盐摄入量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是29.9%、19.5%和1.5%。结论本次调查说明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地区男性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大多数新发的高血压没得到积极地控制,应积极开展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者调查了1991-1997年及2004-2009年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发病趋势和高血压控制的状况。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中(1991-2009年),研究者纳入5个基线无高血压的人群(年龄≥18岁):1991-1997人群(4107例),1993-2000人群(4068例),1997-2004人群(4141例),2000-2006人群(4 695例)和2004-2009人群(4 523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吸烟、酒精摄入、体力活动、体质指数(BMI)和血压数据。高血压定义为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部分农村居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1999年WHO/ISH的ISH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分析2002年河北省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中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河北省15岁以上农村居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粗患病率为12.5%(标化率10.28%),其中男性为12.3%,女性为12.6%,35岁以前男性ISH患病率高于女性,45岁~54岁则女性高于男性;ISH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5岁以后呈快速增长。2.ISH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BMI)、腰围(WC)的增加而增高。3.影响ISH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BMI、性别。结论ISH患病率占高血压总患病率的33.3%,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高;预防控制ISH从早期开始并以控制肥胖为主,是降低人群高血压致残致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新疆某县老年自然人群高血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4月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县年龄≥60岁的自然人群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入选者共3421例,男性1612例,女性1809例,60~69岁1722例、70~79岁1541例和≥80岁158例。根据血压水平,将入选者分为高血压组1695例和正常血压组1726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风险因素。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入选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9.5%、46.1%、12.4%和3.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和知晓率虽高于女性(50.0%vs 49.1%、46.8%vs 45.4%),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虽低于女性(10.8%vs 13.8%、3.2%vs 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70~79岁和≥80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6.9%、51.8%、56.3%,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P0.01);≥80岁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均高于60~69岁和70~79岁;治疗率高于70~79岁、但低于60~69岁(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LDL-C水平升高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P0.01)。结论新疆某县老年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年龄≥35岁高血压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我国东部9个区/县随机抽取年龄≥35岁调查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4400例,4176例数据完整。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对该人群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使用Cronbach's alpha和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量表信度;因子分析评估结构效度。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总的Cronbach's alpha为0.78,各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值范围在0.78~0.83之间;经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7.17%。研究发现该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低,其中心理维度最低,为57.19。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城乡、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和高血压病程与生活质量相关(均P0.05)。结论 WHOQOL-BREF用于评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我国东部地区年龄≥35岁高血压人群的生活质量得分相对较低,尤其是高龄、农村、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体质量过轻和高血压病程较长者。  相似文献   

18.
脉压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也是反映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的一个较好的指标。而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血管硬化的两项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根据1998年温州市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温州市15个居委会和1个老人协会,男女60岁以上人群为对象,作整群抽样调查,共1253人均接受血压测量和抽血化验,受检率82·4%。1·2测定方法:调查组8~10名固定人员,经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采用统一方法及表格[1]。血压测定按91年全国普查规定,汞柱血压计,坐位右臂测量3次,取3次平均值。收缩压(SBP)舒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的慢性病患病情况,为改善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8月—11月闸弄口社区35~5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居民的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承认自己有糖尿病病史的有42例,占总人数的6.0%;承认患有高血压并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有256例,占总人数的36.5%。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及构成比有明显的增加趋势(P<0.05)。33例空腹血糖值>7.0mmol/L,占9.7%。餐后2h血糖值≥11.1mmol/L者16例,占5.2%。305例被定义为肥胖。56例静坐的生活方式为显性。有198例吸烟,占总人数的28.2%。有262例饮酒,占总人数的37.4%。男性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静坐生活方式的人数明显少于女性。结论中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的高发群体,应进一步开展对这类人群的调查研究,提高中老年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北京某社区≥40岁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4月对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所辖社区510例≥40岁的汉族人群和243例少数民族(10个)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调查与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人群[53.5%(273例)比44.4%(108例);χ2=5.43,P=0.02]。(2)汉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检出率高于少数民族人群[77.5%(395例)比69.1%(168例);χ2=6.03,P=0.01],两组人群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6、1.13,均P0.05)。(3)高血压和吸烟是汉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851,95%CI:1.213~2.825;吸烟:OR=2.311,95%CI:1.065~5.016;均P0.05),高脂血症是少数民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6,95%CI:0.952~8.694,P0.01)。结论调查我国少数民族人群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对其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尤其需控制血脂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