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倾斜支护桩桩身的弯矩分布,并为今后基坑倾斜支护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库伦理论并建立新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并对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桩身最大弯矩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在基坑支护中,倾斜支护桩在同等条件下,其最大弯矩比普通竖直桩桩身的最大弯矩小,且在一定倾斜角度范围内,倾斜桩所受的主动土压力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所受被动土压力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值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基底倾斜的管桩复合地基路堤破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山区底面倾斜的软土层管桩复合地基路堤破坏模式。基于底面倾斜的天然软基路堤变形及失稳破坏特点,分析了桩端嵌入硬土层深度和桩顶格梁对于山区管桩复合地基路堤变形及失稳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倾斜软土管桩复合地基上的路堤破坏模式主要有:(1)当桩端嵌入硬土层较深时,复合地基易发生下坡坡脚附近的桩体倾倒和桩间土绕流破坏;(2)桩端嵌入硬土层较浅时,复合地基易发生桩体向一侧的倾覆破坏,并伴随一定的桩间土绕流破坏,桩体倾覆程度显著大于桩端嵌入硬土层较深的情况;(3)当加格梁联系管桩桩顶时,复合地基易发生桩间土的绕流破坏。  相似文献   

3.
李成 《工业建筑》2019,(6):130-135
基桩按照桩端持力层是否嵌入基岩通常分为嵌岩桩和非嵌岩桩。在地震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桩基础的工作反应性状差异有多大目前尚不明确。为比较地震动作用下该两类基桩的响应,得到其破坏模式以及对于上部结构的影响,开展了大型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在大型模型箱内布置带承台的嵌岩或非嵌岩群桩以及自由单桩,采用三条基岩场地地震波进行加载。结果表明:对于嵌岩的带承台群桩基础,在桩顶和桩端——两个嵌固端均会形成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桩身内力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而非嵌岩桩由于只在桩顶形成一定的约束效应,桩端完全自由,因而桩身内力呈现桩顶附近大,而沿桩身自上至下呈内力逐渐减小的规律。在同一地震作用工况下,相比桩顶自由的单桩,桩顶嵌固的基桩桩身应变幅值较大,说明桩顶和桩端的约束作用以及上部结构惯性力对桩身的内力影响显著;通过比较不同地震波下桩身的应变响应规律,表明桩身的动力响应与所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针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所采用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计算参数对Rha计算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计算参数均对Rha计算值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根据两个工程实例,分别对桩顶铰接(或自由)和固接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桩顶铰接(或自由)情况下,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相对适中;桩顶固接情况下,该计算公式相对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5.
两座50000m 3 油罐分别由137 根桩所支承,桩穿过34m 厚的软土而持力在倾斜率分别为31% 和46% 的岩层斜面上。在水平地震荷载下,对长度不一的群桩基础受力计算的结果表明,当桩的长度大于4/α时(α为桩的变形系数),群桩中的每一根桩桩顶所承受的剪力(或弯矩)几乎相同,剪力值约88kN,而弯矩值大体上为210kN·m ,它们与桩尖处岩层倾斜面的存在无关。可是,对桩的竖向轴力分布而言,岩层面的斜率不同,会导致轴力分布上的很大差异,这在设计时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地震作用下液化土中桩基动力反应一直是岩土工程抗震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非液化土和饱和砂土中对称双直桩和对称双斜桩电磁式振动台试验,在试验中输入不同地震动强度的正弦波和El-Centro地震波,对比研究非液化土和饱和砂土中,直、斜桩水平动力反应特征、桩身弯矩分布及p-y滞回曲线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无论是正弦波输入还是El-Centro地震波输入试验,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斜桩承台加速度和位移反应放大值均低于相同工况下的直桩基础,尤其在砂土液化时斜桩的水平抗震性能表现更好;(2) 在非液化砂土中,斜桩和直桩弯矩均较小,而当饱和砂土发生液化后,斜桩的最大弯矩是直桩3倍左右,桩顶和距离桩端0.16 m处,直桩的最大弯矩则主要集中在桩顶与承台连接处;(3) 斜桩p-y曲线包络面积更大,利于能量耗散,在非液化砂土中斜桩p-y滞回曲线整体斜率低于直桩,在饱和砂土中其整体斜率则高于直桩。因此,在进行液化土中桩基抗震设计时,斜桩的整体性能优于直桩基础,但在设计时应增强斜桩桩身的局部抗弯刚度以抵抗较大的弯矩作用。研究成果对可液化土层中工程斜桩抗震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修建码头和桥墩时,常常采用高桩承台结构,如果在这种结构中桩的布置既不对称且又各具有不同的倾斜方向,则不能当作平面结构处理,必须按照空间结构来进行计算。本文对高桩承台作为空间结构的普遍情况推导了公式,提出算例。通过算例并可附带看出,与一般论述相反,桩端为铰接与固接的两种不同假定对于桩力影响很大。