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牙合]牙弓及牙槽弓宽度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牙合)病人牙弓及牙槽弓宽度的特点.方法 选取0例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牙合)病例(观察组)及0例个别正常(牙合)病例(对照组),收集各病例的原始模型.测量两组尖牙牙弓宽度、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的牙弓、牙槽弓宽度差.结果 两组中除对照组上下尖牙牙弓宽度外,各指标均为男性大于女性(t=2.061~6.198,P<0.05、0.01);男性观察组上颌尖牙牙弓宽度大于对照组,男女观察组上、下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均小于对照组(t=2.02~6.23,P<0.05、0.01).结论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牙合)畸形上、下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列拥挤病人牙弓长度短、宽度狭窄与其错(牙合)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形态和牙弓宽度的联合研究,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0例13~18岁(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和个别正常牙合者24例)未正畸治疗患者取记录模型和拍摄头颅侧位片.在记录模型上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宽度和牙冠宽度.计算Pont指数;头颅侧位片采用WinCeph 8.0软件系统测量相关的15项骨性指标,对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型测量显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患者的上下颌尖牙段和前磨牙段的宽度均明显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组(P<0.05),同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的前磨牙Pont指数明显大于个别正常耠组(P<0.05).头颅侧位片分析显示∠SNB,A.P.D.I.ANS-Me,ANS-Me/N-Me(%)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组,O.D.I.和Pog-NB大于个别正常(牙合)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尖牙及前磨牙段牙弓宽度发育不足,下颌牙槽骨及面下1/3发育不足而颏部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TOMY自锁矫治技术对非拔牙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患者,诊断为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毛氏Ⅱ1+Ⅰ1类错(牙合)、高角、面部不对称,应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达到中性(牙合)关系;矫治后SNA、SNB和ANB无明显变化,上前牙唇倾度增加10°,达到正常值;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牙槽骨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较矫治前有所增加。结论:临床上对于前牙反(牙合)伴牙列中度拥挤非拔牙患者,可考虑采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通过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来改善前牙反(牙合)牙列拥挤,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与Ⅲ类患者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为临床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30例安氏Ⅱ类与30例安氏Ⅲ类患者,扫描其石膏模型生成数字化模型,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数字化模型的牙弓宽度及基骨弓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5.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各测量牙位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区牙弓与基骨弓宽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牙弓宽度为(52.94±1.85)mm,基骨弓宽度为(52.31±3.03)mm,其他牙位测量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基骨弓宽度对比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区、上颌第二磨牙区、下颌第二前磨牙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牙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安氏Ⅱ类上颌尖牙区宽度较安氏Ⅲ类患者大,其他部位牙弓宽度较Ⅲ类患者小;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基骨弓宽度大于安氏Ⅲ类患者,而下颌基骨弓宽度小于安氏Ⅲ类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列拥挤患者与正常[牙合]人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91名正常[牙合]人和101名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年龄16~26岁,平均21岁,运用昆医正畸科开发的牙[牙合]模型系统测量两组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中重度牙列拥挤组的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均小于正常猞组,除上颌后段牙弓长度外,其余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项目中,除下颌牙弓后段长度外,其余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拥挤的发生与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对云南省87名彝族正常(牙合)人的牙颌模型进行计算机辅助测量,建立云南省彝族人的牙冠宽度和高度,牙弓、基骨的宽度和长度,腭盖高度以及Pont's指数、Bolton指数的正常值和标准差,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并对彝族人的的牙弓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认识彝族人牙齿、牙弓、基本骨的特征.方法 (1)在普查的基础上,选取云南正常骀彝族人87名,其中男40名,女47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5岁.对每1名正常(牙合)个体取上下颌印模,灌注硬石膏,形成研究模型.(2)测量和计算每组牙、牙弓、基骨、腭弓和各项均值以及Pont's指数、Bolton指数的正常值和标准差.(3)将各项计算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4)将统计分析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探讨Pont's指数和Bolton指数在临床应用的可靠性.结果 (1)建立了云南省彝族人牙、牙弓基骨、腭盖高度以及Pont's指数、Bolton指数的正常值和标准差.(2)彝族人多数牙冠宽度具有性别差异,其中尖牙形态男女差异最显著.(3)彝族人的牙弓和基骨的宽度存在着性别差异.但牙弓和基骨的长度男女差异不显著.(4)彝族人上下颌之间的前牙量及总牙量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5)彝族人的上颌总牙的宽度和长度具有高度显著的正相关性.(6)Pont's指数与上颌牙弓各段宽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1)建立了云南省彝族人牙、牙弓、基骨、腭盖高度以及Pont's指数、Bolton指数的正常值和标准差.(2)彝族人在多数牙数牙齿大小、牙弓、基骨宽度存在着性别差异.(3)彝族人牙、牙弓、基骨的多数测量值介于汉族人和藏族人之间.(4)彝族人的牙弓形态趋向于方团中圆形.(5)Pont's指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Bolton指数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60例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分为拔牙与非拔牙组,拔牙组采用MBT技术矫治,非拔牙组采用自锁技术矫治。收集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模型,测量上颌牙弓尖牙间、前磨牙间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上颌牙弓长度。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间牙弓宽度及前磨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牙弓长度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t=3.25~5.58,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及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3.47、3.79,P<0.05);拔牙组矫治前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变化量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显著性(t=3.27、3.33,P<0.05)。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Ⅰ类中度拥挤错畸形与非拔牙矫治比较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9.
