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6月~2011年9月,采集到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标本670号.鉴定到天蛾56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26属.其中有保护区7个新记录属和2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分布的天蛾占甘肃省天蛾科总属的81.25%,总种数的70.0%.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9属24种,属的优势度为34.62%,种为42.86%);面形天蛾亚科为次优势类群(有7属11种,属占26.92%,种占19.64%);透翅天蛾亚科为罕见类群(有2属5种,属占7.69%,种占8.93%).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17.86%;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29.2%;两界兼有的种类占53.57%.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天蛾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于1994-2013年间采集到甘肃省境内的天蛾科昆虫标本1 050号,经鉴定有天蛾85种及亚种(包括2个未定名种),隶属5亚科35属(其中分布于小陇山以南地区的属种占到甘肃省总属的91.43%、种数的88.24%),有4个甘肃省新记录种.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11属33种,属的优势度为31.43%,种的优势度为38.82%;透翅天蛾亚科有4属6种,属的优势度为11.43%,种的优势度为7.06%,为罕见类群.区系特点是:属于东洋界的物种有25种,占31.25%;属于古北界的物种有21种,占25.00%;两界兼有39种,占43.75%.结果表明,甘肃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由于甘肃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地跨东洋和古北两界,因此,天蛾科昆虫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调查是从1990年8月~1992年1月进行的,总共记录了154种和亚种,隶属于23目49科。 从我们获得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材料初步分析,有93种和亚种属于古北界,占61.18%,有9种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5.9%,其余50种和亚种,占32.89%为广布种,显然古北界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陇东子午岭林区尺蛾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上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区系的研究,区获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为75种(亚种),隶属于61属5亚科,其中甘肃省新纪录24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的种类7种,占总种数的9.3%,古北界46种,占61.3%,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的22种,占29.3%,显然以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并有相当数量的方布种。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陇东子午岭林区步甲科中圆步甲亚科(Omophroninae)、步甲亚科(Carabinae)、蝼步甲亚科(Scaritinae)、婪步甲亚科(Harpalinae)和气甲亚科(Brachininae)昆虫43种,其中13种为甘肃省新记录.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的种类27种,占总种数的62.8%;东洋界的种类6种,占总种数的13.9%;古北、东洋2界共有的10种,占总种数的23.3%.显然,古北界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兽类的生态分布和区系组成。这项调查是1981─1991年进行的,共记录兽类78种,隶于21科7目,在区系成分上属古北界种有21种,占26.92%,东洋界种类41种,占52.56%,其余16种为广布种,占20.52%,显然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根据自然地理、地势、气候、植被和兽类分布等特点,这里兽类可划为4个生态分布带:(1)阔叶林带;(2)针阔混交林带;(3)针叶林带;(4)高山灌丛草甸带。  相似文献   

7.
甘肃西部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4-1998年7-8月间广泛收集到甘肃西部地区蝶类标本1200多号:经鉴定为127种及亚种,隶属于8科,73属:其中有44种及亚种为甘肃省新记录;经区系分析属于古北界种74种,占总数的58.8%,广布种为53种,占总数的41.2%,古北界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按照调查线路和固定样地,分四个季节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天然林、优势树种——白桦、杨树、山桃、华山松林的害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到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有害虫286种,隶属于昆虫纲的7目51科198属.其中鳞翅目(Lipidoptera)24科117属174种,占总种数的60.84%,为第一大类群;鞘翅目(Coleoptera)11科42属61种,占总种数的21.33%,为第二大类群;半翅目(Hemiptera)21种,同翅目(Homoptera)17种,分别各占总种数的7.34%和5.94%;其余有直翅目(Orthoptera)10种、膜翅目(Hymenoptera)2种、竹节虫目(Phasmida)1种.  相似文献   

9.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跳蛛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1992-1993年4-10月甘肃境内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所辖区内跳蛛科的区系研究,共获标本300余号,初步鉴定为34种,隶于22属。在区系成分上古北界种5种,占总种数14.7%,东洋界9种,占总种数26.4%,广布种20种,占总种数58.5%。  相似文献   

10.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蝶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报导了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蝶类97种及亚种,隶属于8科、67属,其中有27种及亚种为甘肃省新纪录,绢蝶科Parnassius属3种为我国珍稀蝶类。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份对黄石青山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90种,隶属7个门51个属,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1属36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40%;蓝藻门种类数次之,有12属23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5.56%;硅藻门有8属14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5.56%;裸藻门5属9种,隐藻门有2属5种,黄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约为67.450×106个/L,以隐藻门数量最多,平均密度约为28.396×106个/L,占水体中浮游植物整体平均密度的42.10%,说明青山湖夏季浮游植物以隐藻为优势类群.基于浮游植物密度、优势种、污染指示种、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2-2002)综合评价,青山湖水体污染严重,呈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流域珍稀,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甘肃植物种类最多,珍稀,特有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据初步统计珍稀植物90种,隶属于43科83属,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有38种,省级保护的22种,中国特有属41属,占我国特有属的16%,占甘肃产中国特有属的85.4%,特有种62种,白龙江中,下游乃是甘肃珍稀及特有植物最集中的分布地区,也是生物学多样性最丰富和关键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1 994~ 2 0 0 2年通过对三江自然保护区鱼类的调查 ,记录鱼类 77种 ,分属于 9目 1 7科 5 6属 .占全省鱼类 1 0 5种的 73 % .其中 ,主要经济鱼类 2 5种 .由于保护区的成立 ,实行了封河育鱼 ,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的闲散捕捞分子 ,几年来从鱼的数量上看 ,有增多的趋势 ,特别是鲫鱼 (Carassiusauratus)、鲤鱼 (Cyprinuscarpio)、泥鳅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鲶鱼 (Silurusasotus)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对湖南新宁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连续调查,特别是2005年夏季对该地鸟类群落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知该保护区内有鸟类97种,隶属于29科12目.其中东洋种60种,广布种19种,古北种18种;留鸟61种,夏候鸟22种,冬候鸟7种,旅鸟7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5种,地方重点保护鸟类51种.舜皇山夏季鸟类多样性指数为1.404,均匀度指数为0.799.该次调查还发现了湖南鸟类新记录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