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危险因素与小血管病理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与其他类型脑卒中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推测腔隙性脑梗死的小血管病理改变类型,以便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2002-03/2004-01连续入院的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及皮质型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脑卒中家族史、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颈动脉狭窄、超重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3类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共登记脑卒中患者1263例,其中69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3例,原发性脑出血203例,皮质型脑梗死192例。①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原发性脑出血组比较,高血压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57.1%比51.7%;OR=1.24,P>0.05),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在腔隙性脑梗死组更常见(19.5%比4.9%,25.0%比14.7%;OR=4.67,1.92,P<0.05)。②腔隙性脑梗死组与皮质型梗死组比较,糖尿病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19.5%比14.1%;OR=1.24,P>0.05),男性,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在腔梗组更常见(61.1%比52.1%;57.1%比44.8%,25.0%比16.2%;OR=1.44,1.73,1.73,P<0.05)。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与原发性脑出血比较,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前者的关系更明显。②腔隙性脑梗死与皮质型梗死比较,糖尿病与两者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钱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50-135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非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186例非脑卒中老年患者行颅脑CT检查发现无症状脑梗死56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危险因素与非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率为30.11%,男高于女;颅脑CT检查96.92%为腔隙性梗死,68.48%分布于基底节和内囊;无症状脑梗死组较症状脑梗死组年龄大,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酯血症、心脏病及吸烟史高(P〈0.05);血压值、血糖、血甘油三酯检测值及心电图异常率高(P〈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多为皮质下深部脑组织的腔隙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高血压痛、糖尿病、心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首次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82,P&;gt;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颡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有一定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设计: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选择2000-01/2001—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及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住院病例共214例,年龄50~80岁。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在1周之内)78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6个月以上)患者56例,2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包括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组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者3l例,共109例。方法:测定过夜空腹12h以上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自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终点结局指标:随访2年新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②危险性指标: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③替代指标:各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者占35%,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5%)和对照组(3.5%)(P均&;lt;0.01)。急性脑梗死组和联合组中存在6个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lt;0.05或P&;lt;0.01)。随访(1.5&;#177;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再发血管意外,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和对照组(0%)(P均&;lt;0.01)。急性脑梗死组微量白蛋白尿者36%再发血管意外,与大量白蛋白尿者(41%)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危险率分别是3.8(95%CI,1.2~13.5;P&;lt;0.05)、4.7(95%CI,1.4-16.7;P&;lt;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较常见。在调整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杨  刘凌  张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30-2431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为脑卒中后记忆功能的康复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同期住院16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继发性脑出血分为HI组(48例)、非HI组(1602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心房纤颤病史、梗死部位、梗死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选择HI组配合检测的患者36例,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进行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HI的危险因素:HI与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部位、心房纤颤病史及患者年龄相关(X^2分别为41.20,35.60,54.18,12.50,P&;lt;0,05);HI与患者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无关(X^2分别为0.08,1.10,2.34,P&;gt;0.05)。②左侧脑梗死[(73.12&;#177;11.88)分]与右侧脑梗死[(74.56&;#177;10.96)分】记忆商(MQ)均明显下降,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t=0.344,P&;gt;0.05);有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者记忆障碍明显,MQ分别为(69.01&;#177;41.22),(71.05&;#177;16.15)分,与无糖尿者(90.03&;#177;16.01)分和无原发性高血压者(92.02&;#177;17.83)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4.11,3.70,P&;lt;0.001);而心脏病与记忆下降无明显相关性(t=0.11,P&;gt;0.05)。