本文的计算方法已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地震荷载作用下高桩承台斜桩基础的地震反应特性,以3种地震波(唐山波、EI波、迁安波)为例,采用三维弹塑性动力有限元技术,分析了桩身倾斜角度、自由桩长对高桩承台斜桩基础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模型桩身轴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冲刷线以下2.5 m左右,而桩身弯矩最大值均位于承台与桩顶交界处;相同模型的左、右斜桩除竖向位移、Y方向弯矩沿桩身呈对称分布外,加速度、水平位移、轴力、总弯矩沿桩身的分布规律相同;承台高度越大,自由桩长越大,桩身轴力越大而弯矩越小;桩身倾斜度越大,其轴力与弯矩均越大,承台高度对桩身内力的影响大于桩身倾斜度;地震荷载中斜桩的加速度与位移反应降低,但轴力和弯矩增大,斜桩总弯矩主要受控于Y方向的弯矩。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软土中刚性桩水平承载性状,设计开展了离心机试验,分析不同桩端情况和截面形状刚性桩水平承载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闭口桩的水平承载力大于开口桩;桩土响应处于线弹性阶段时,水平荷载-桩顶位移曲线与桩端类型和截面形状无关;桩身材料、桩端开口形式及桩入土深度相同时,H形桩水平承载力最大,而圆形桩最小。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归一化桩顶水平荷载-桩顶水平位移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武汉特定地区土层,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前排桩倾角、桩径、桩长对支护效果影响。发现前排桩倾斜双排桩,其位移与弯矩小于常规双排桩,且随角度增大位移与弯矩减小,并逐渐收敛;计算分析得出,前桩倾斜双排桩,桩身最大弯矩均出现在后排桩,后排桩受弯明显;增大倾斜前桩的桩径、桩长,能明显减小前桩位移,增大后桩弯矩,提高支护效果,特别是力学性状好的土层中,增加桩长效果明显。可根据工况,优化前后桩桩径、前桩入土深度及最优倾斜角度,以达到设计最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某桩基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3个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搅拌桩、旋喷桩在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案,为搅拌桩和旋喷桩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标准DBJ15-60-200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已实施一年时间,针对规范执行过程中部分相关人员对基桩检测规定感到不好理解和执行,笔者尝试理清条文思路,对条文进行一些补充,给出和修订了《检测规定一览表》,并对基桩检测给出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望今后规范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连云港软土地区多层建筑桩基设计相关基础进行了分析,在介绍桩基础设计方法研究和桩基础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利用桩土共同作用原理处理软土地基中出现的桩基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付全成 《城市建筑》2013,(24):161-161
从形态特征上,我们将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Q~s曲线概括为标准曲线和瑕疵曲线。标准曲线分为转折式和缓变式两类,分别推断其破坏形式。瑕疵曲线包括起点急降以及中间波动两种典型曲线,以判断出现瑕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地下室外墙、承台侧壁等侧向构件承担水平荷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规采用的低承台桩基有可能承受较大的甚至导致破坏的水平力,建议用桩伴侣改善传统基桩的构造形式,特别是对于承台与桩间土摩擦力小或者桩身范围地基土模量低的两类状况。在罕遇地震时,作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耗能构件,首先牺牲伴侣,避免或延迟桩头的破坏;复合地基如果设计不当会破坏或削弱褥垫层隔震的效果,可在伴侣与桩之间预留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17.
周宏  杨代群 《城市建筑》2013,(10):119-119,124
本文阐述了建筑桩基础的作用,分析了建筑工程常用的桩基础类型,指出了高层建筑桩基础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孟黎 《城市建筑》2013,(16):188-188
静压桩的单桩承载力较同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的灌注桩有明显不同,这不仅是由于挤土桩造成了土体的挤密,土的弹塑性变形对桩的承载力也会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施工过程中,土体发生塑性变形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曾涛 《城市建筑》2014,(8):367-367
随着东莞公路建设的不断成熟,CFG桩处理软土路基在东莞公路建设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通过研究软土地基的加固原理,同时与东莞市镇区联网路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标段2号路下芦大桥桥台后软基处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发现,在软土地基中运用CFG桩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桩基础在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的耐久性。为此,论文就溶岩地质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及处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