一、牙量-骨量不调 (一)牙量相对大于骨量--牙列拥挤 1.轻度拥挤(I°) 扩大牙弓长度及宽度,必要时可以考虑适当减径. (1)口外唇弓推上颌第一磨牙向后:适用于第二恒磨牙尚未萌出的病例.双侧第一恒磨牙上放置带环颊面管,口外唇弓两侧末端附开张型螺旋弹簧,牵引头帽配合弹力橡皮圈施外力推磨牙向远中.要求患者每日戴用口外弓1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使用改良式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54例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牙弓长度、宽度、弧形长度进行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上颌牙弓前段长度、中段宽度、弧形长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结论改良式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牙合)的可能性.方法 研究组:推磨牙向后的患者16例;对照组: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130例.两组皆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组分别测量推磨牙向后之前和第二磨牙建(牙合)时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对照组测量治疗前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比较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的构成比、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和无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的差异、以及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发生锁(牙合)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均大于无锁(牙合)者;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可能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替牙期前方牵引后出现牙性Ⅱ类错牙合伴轻中度拥挤在恒牙期不拔牙矫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方法替牙期前方牵引后出现牙性Ⅱ类错(牙合)伴拥挤15例用唇挡矫治,调整磨牙咬合关系、解除拥挤结果用唇挡后牙弓弧形总长度(TAL)、牙弓长度(A D)增加磨牙成中性关系拥挤度解除或明显减小结论替牙期由于乳牙龋坏、早失在前方牵引力的作用下出现前移导致牙性Ⅱ类错牙合上颌牙齿拥挤.唇挡是以唇肌肌力推远中移动矫治牙性Ⅱ类错牙合,减少牙列拥挤.这样或无需Ⅱ期固定矫治器治疗,即使Ⅱ期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也大大减少减数拔牙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上颌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颌第二磨牙错?畸形的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10例符合条件的正畸患者,对其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统计上颌第二磨牙错?畸形的患病率、分类及临床表现。结果:上颌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59.09%,其中颊向错位占上颌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的68.7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其与上颌牙槽弓局部宽度呈负相关关系(P=0.026);与牙弓后段拥挤度(P=0.070)、上颌第三磨牙牙胚(P=0.453)、安氏错牙合分类 (P=0.235)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上颌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与上颌牙槽弓局部宽度有关;与牙弓后段拥挤度、上颌第三磨牙牙胚、安氏错牙合分类无关,男女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牙列拥挤是错?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造成错?畸形的原因是牙量与骨量或上下颌骨与牙弓的不协调,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牙列拥挤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减少牙量的方法包括拔牙与邻面去釉,增加骨量的方法包括扩展牙弓长度及宽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正畸治疗的舒适度及美观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出现了自锁直丝弓矫治技术、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及无托槽矫治技术。把握各方法、技术的适应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正畸治疗效果及矫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界于拔牙法与不拔牙法之间的"边缘病例",及Bolton指数异常、牙弓轻度拥挤的错合病例,应用不拔牙、邻面去釉技术,达到稳定,美观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邻面去釉进行矫治.结果:矫治18例,尖牙为保护合,第一恒磨牙是中性关系或近似中性的关系稳定咬合关系,无牙齿间隙,前牙达正常的覆合、覆盖.结论:对于轻度牙量大于骨量的牙列拥挤,牙釉质发育健康,非易患龋病的患者,可用邻面去釉的方法辅助矫正.  相似文献   

16.
<正> 前牙拥挤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北京医学院口腔正畸科统计,牙列拥挤约占全部错(牙合)畸形的76%。但是,临床上单纯前牙拥挤较少,多与其它错(牙合)畸形如深复(牙合)、深复盖、反咬(牙合),开(牙合)等伴随出现。在矫正牙列拥挤的过程中,其它错(牙合)畸形常可相继的得以矫治。 牙齿的形成,牙列的发育和颌面部组织器官的生长等都与前牙拥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概括的说,前牙拥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颌弓前部发育不足,即牙量骨量的不协调,它是现代人类错(牙合)的一个首要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92名重庆地区恒牙(牙合)初期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颌模型测量研究,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值及标准差,并分析牙弓形态特征,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精少年牙颌模型92副(男45副,女47副),用数显游标卡尺在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为男性大于女性.男女牙弓形态成卵圆形.结论:重庆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的牙弓形态有其独特特征,临床矫治时应考虑本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安氏Ⅰ类错畸形在拔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并对两种矫治方法所致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50例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 (牙合)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问和磨牙问牙弓宽度,分别采用配对t榆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内和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 矫治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两组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矫治组上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不拔牙矫治组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时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拔牙组上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比拔牙组显著.结论 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田畸形均会(牙合)牙弓前段宽度增加,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均不会导致牙弓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上下颌咬合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探讨与下前牙拥挤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20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固定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石膏模型进行测量.以T2-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牙合)的变化,T3-T2代表保持前后(牙合)的变化,T3-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与保持后(牙合)的变化.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合)关系在保持前后大部分指标都有复发的趋势,以下前牙拥挤的复发为甚.下前牙拥挤复发与矫治后下颌牙弓弧度长度减小、戴用保持器时间有相关性.与是否存在第三磨牙并无相关.结论 在临床正畸治疗结束后应坚持戴用保持器,以维持(牙合)关系的稳定.防止随年龄的增长牙弓不断缩短的趋势而造成下前牙拥挤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矫治牙列轻度拥挤常常采用扩大牙弓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齿。螺旋扩弓器能快速、有效地扩大牙弓,增加牙弓的宽度,提供排齐牙齿所需的足够间隙。方丝弓矫治器在三维空间上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精细调整牙位,使牙列排成理想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使矫治器的效能优势互补,缩短了矫治疗程。本研究将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矫治牙列轻度拥挤20例,通过对矫治前后牙牙合石膏模型的测量比较,观察此方法对牙弓、基骨的宽度和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比治疗前,牙弓、基骨的宽度增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牙弓、基骨的长度增加甚微,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青少年,矫治牙列轻度拥挤,有限度地扩弓,增加牙弓、基骨的宽度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