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疑为脑栓塞或皮质梗死患者应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CT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皮质梗死、多灶脑梗死或伴高血压、糖尿病者应注意记忆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213例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珍  刘玉芳 《新医学》2002,33(5):292-293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13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又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5.9%,糖尿病组病死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9.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1998—03/2004—03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将1.5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32例(≤45岁)和老年组124例(≥60岁),比较分析两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梗死范围,并发症的特点。结果临床特点,中青年组女性仅占9%(3/32),老年组女性占44%(55/124)。中青年组发病以单灶梗死最多,老年组以多发梗死和/或腔隙性梗死为多见。老年组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危险因素:饮酒和吸烟者中青年组分别为88%(28/32),81%(26/32),老年组分别为41%(52/124),34%(43/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青年组分别为34%(11/32),6%(2/32);老年组分别为66%(82/124),15%(19/1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两组均&;gt;55%。结论饮酒、吸烟、男性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血小板活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08例患者分为2组,包括2型糖尿病76例(糖尿病组),男40例,女36例;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32例(IGT组),男24例,女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和CD41+CD11b,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CD41+CD11b水平[(9.2&;#177;3.6)%.(98.2&;#177;16.5)%]与未发生脑梗死[(3.8&;#177;1.1)%,(55.6&;#177;1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5,2.69,P&;lt;0.05);IGT组急性脑梗死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2.40,2.15,P&;lt;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D62p,CD41+CD11b水平亦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t=2.15~3.05,P&;lt;0.05);糖尿病组和IGT组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CD41+CD11b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9~2.79,P&;lt;0.05)。老年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有斑块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50%)高于发生腔隙性脑梗死(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5.23,P&;lt;0.05);颈动脉有斑块者与正常者比较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2,3.95,P&;lt;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和IGT患者CD62p,CD41+CD11b的测定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窗口,有利于较早发现病变,为动咏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 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后中医证候的分布及其规律性。方法:以2001-10/2004-10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发病3d内接受资深中医师辨证和量化评分:参照《中风辨证诊断标准》,将脑梗死分为6个中医证型:①气虚证。②阴虚阳亢证。③风证。④火热证。⑤痰证。⑥血瘀证。以证型评分≥7分为证型诊断确立,最高分为30分。还将上述6个证型分为虚实证,其中阴虚阳亢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属于实证,气虚证属于虚证,而风证属于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之证。患者同时接受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调查,分为前全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4型。比较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中医虚实证型分布和各种中医证型组合例数分布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9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分布:192例中前全循环梗死15例(7.8%);部分前循环梗死26例(13.5%);后循环梗死17例(8.8%);腔隙性梗死134例(69.8%)。②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前全循环梗死组中以火热证和风证分布最多,气虚证分布最少;部分前循环梗死组中风证和痰证最为多,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偏少;风证和火热证在后循环梗死组中分布较多,后者中阴虚阳亢和气虚证分布较少;腔隙性梗死组中最多为风证和血瘀证,余下各项分布较不明显。③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患者的中医虚实证型分布:各个亚型中的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例数均明显多于虚证(P&;lt;0.05),但各个亚型中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之间分布无明显区别(P&;gt;0.05)。④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患者各种中医证型组合例数分布:前全循环梗死组亚型组的中医单一证型者明显少于3种证型组合者,而腔隙性梗死组中中医单一征型者明显多于3种和4种证型组合者(P&;lt;0.05),余下各亚组中不同证型组合间无显著区别(P&;gt;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中腔隙性脑梗死最多,次之为部分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而前全循环梗死组最少,且无论是哪一种分型,中医证型分布在前位的均有风证、痰证或火热证。②各亚型之间中医虚、实证分布较均匀,说明仅以虚实很难反映病情及预后程度。③病情重者(前全循环梗死亚型组)的中医单一证型者明显少于3种证型组合者,而病情轻者(腔隙性梗死组)中医单一征型者明显多于3种和4种证型组合者。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压氧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将18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高压氧组9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下采用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好于对照组(7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提示高压氧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8例脑梗死患者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组,根据空腹血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明显增高(P〈0.05)。②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痴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和中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相比则没有差异。