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土壤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回灌是土壤源热泵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回灌的质量关系着地下水文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换热器换热功能的实现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恰当的回灌是确保土壤源热泵系统实现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回灌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了梳理,将整个回灌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回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斌  谢飞  胡琼飞  周鹏 《建筑施工》2022,(6):1255-1257
为解决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深埋管出现故障时,无法维修也无法判断地埋管的位置和损坏数量的问题,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地埋管施工工艺、换热器地埋管接管方式,降低了地埋管的损失量、节约了地埋管施工成本。优化后的换热器埋管方式能清楚地获知地埋管的损坏位置,改变了原有埋管方式造成的地埋管一旦损坏就需重新设置整套回路的问题,节约了使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在类似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形式相比增加了地热换热器,地热换热器的合理长度对整个热泵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讨论了竖直U型埋管的传热模型,得出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热阻表达式.利用Matlab语言对地埋管换热器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机语言编译,得出地埋管长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客观条件,从热物性测试、埋管形式、埋管数量、系统配置等方面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的设计以及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并就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利用已经搭建好的地源热泵实验系统对系统的U型竖直埋管换热器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系统进入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热状况阶段"的特性,对比了夏季连续运行工况下埋管间距为4 m时,单、双U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不同运行方式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探讨了冬、夏两季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6.
武汉中华奇石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工程场地的热物性测试、地埋管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并就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为基础,引入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DST模型,将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和钻孔数量作为热泵系统的设计优化变量,通过全寿命周期内的系统运行模拟,提出了确定热泵系统换热器组群最优组合形式的方法。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方案优选和运行策略的评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刘方  付祥钊 《暖通空调》2007,37(9):35-39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9.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良好与否关系着整个系统运行效率。本文提出了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地埋管传热热阻为切入点,针对影响地埋管传热热阻的3个因素:地埋管施工质量、地埋管设计参数及地埋管累计换热量,明确地埋管换热器的评价应排除第3个因素,而着眼于前2个因素,提出了地埋管出水温度与最优热阻评价2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如何减轻竖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2个支管间的热短路损失、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单位井深换热量进行了研究。在对竖直U型地埋管钻孔内准三维传热模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竖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有、无隔热板2种情况下的换热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建筑节能新技术。文章简要介绍热泵的工作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热泵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技术重点,通过制定专项方案,给出了针对性的监督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该工程的空调系统、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地埋管换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3.
赵丽博  段飞  李政 《山西建筑》2011,37(26):139-140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设计是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应用的关键和难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管内流量、埋管深度、回填材料等因子对地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工程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寒区隧道地源热泵型防冻保暖系统由取热段、热泵和加热段三个部分组成。在Adam研究能源土工布热交换器中热交换管布置形式的基础上,考虑了寒区隧道热交换管的抗冻性,对热交换管布置形式进行了优化评估分析,得出串联横向布置形式是寒区隧道热交换管的最佳布置形式。对热交换管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包括轴向和环向两方面,得出热交换管的轴向最佳布置位置为每板二衬内,不宜跨板布置,环向最佳布置位置为高于环向预埋件。系统首次应用于内蒙古林场隧道,结合试验段开展进行了热交换管的施工关键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后期保护的研究,为林场隧道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地下换热器传热模型是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性能预测的基础。基于合理的简化处理,在柱坐标下建立了一种新的单孔及多孔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该模型基于任意时变冷热负荷,预测换热器进出水温及地温。用3组单孔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出口水温模拟值与实测值最大绝对偏差为0.8℃,说明模型可靠准确。全年逐时动态模拟消耗机时不足1 min。综观计算功能、准确性及快速性,本模型可以作为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设计分析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地源热泵埋管形式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以某高校地源热泵工程为例,从场地情况、周围环境、热物性测试、经济性等方面阐述了埋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并针对本工程采用多埋管方式与单一埋管方式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土壤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土壤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新技术.笔者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点、组成及施工工艺,并且重点介绍了室外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工艺,为今后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赵乐涛  孙友宏 《山西建筑》2006,32(15):148-149
论述了地源热泵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特点和类型,从垂直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影响因素和安装步骤方面介绍了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的垂直埋管法,以使地源热泵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