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大学生毒品预防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武汉市某高校选修了毒品预防公共选修课的学生为干预组,以同期未选修该课程和接受相关教育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163名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134人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得分为(19.245±2.21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17.567±3.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1);干预组学生毒品预防正向态度行为得分为(4.810±0.47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4.537±0.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01);干预组学生对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某些项目的知晓率也高于对照组(2=11.70,P=0.002)。结论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持续开展,观察其长期效应,以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毒品预防正向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专题讲座对大学生避孕节育知、信、行的影响,为在高校开展适宜的避孕节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在开展避孕节育专题讲座前和讲座后半年共2次调查大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对干预前后的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大学生对女性最容易妊娠的时间、紧急避孕不能代替常规避孕和紧急避孕方法的认知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干预,选择避孕药具时最优先考虑避孕效果的比例升高,而反对西方流行的"性解放"观念、反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干预,大学生发生性交行为时每次都采取了避孕措施,性交中采用避孕套作为避孕措施的比例升高,半年内发生过意外妊娠的比例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专题讲座提高了大学生对避孕节育的认知,增强了其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同时也导致大学生性的态度更加开放,提示在大学生中采用自愿参与的专题讲座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大学生的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但是性教育中应强化性道德和性节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探讨以网络通信为主的干预模式对改善大学生营养相关知、信、行的效果,为改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和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大学医学专业学生352名,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相关营养知识的短信及邮件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对2组分别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并分析干预后2个月时的追踪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营养知识得分均值由(6.67±1.94)分提高到(7.68±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9,P<0.05);在水果摄入方面的行为得分由(2.95±1.49)分提高到(3.32±1.80)分(t=2.216,P<0.05);态度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除早餐食用方面的行为得分由(11.71±2.69)分下降到(10.67±3.32)分(t=2.744,P<0.05)外,知识、态度和其他饮食行为得分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知识、行为的改善延续性较好,其中早餐食用的行为得分由于预后的(11.27±3.10)分提高到追踪调查时的(12.09±2.91)分(t=2.579,P<0.05),而对照组各项得分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饮食行为干预模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部分饮食行为,延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藏山南市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小学生伤害发生,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藏山南市3所小学作为调查学校,基线调查后选取2所小学为干预组,1所小学为对照组,通过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进行干预效果评估。使用SPSS 22.0软件对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伤害发生率、伤害相关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学生干预后伤害发生率为14.0%,低于干预前的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学校学生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伤害保护和危险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伤害保护行为得分为(17.48±5.83)分,干预后伤害保护行为得分为(18.36±6.01)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负向(危险)行为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小学生伤害干预模式可有效减少西藏地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提高伤害相关知识水平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练塘镇企业职业卫生网络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家企业,通过微信、QQ、网站等途径对干预组的4家企业18~45岁员工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并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员工职业卫生知信行情况。结果共干预559人,其中男性301人,占55.48%,女性258人,占44.52%。干预组559人,对照组620人。干预前,2组的各项职业病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职业病防治法知识得分(7.70±1.42)分,对照组(4.99±1.76)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18,P0.01);干预组职业卫生知识得分(7.67±1.37)分,对照组得分(4.17±2.34)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1,P0.01);职业卫生态度和行为得分干预组分别为(4.48±0.83)分和(4.38±0.71)分,对照组分别为(4.29±0.90)分和(4.15±0.84)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卫生网络健康教育对提高员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对改变其职业卫生态度和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膀胱过度活动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疾病引起的相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排尿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04-01-2017-03-31在泰安市中医医院门诊接受规律随访的9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讲解、注意事项等内容,干预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排尿行为、膀胱活动症状和生活质量3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在排尿行为方面,干预组无尿意排尿得分为(2.22±0.82)分,低于对照组的(3.51±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5,P0.001;干预组憋尿得分为(2.63±0.57)分,低于对照组的(3.20±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5,P0.001;干预组用力排尿得分为(2.37±0.64)分,低于对照组的(2.9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8,P0.001;干预组排尿地点得分为(2.27±0.70)分,低于对照组的(2.86±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1,P0.001;干预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得分为(7.14±0.94)分,低于对照组的(9.16±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9,P=0.001;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得分为(28.53±2.98)分,高于对照组的(17.88±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8,P=0.001。结论采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排尿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人工流产妇女160名,以1:1比例分为各8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人工流产患者接受常规流产后服务,观察组人工流产患者接受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比2组人工流产患者干预前后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变化情况以及主动避孕率、非计划妊娠率情况。结果:组间干预前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干预后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得分以及主动避孕率占比对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非计划妊娠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干预可以提高女性节育知识掌握情况、避孕成功率,最大程度上保护女性身心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梅县地区已婚育龄妇女二胎后避孕节育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625名梅县地区二胎后已婚育龄妇女,根据是否接受过避孕节育健康知识宣教分为对照组(312例,未接受过避孕节育健康知识宣教)与观察组(313例,接受过避孕节育健康知识宣教)。对受访者二胎后避孕节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避孕节育方式选择进行调查。结果两组避孕节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避孕后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县地区二胎后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总体情况良好,进行避孕节育健康知识宣教能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知识水平,避免意外怀孕,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阳  王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23-72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大连市2所中学1 1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3% ~98.2%,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61±0.79)分,高中生得分[(9.19±0.78)分]高于初中生[(7.