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多灶性梗死、大面积梗死所占比例明显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出血性梗死所占比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中腔隙性梗死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结论糖尿病多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同时存在,而且糖尿病能加重脑梗死的症状,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与皮质下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背景:皮质下缺血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但其具体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在双盲情况下采用完全随机相互对照的横断面、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1999-10/2002-01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28例CT证实有皮质下多发脑梗死患者,其中女68例,男60例,年龄54—89岁。方法:对比分析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有痴呆和无痴呆患者的CT表现。主要观察指标:皮质下脑梗死的发生部位、体积及数目;伴随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及脑萎缩指标的测量。结果:痴呆组中额叶皮质下、内囊前肢、尾状核、半卵圆中心前部、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及丘脑梗死发生率、平均梗死灶数目及平均梗死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lt;0.05);3级(3.%,18/60)、4级(32%,19/60)脑白质疏松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68;7%,5/68;x^2=4.81,12.22,P&;lt;0.05);脑萎缩指数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lt;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额叶皮质下及丘脑梗死灶数目、侧脑室旁前部白质梗死灶体积、脑白质疏松以及脑皮层萎缩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皮质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与梗死灶的部位、数目、体积和脑白质疏松及皮质萎缩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巯乙胺酸(homocysteine,Hcy)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控制Hcy水平对脑血管病发病率、复发率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卒中血清Hcy水平与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3-01/2003-06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5例,男64例,女11例,年龄33.80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选择同期门诊非心脑血管病36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9例,女7例,年龄30—70岁。干预:采用高压液相层析原理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全自动生化仪测血脂、血糖。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血糖、血脂水平,患高血压、脑血管病史者比例。结果:血清Hcy水平脑卒中组[(18.75&;#177;1.8)μmol/L]与对照组[(12.84&;#177;2.36)μmol/L]比较(t=2.618,P&;lt;0.05);脑梗死组[(20.59&;#177;1.78)μmol/L]与短暂性脑缺血组[(15.6&;#177;1.50)μmol/L]比较(t=2.012,P&;lt;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短暂性脑缺血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P&;gt;0.05);脑梗死组[(20.59&;#177;1.78)μmol/L]与对照组[(12.84&;#177;2.36)μmol/L]比较(t=2.872,P&;lt;0.01);大面积(&;gt;2cm^2))梗死组[(34.80&;#177;2.41)μmol/L]与一般脑梗死组[(18.79&;#177;1.62)μmol/L]比较(t=2.463,P&;lt;0.05);有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高血脂组与血脂正常组,既往有脑血管病史者与无脑血管病者;有糖尿病者与无糖尿病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Hcy是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关系不大,在不同类型脑血管病中,与脑梗死关系密切,Hcy增高水平可能与梗死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CT特点。方法 :对 3 0例糖尿病脑梗死与 3 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表现、CT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3 0例糖尿病梗死中有 2 6例腔隙性脑梗死 ,其中 2 1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 ,病灶数目总共 12 4个 ,平均 4 8,3 0例非糖尿病有 15例腔隙性脑梗死 ,其中 6例为多发性梗死病性 ,病灶数目总共 43个 ,平均 2 8,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其它CT特点基本一致 ,无差异性。结论 :糖尿病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梗死为主要特点 ,但与非糖尿病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灶好发部位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r=9.074,P〈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脑卒中和非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差异,为科学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糖尿病者62例,非糖尿病组患者62例,分别对比两组合并急性脑出血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并发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多,死亡率高,预后差。糖尿病组并发急性脑梗死梗死灶多且梗死面积较大,复发病灶和腔隙性脑梗塞多见,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卒中包括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病情复杂且凶险,死亡率高,临床上应稳定控制血糖,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关于MTHFR和CBS基因是否为脑血管病易感基因存在争议。目的:研究人体MTHFR和CB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遗传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选取5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7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96例健康人(对照组)。干预: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人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CBS基因T27796C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MTHFR,CBS基因PCR与限制性酶切结果。3组MTHFR,CB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MTHFR基因的C677T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有显著相关,脑梗死组(47.2%)、脑出血组(44.4%)与对照组(60.9%)之间T/C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r=5.28,4.69,P&;lt;0.05)。TT等位基因型较CC型患脑梗死、脑出血的风险高(OR=2.53;OR=3.0)。CBS基因T27796C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无明显相关(P&;gt;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位点与脑梗死及脑出血有相关性,MTHFR基因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CB5基因T27796C多态性位点与脑梗死、脑出血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