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双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51例采用单侧脑灌注技术、69例采用双侧脑灌注技术,统计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单侧脑灌注组与双侧脑灌注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88%、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7.25%、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脑灌注技术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优于单侧脑灌注,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期间使用不同流量控制方法对患者脑保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7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T1组(单纯流量控制组),22例,脑灌注流量5~10 ml/(min·kg);T2组(左侧桡动脉压控制组),24例,脑灌注期间维持左侧桡动脉压力40~70 mm Hg;T3组(泵压控制组),24例,脑灌注期间维持泵平均压70 mm Hg。对比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ND)的发生情况。结果 T3组术后患者清醒时间与呼吸机辅助时间、TND与PND发生率均低于T1组与T2组。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期间使用泵压控制流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脑保护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0例)和B组(23~28℃,3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比A组降低(P<0.05),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减少(P<0.05)。结论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的不同温度,中低温(23~28℃)显示出更少体外循环机工作时间和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不同脑灌注方式对患者脑保护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手术的14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中脑灌注方式分为两组,A组(n=102)采用经右侧腋动脉顺行脑灌注(ACP)行脑保护,R组(n=47)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行脑保护。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脑灌注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输血量、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R组停循环时间、脑灌注时间明显较长(P 0.05);而两组在其他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P与ACP均能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提供有效的脑保护,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不同脑灌注流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双侧顺行脑灌注所采取的流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72例,其脑灌注流量为8-10ml/(kg·min);B组38例,其脑灌注流量为5-6ml/(kg·min)。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A组与B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脑灌注时间、心肌阻断时间等方面均无差异。而B组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减少。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在深低温停循环、双侧顺行脑灌注的基础上,选择较低的脑灌注流量[5-6ml/(kg·min)]能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总体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2月1日—2011年1月3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1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手术,试验组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选择性灌注时间(56.82±19.77)min、术后IUC住院时间(6.12±1.8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53±23.46)min、(10.32±2.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1例(6.67%),术后并发症5例(33.33%),对照组死亡5例(33.33%)、术后并发症8例(5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孙氏手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疗效,同时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发病48 h内行急诊外科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5月发病48 h内急诊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35例,年龄(43±10)岁.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处理采用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升主动脉近端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均采用深低温、选择性低流量脑灌注技术,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改良超滤.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95±5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42)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2±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5±42)h.围术期死亡1例.随访1~20个月,34例存活患者效果满意.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48h内急诊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的区域作为插管位置,控制有创动脉压在90mmHg左右,用尖端较长的直型主动脉灌注管插管,4-0prolene线做双荷包缝合固定,右心房插右心引流管,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时,直视下经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分别插双侧脑灌注管行脑保护。结果:所有升主动脉插管成功,没有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病例。住院死亡3例(6.7%),1例死于术后早期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13.3%);脑血管意外2例(4.4%),其中脑栓塞1例,脑出血1例,出院时均处于恢复期。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3例;声音嘶哑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于术后4月因院外抗凝不当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升主动脉插管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提供顺行灌注,辅以双侧顺行脑灌注,能取得满意的机体保护效果,具有快速、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经升主动脉灌注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血管转流术组和孙氏手术组,分别为39例和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转流术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孙氏手术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术后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 <0.05)。血管转流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一种全新的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6月,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新型三分支覆膜支架手术治疗。结果 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手术时间(256.8±49.5)min,体外循环时间(137.2±24.6)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4.5±10.3)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8.7±7.9)min。患者术后及时清醒,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了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了手术风险,适合于大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近期效果满意,其长期效果尚需大宗病例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1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先进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主动脉根部用自体心包片与右房建立分流,出院复查心脏彩超和主动脉电子束CT。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体外循环时间(221.33±37.98)min,心肌阻断时间(124.77±50.00)min,停循环时间(28.38±8.1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9.30±9.57)min。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因分别为不完全肠梗阻以及急性缺血性脑病,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时复查主动脉电子束CT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于人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动脉 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涉及弓部置换的15例均采用深低温(鼻咽温度16~18 ℃)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依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累及的部位、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Wheat术 2例、David 术1例、Bentall术 6例、Bentall术 半弓置换 3例、Bentall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5例(其中合并CABG 3例)、升主动脉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7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7.3±28.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1.2±8.7)min.死亡2例(8.3%),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明显降低死亡率.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血供是手术原则和治疗思考顺序.手术治疗加血管内支架植入这一杂交技术成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采用单泵双/三管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预后;比较术中应用单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或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组,每组各8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或单泵三管体外循环方法进行灌注。两组均行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术中严密观察患者面色、结膜,经颈内静脉球采血样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未发现脑奢侈灌注的表现,两组间各阶段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目前采用的单泵双/三管体外循环方法操作简便、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②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推荐使用较为简便的单侧ASCP;而当基底动脉环不完整,且无有效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则推荐使用双侧AS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对1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单纯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2例,同期行带瓣管道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2例,行Bentall术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第4天脑出血。全组无术后再次开胸止血和截瘫病例。目前14例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血管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方法,深低温停循环加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能有效地预防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并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灌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或双侧顺行脑灌注联合灌注(BACP)的方法对脑和脊髓组织行持续灌注。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神经系统灌注采用BACP+腋动脉灌注6例,右侧UACP+腋动脉灌注20例。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26.66±11.65)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56.29±6.26)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26.90±6.0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23.4±11.5)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度平均(16.8±3.8)℃,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17.52±5.18)h,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5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人工血管通畅,6~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时,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保证了术中脑和脊髓的持续灌注,降低了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经右侧腋动脉顺行脑灌注(ACP)和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脑灌注方式分为2组,A组(46例)行经右侧腋动脉ACP,B组(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3例行主动脉全弓替换术的患者应用经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方式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脑灌注流量为 2 0ml/(kg·min)。结果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 63~ 92min(平均 80min) ,停循环时间 3 0~ 65min(平均 4 6min) ,术后恢复顺利 ,6~ 8h清醒 ,1 2~ 4 8h拔除气管插管 ,未见脑及脊髓并发症。结论 :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应用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延长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并提高脑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带瓣管道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Bentall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Bentall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带瓣管道,B组采用改良带瓣管道。统计分析2组病例术后的出血量、输血量、近端吻合口吻合时间以及止血时间(从恢复体外循环到关胸的时间)。结果 B组病例的近端吻合口吻合时间(22.7±2.8)min较A组(18.3±5.0min)稍长(P>0.05),但B组病例的术后引流量(684.0±322.7)mL、输悬浮红细胞(9.7±4.1)U及止血时间(15.3±2.5)min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Bentall手术中,采用改良带瓣管道能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42例(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急性肾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各21例。血液透析组接受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CRRT组接受CRR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住ICU用时、住院用时、少尿期、首次透析至末次透析时长、肾替代平均治疗次数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CRRT组住ICU用时、住院用时、少尿期、首次透析至末次透析时长较血液透析组短,肾替代平均治疗次数较血液透析组少(均P<0.05)。CRRT组治疗后血清BUN、Scr水平较血液透析组低(均P<0.05)。结论与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采取CRRT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康复时间较短,肾功能改善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