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徐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16-5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妇科功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6例宫血患者的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功血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治愈率97.4%、闭经率93.4%、复发率2.6%、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4.6±1.3)mm,显著低于治疗前厚度(12.4±2.6)mm。而60例采用炔诺酮治疗者3个月后治愈率78.3%、闭经率68.3%、复发率21.7%、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5.4±1.1)mm,显著低于治疗前厚度(12.3±2.5)mm。米非司酮组治愈率和闭经率均高于炔诺酮组,复发率低于炔诺酮组,且治疗后米非司酮组较炔诺酮组子宫内膜薄,性激素水平也高于炔诺酮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更年期宫血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 (Ru4 86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6 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Ru4 86 12 5mg~ 2 5mg/d ,连续 3~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比较用药前后血性激素水平。结果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 ,与治疗前比较 ,总主观症状评分于治疗 3个月后下降了 80 2 % ,6个月后下降了 91 8% (P <0 0 1) ;用药 3个月血孕激素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 ,黄体生成素升高 ,雌激素水平降至卵泡中期水平 ,促卵泡激素水平均无变化。停止治疗后于 4~ 6周恢复月经。不良反应为潮热。结论 Ru4 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 ,副作用小 ,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又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连续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官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连服3个月,并测定用药前后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显砉性(P〈0.05);患者用药期间均停经。停药后有9例直接进入绝经期,36例平均42天恢复月经(其中17例月经正常。16例月经量少。稀发,3例4个月后功血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就诊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年龄为(39.11±7.98)岁。均于月经的第5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连续服用1个月,自第2个月开始,每天服用6.25mg/d,连续服用3个月,共计4个月经周期(120d)。分别于服药前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月经的第1~9天)及服药第120天至停药一周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做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取子宫内膜行HE染色、免疫组化二步法测PCNA指数,测量血E2、FSH、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记录阴道流血情况及不适症状等。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米非司酮治疗前血雌二醇为(69.73±41.58)pg/mL,为卵泡期水平,治疗后为(35.88±10.98)pg/mL,为绝经期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米非司酮治疗前后FSH分别为(5.02±2.91)IU/L及(5.88±1.73)IU/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病理报告示治疗后内膜转化率为33.3%,部分内膜发生增生过长,未发现不典型增生;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PCNA指数分别为(795.80±59.70)及(820.60±48.0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米非司酮治疗后谷丙转氨酶为(19.50±7.91)U/L,肌酐为(68.61±25.56)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无抑制,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4个月,可导致内膜出现增生过长,但未发现不典型增生情况,说明此种用药方法是相对安全的,但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8例,均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按照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加用内美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经期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其子宫内膜厚度均呈现小幅度增厚趋势,但尚不明显.其中在不同随访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2.9±0.6)mm、(2.8±0.6)mm、(2.9±0.5)m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5±0.8)mm、(3.7±0.7)m mm、(3.7±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随访时间点,观察组患者月经经期[(7.2±2.3)d、(7.2±2.5)d、(7.1±2.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6±3.8)d、(8.5±3.9)d、(8.8±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4%比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后给予其内美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促进患者子宫内膜功能改善,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索戊酸雌二醇并用醋甲羟孕酮疗法的最佳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戊酸雌二醇 (E2 V )并用醋甲羟孕酮 (MPA)疗法的最佳方案。方法 :91名绝经后妇女分 5组。组 1(18人 )用碳酸钙 0 .5g ,tid ;组 2 (17人 )用E2 V 1mg ,qd ;组 3(17人 )用E2 V 1mg与MPA 1mg ,qd ;组 4 (2 0人 )用E2 V 1mg与MPA2mg ,qd和组 5 (19人 )用E2 V 1.5mg与MPA 2mg ,qd。均 po ,3mo。每日记录症状 ,用药前后测血雌二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细胞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E2 V 1mg ,qd与 1.5mg ,qd缓解绝经症状相似 ;治疗 3mo时组 2和组 3子宫内膜增厚 ,分别为(3.2±s 1.2 )mm和 (1.8± 0 .9)mm ,(P <0 .0 1) ;组 3,4 ,5阴道出血率分别为 2 9% ,5 0 % ,5 8% ;用药前后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检查均无病变。结论 :有子宫绝经后妇女使用E2 V 1mg和MPA 2mg ,qd ,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克肟胶囊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炔诺酮片2.5mg,口服,1次/d;头孢克肟胶囊200mg,2次/d;同时给予阴道冲洗.同期收治子宫内膜炎患者40例为试验组,均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0.8g,2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以及下腹坠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同时采用B超或阴道内窥镜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充血粘连等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5.0%(38/40),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5.0%),月经恢复正常38例(95.0%),子宫内膜厚度为(5.7±0.9)mm,B超仍显示炎症图像1例(2.5%).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0.0%(32/40),阴道不规则出血9例(22.5%),月经恢复正常31例(77.5%),子宫内膜厚度为(4.3±0.9)mm,B超仍显示炎症图像8例(20.0%).试验组有效率、月经恢复正常率、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率、子宫内膜炎症表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克肟胶囊联合妇科千金片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炎临床症状,修复子宫内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皮下埋植单根0.75、1.5、3.0cm长和2根、3根、4根3cm长规格米非司酮埋植剂,3个月后测定并计算异位子宫内膜抑制率,并与不含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根3cm长埋植剂在前15d米非司酮释放速度约为9μg.d-1,30d后约为5μg.d-1,并可维持6个月以上。