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80例,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入院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PCI术前2h再次顿服阿托伐他汀40rag,术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之后减为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Z0mg/次,1次/d,观察PCI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后TC、LDL—C、TG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续贯疗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降低hs—CR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素(田)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40例)及阿托伐他汀组(常规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40例),另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脚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EH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T降低和N0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在饮食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12周。对照组予安慰剂12周。均空腹采血查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13±1.38)mg/L与(4.04±3.14)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脂正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水平,对预防动脉硬化的进展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hs-CRP、sICAM-1和sCD40L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老年ACS患者随机分3组:烟酸肌醇脂组、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组,每组20人。以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测定这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结果①用药前ACS组hs—CRP、sICAM-1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三个治疗组治疗4周后hs.CRP、sICAM-1和sCD40L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或20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均大于烟酸肌醇脂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阿托伐他打10mg治疗组与20mg治疗组的hs-CRP、sICAM-1和sCD40L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4周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炎症反应标志物hs-CRP、sICAM-1和sCD40L的浓度,与每天20mg口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P〈0.05),心电图缺血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20mg,qd,28例)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40mg,qa,26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LDL-C、hs—CRP、sCD40L和APN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LDL-C、hs-CRP、sCD40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清hs-CRP、sCD40L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降低TC、LDL-C、sCD40L、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常规用药)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再狭窄率,记录心绞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和-tk,绞痛发生率均较阿托伐他汀组低(P〈0.05),HDL—C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凋脂和抗炎作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在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2.1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治疗组老年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结果 治疗组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治疗组之后降脂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2.1 mmol/L为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临床疗效,同时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均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为阿托伐他汀与糖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水平,通过对比分析评价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对于ACS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组内对比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为(5.32±0.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为(5.69±1.15)%,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7、0.556,P=0.391、0.243)。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而言,长期常规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并未影响患者的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种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40mg,1次/d,治疗时间为6~12个月,分别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CT。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较治疗前TC、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TC、LDL-C、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斑块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在降脂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退斑块,降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丁晓洁  张永明 《安徽医药》2014,18(4):740-74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血脂正常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外,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d^-1,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d^-1,睡前一次口服,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HbA1C、ALT、AST、CK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何种给药剂量治疗后UAER显著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效果更显著(P<0.05);B组比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探讨提高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的方案。方法将11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金水宝治疗,观察组采用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结果两组间各项检查指标和临床总有效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单用金水宝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mg、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佳俊  赖金狮 《中国医药》2010,5(9):814-8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d.同时根据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将阿托伐他汀组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及阿托伐他汀40mg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测量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 3组治疗前P选择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选择素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组及阿托伐他汀40 mg组分别为(119.2±78.9)μg/L,(88.8±63.9)μg/L、(56.4±53.1)μg/L,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其中阿托伐他汀40 mg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与10 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使冠心病血浆中P选择素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其能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与内皮的黏附聚集有关;早期予强化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马文学  方健  梁晶 《安徽医药》2010,14(3):331-33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压、血脂及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78例,分为正常胆固醇组(NC)和高胆固醇组(HC)组,各39例。NC组和HC组再按随机数字表分别分为他汀治疗组(NCS,HCS)和对照组(NCC,HCC),他汀治疗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mg+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mg,均为12周。20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患者于基线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压、血脂及IMT。结果EH各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血压较前明显降低(P〈0.05),以他汀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NCC、HCC组血脂改变不明显(P〉0.05),NCS和HCS组,TC、TG、LDL—C下降明显,HDL—C明显增高(P〈0.05);EH组内血压、IMT、IMT/D及颈动脉斑块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IMT及IMT/D均下降(P〈0.05),治疗后各亚组内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动脉斑块较对照组斑块改善不明显(P〉0.05),但治疗组中位数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合用使降压效果更明显,有辅助降压作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以使IMT/D改善明显,但短期内颈动脉斑块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日1次口服,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日1次口服,疗程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后监测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B组降压明显,两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总有效率A组为78.8%,B组为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例轻微头痛,B组1例患者肝功能轻微异常,均未治疗。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有协同降压的作用,降压幅度较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有效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9例.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2组均治疗8周.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检测FG和HbA1c水平.结果 治疗后低剂量组FG及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FG及HbA1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20mg瑞舒伐他汀有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军  张颖  吴泽兵  孙媛媛 《安徽医药》2009,13(6):666-66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长期使用对已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且出院后门诊随访、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62例,按10年心血管危险分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每日加服阿托伐他汀从10 mg开始,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量,平均为(13.9±6.1)mg.d-1,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SBP)、24 h平均脉压(24 h平均PP)在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DBP)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24 h平均SBP、缩小24 h平均P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29)和常规对照组(n=24)。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顿服。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个月清晨空腹采血1次,测定血脂、hs-CRP、MMP-9。同时观察6个月随访期内主要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TC、TG、hs-CRP及MMP-9浓度显著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6个月随访期内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等均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并降低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3例接受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和43例接受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间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观察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