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模糊理论的信号交叉口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信号交叉口的模糊交通控制方法和它的仿真结果.控制器从交通检测器获得信息,并根据专家知识库中的模糊控制规则优化信号配时,设计出适应交通变化的相位次序和相位长度.为了评价其实施效果,运用仿真技术,把设计控制方法和传统的交通控制方法进行比较.一个信号周期内车辆的排队长度被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控制效果优于定时控制方法,并在交通量大时,还优于感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交通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设计合理的信号控制方案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考虑车辆延误对单个交叉口的影响,设计了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VISSIM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号控制方案可有效减少车辆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提高了城市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度挖掘城市干道的存量空间资源、高效应对机动车重载方向的周期性变化,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道沿线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复合动态车道管理方法。遵循传统的交叉口渠化原则,根据机动车重载方向的变化特点,在干道相对进出口道组合设置潮汐车道、可变导向车道和常规车道。利用常规的交通控制设施和信号控制技术进行交通运行管理。建立基于交通事件的拉链车与可变车道行驶方向标志的联动方式。机动车交通需求高峰时段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方法相比,复合动态车道管理方法能够改善交叉口的整体性能,更加均衡地利用干道双向的道路空间,这种性能优势随着交叉口机动车交通负荷的提高而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独立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号配时、交通工程和交通管理等措施,利用微观仿真模型,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设计方法,讨论了交通组织优化的评价方法、交通仿真机制和模型框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交通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道路目前的交通状况,本文介绍了道路交通微观仿真技术、作用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微观仿真的流程.并对北京市东四十条桥交通现状进行了微观仿真研究,提出了交通微观仿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性,构建了利用S-Paramics进行信号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的步骤,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江川路沪闵路交叉口为例,进行评价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Paramics的评价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交叉口黄灯期间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在黄灯亮起的时刻,某些车辆选择减速停车并不一定合理,因为车辆能否停得住与其行驶速度、减速性能以及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有关.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车辆以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所需的时间及路段长度,同时对黄灯困境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设置停车缓冲区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结论对城市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提高以及黄灯的规范设置与管理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面交叉口作为交通体系的构成因素,是交通中最易导致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的结点.基于辽源市福寿路与新兴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现状调查以及拥堵原因分析,对福寿路与新兴路交叉口进行道路渠化以及信号配时相位优化,采用通行能力、饱和度、服务水平、排队长度及车辆延误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利用VISSIM仿真对该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43.78%,饱和度下降45.04%,服务水平提升至二级,车辆延误下降33.01%,排队最大长度下降33.63%,辽源市福寿路与新兴路交叉口交通状况得到改善,论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非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的交通模型,模拟不同交通条件下车辆在交叉口的运行,获得交叉口在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交叉口车辆的通行效率,可结合EDA技术的特征与设计方法,将EDA技术引入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设计中,通过分析EDA技术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中的应用原理,可实现一个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灯自适应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信号交叉口展宽车道的交通运行特性,采用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置展宽车道的平面交叉口进行现场观测,选取交通量、车头时距、车道使用率和事故类型4项指标作为特征参数,分析各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而获得展宽车道的交通运行特性.研究表明:展宽车道在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同时,其车头时距具有明显的"两阶段"性,同时具有车道使用率低、刮擦事故多的特征.展宽车道设置时,需配合交通标志标线布设措施,做好渐变段、视距及下游长度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交叉口,利用分隔带实现左转,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减少其他相位上车流的延误,提高通行能力,但也相应地增加左转车流的延误.本文基于对利用中央分隔带的渠化设置的各车流延误计算,以交叉口总延误最小为目标,计算得到具体的交叉口设置形式.并比较设置前后的交叉口总延误,得到渠化设置的交叉口流量条件,为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实现左转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具体的交叉口应用,得到了该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左转设置的具体指标和方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该交叉口渠化设置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深圳市主要信号交叉口延误实际调查结果,结合美国2000年版HCM延误模型计算结果,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与深圳市交叉口延误相符合的延误计算模型,为深圳市信号交叉口和道路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城市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侵入机动车道时对机动车交通流产生的影响,建立一个适用于机动车-电动车的异质交通流模型来描述电动车侵入机动车道的场景.新建模型在原始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间隙力、跟驰力和排斥力,更加精确地描述异质交通流的特征,利用真实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在搭建真实案例仿真平台后,分析电动车的排队数量及到达率对机动车的流量及通行速度的影响.模型标定结果显示:车流量、平均速度的eMAE、eMARE和U值均小于12%,证明新建模型能较大程度还原真实交通流特征.仿真发现当电动车排队数量大于20辆时,需要采取合适的交通组织和控制方法来减少电动车和机动车的冲突.最后提出让电动车提前2~3 s的时间行驶或提前非机动车停车线等建议来提高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自适应权重指数平滑法,对进口车道的实时流量进行预测,建立了以定数排队理论为基础的排队长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饱和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的预测,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符合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况。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拥挤的交通状态下,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到85%以上,可以满足信号配时和交通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信号交叉口Webster法延误计算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配时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最重要依据是对信号交叉口进行延误分析与定量计算来判定,目前国际上最经典的模型是英国的Webster算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用来计算拥挤条件下的延误。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与T型信号交叉口,采用点样本法进行的延误调查数据,对各交叉口应用Webster算法进行延误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经分析,Webster算法与实测值有较大出入。在此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建立与哈尔滨市交通情况相适应的信号交叉口Webster法延误计算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7.
信号交叉口处自行车交通流的跟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自行车的跟驰行为进行描述,并通过视频实验对信号交叉口自行车流的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行车流运行过程中相对距离、相对速度、前车加速度、横向干扰和骑车人属性等因素对后车加速度的影响,先后构建了具有三种不同BP网络结构的跟驰模型。通过对不同BP网络训练误差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信号交叉口处自行车群内前后车之间刺激-反应关系的跟驰模型。这对于分析混合交通流的微观运行特性,开展与混合交通相关的微观模拟等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运用概率论、排队论和交通流理论对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设置依据进行研究.假设车流到达率服从泊松分布,根据左转与直行车辆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运行特性,推导了无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的左转交通量阈值表达式.根据信号交叉口与无信号交叉口的不同,建立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准则模型,并讨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受左转影响的直行车停车概率的限值和左转穿越对向车流的临界间隙.对典型情况模拟计算,对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信号交叉口设置左转车道左转交通量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信号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进口车道数与路段车道数的匹配和进口道与出口道的匹配为原则,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包括进口道设计、出口道设计和进口道车道功能设计等。与以往不同,该方法将出口车道的设置考虑在内,并详细讨论了出口车道数的确定方法,使车道功能划分矩阵更加合理,避免了因出口道通行能力不足而引起的交叉口交通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