皮下植入1根1.5、3.0cm长或2根3.0cm长埋植剂1个月时,异位内膜抑制率分别为(18.6±17.3)%、(31.5±12.7)%、(72.2±12.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效制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更年期子宫出血,给予米非司酮每晚12.5mg口服。治疗前、后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子宫内膜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后患者FSH、LH、P、E2均降低,H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6个月,26例直接进入绝经期,11例停药后30~63d恢复正常月经,5例月经稀发。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洛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利洛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外科自体移植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 ,qd× 2 1d ,测量给药前、后异位内膜体积 ,计算药物对异位内膜的抑制率。结果 :用药后对照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比用药前略增大 ;给予利洛司酮 2 0 ,80mg·kg- 1和米非司酮 50mg·kg- 1后 ,异位内膜的体积比用药前明显缩小 ,抑制率依次为 (80± 2 7) % ,(88± 2 2 ) %和 (82± 31) %。结论 :利洛司酮和米非司酮一样明显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51例,连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抽血化验内分泌6项,肝肾功能、血常规,随诊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变化不大,子宫内膜无增厚,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月经或刮宫后第1天开始应用米非司酮12.5mg/d,甲基睾丸素5mg/d,连续3个月为1疗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出血情况和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等.结果 50例治疗期间均获得有效止血,停药后随访半年大多数病人进入绝经,子宫内膜转化良好,无增生过长现象.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止血灵联合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2月来我院救治的8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诊断性刮宫之后,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给予妇科止血灵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控制住的时间、月经恢复规律的时间、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止血时间、月经恢复规律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薄于对照组;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促卵泡生成素(FSH)、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止血灵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患者52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刮宫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5)。92.3%(48/52)患者内膜转化为增殖期早、中内膜。治疗期间全部患者闭经,停药后47例恢复月经,5例绝经。结论米非司酮有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诱导流产的临床作用及出血量。方法 将妊娠≤ 49d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 1)复方米非司酮组 41例 ,口服复方米非司酮 1片 / 12h×2 ,每片含双炔失碳酯 5mg ,米非司酮 3 0mg ,首次服药 48h后继服米索前列醇 60 0 μg。 ( 2 )米非司酮组 40例 ,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12h× 6(共 15 0mg) ,首次服药后 72h后续服米索前列醇 60 0 μg。出血量测定采用改良碱性正铁血红蛋白比色法。结果 复方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 97.5 6%和92 .5 % ;孕囊自行排出率为 19.60 %和 8.0 % ;孕囊变化为 ( 12 .41± 7.5 1)mm和 ( 14 .10± 5 .5 8)mm ,孕囊排出时间为 ( 1.97± 1.64 )h和 ( 2 .5 2± 2 .16)h ;出血时间为 ( 11.5 6± 5 .0 6)d和 ( 13 .2 0± 6.73 )d ;出血量为 ( 5 6.5 7± 2 5 .62 )ml和 ( 61.0 9± 3 9.3 5 )ml ;转经时间为 ( 3 5 .13± 5 .3 6)d和 ( 3 7.2 5± 8.3 9)d。两组比较 ,复方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和孕囊自行排出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加速孕囊排出 ,提高完全流产率 ,有减少出血量的趋势 ,且服药方法简便 ,时间短 ,剂量小 ,临床效果优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根据就诊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Hb)和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子宫体积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FSH、LH及E2水平均明显降低,H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有效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女性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之后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FSH、LH、E2、P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RL、T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3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5例患者月经量减少,2例患者功血复发。结论米非司酮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4-625
目的分析无痛诊刮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治疗前均行无痛诊刮术并结合病理学诊断,术后给予米非司酮片每日一次,每次12.5mg,用药3个月,停药后跟进3个月。观察患者闭经情况,平均血红蛋白值、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及治疗前后性激素六项指标水平。结果 48例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停药后45例绝经,2例月经稀发,1例恢复正常。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值(93.5±2.1)g/L较治疗前(70.6±1.3)g/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值(0.5±0.2)cm较治疗前(1.6±0.7)cm明显变薄(P<0.05);六项指标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激素(E2)、睾酮(T)较服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和E2下降尤为显著(P<0.05)。结论无痛诊刮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曾燕 《北方药学》2021,18(1):132-133
目的:研究妈富隆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76名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予妈富隆治疗,研究组予妈富隆+米非司酮.经过全面观察和分析了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两组发生率(10.53%vs7.8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性激素水平,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婉秋  孙阳 《海峡药学》2009,21(12):164-166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0例,于月经来潮5天内给予米非司酮10mg.d-1口服共3个月,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用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变化,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双卵巢囊肿大小以及停药后的妊娠情况等。结果用药前与月经恢复后血清E2、P、FSH及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3个月后192例(96%)患者痛经等症状有所改善;用药期间172例(86%)患者闭经;30例(15%)患者停药后2~7个月妊娠。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对卵巢储备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提高妊娠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