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5,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持正向态度,所有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17.87 ±2.34)分,高中生得分[(19.54±2.27)分]高于初中生[(16.33±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1,P<0.05),男生得分[(17.03±1.94)分]低于女生[(19.0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仍存在歧视和思想顾虑,学校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适宜的产后避孕服务模式,以提高产后长效避孕方法使用和减少意外妊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分娩的1200例产妇,分干预组(n=600)和对照组(n=600),干预组从产后第21天开始进行哺乳期避孕服务,分析比较两组妇女的产后母乳喂养时间、长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意外妊娠发生率等指标。结论:干预组母乳喂养至6个月的产妇274例(45.67%),对照组172例(28.67%)(χ2=37.126,P0.05);干预组产后1年选择长效避孕方法250例(41.67%),对照组172例(28.67%)(χ2=19.889,P0.05);干预组产后1年内发生意外妊娠29例(4.83%),对照组61例(10.17%)(χ2=12.3,P0.05);干预组避孕节育知识知晓平均72.53分,对照组63.92分(t=2.63,P0.05)。结论:产后避孕节育咨询指导和服务提前到产后第21天,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时间、长效避孕方法使用率和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降低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赋能理论的教育方法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并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以江西省某高校2018和2019年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对照组(223名)和实验组(226名),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赋能理论教育方法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1个学期后,比较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调查某民族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状,为大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 800名大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平均得分为(16.80±2.24),其中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41,P<0.001),两组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817);大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但53.2%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4.9%的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结论 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采取简单的多行为干预,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段秀玲  柳怡  颜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13-4416
目的:分析对妊娠少女进行人工流产医学干预的效果,探讨适合评价妊娠少女人工流产医学干预的效果指标。方法:通过奇偶号将500例样本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干预效果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干预组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提升分为(4.53±1.58),高于参照组的(2.3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0,P<0.05);干预组的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率为85.1%,高于参照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1,P<0.01);两组避孕措施的使用频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7,P<0.01),参照组、干预组的无效避孕措施率减少百分比分别为24.4%、52.2%,干预组的频度提升幅度和无效避孕措施率减少百分比均优于参照组,且人工流产后1年内再次妊娠率(10.5%)低于参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结论:医学干预对妊娠少女流产后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避孕措施使用频度、流产后1年内无效避孕措施率百分比和再次妊娠率等5个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成都市某高校新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风险意识、歧视态度等现况,评价学校防艾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借助调查问卷在防艾教育干预前后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进行两次横断面调查;收集艾滋病相关知识、风险识别能力、歧视态度;通过信息匹配获得配对样本;使用基于配对设计的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228位调查对象进入合格配对人群中。艾滋病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11.54±1.29)上升至干预后的(11.8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25,P<0.01)。风险识别能力由干预前的(44.26±5.00)上升到干预后的(45.8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22,P<0.01)。歧视率由干预前的12.72%增加到干预后的1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27,P>0.05)。结论 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提高学生的防艾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但学生的歧视率不减反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对提高在校中职女生性健康知识的效果,为制定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法,选取海南省2所中职学校一、二年级210名在校女生开展知识讲座、微信公众号推送性知识相关资料,趣味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为期8个月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获得有效问卷209份,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197份。结果 干预后,中职女生在对青春期身体变化、女性生殖器官结构、月经期个人卫生护理、性侵害防范、避孕方法、性疾病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宫外孕危害、宫外孕症状如阴道出血、停经、腹痛等知识知晓率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220、-15.215、-6.779、-5.962、-7.312、-8.381、-9.414、-9.672、-6.917、-7.017、-5.739,P值均<0.001); 干预后对于未婚(婚前)性行为及初中专发生性行为态度持“反对”态度报告率上升(χ2值为12.673, 16.347,P值均<0.001);干预后女生认为人工流产对身心及今后怀孕的影响、意外怀孕处理等认知度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413、-3.766、-6.497,P值均<0.001));干预后女生最希望学校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学习方式,排在前3位均为专题讲座83.2%、微课或云课堂为68.0%、性健康咨询中心为 67.0%。,其次是校园微信公众号、开设课程、性趣味知识竞赛等多方式。结论 对在校中职女生采取有计划的针对性开展性知识专题讲座、构建以性知识为主题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组织性知识趣味竞赛等性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可提高性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西安某所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方式阶段性进行,为期6个月,共3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950份)和干预后(902份)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认知现状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概念的掌握显著增强(95.9%vs 83.0%,χ2=77.486,P<0.01),对高温消毒杀灭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明显提高(90.6%vs.73.6%,χ2=86.838,P<0.01),对安全套预防的知晓率明显提高(85.6%vs 58.7%,χ2=159.382,P<0.01);干预后,对艾滋病各种传播方式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均P<0.01),对不会感染艾滋病方式的知晓率也均显著提高(均P<0.01);但是,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认知和态度在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改变(χ2=1.742~2.817,均P>0.05);有60.3%的女大学生仍然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知识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获取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高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在校1 66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高校之间在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01);社会性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01);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及健康理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01);不同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在健康素养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05,P=0.9999).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性别、不同类别院校、不同户口类型等,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玲  郑舒 《中国校医》2021,35(7):501-504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高校普及营养知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率57.44%,饮食行为得分率为51.8%,营养态度得分率为92.6%;食品专业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4.7±6.05)和(18.09±4.15),高于其他专业得分:(30.83±6.73)和(15.42±4.21),(t=4.185、-4.555,P值均<0.001),汉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2.49±6.45)和(16.36±4.31),高于其他民族得分(29.99±6.77)和(14.98±4.10),(t=6.333、5.482,P值均<0.001),高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1.10±6.81)和(17.33±4.55),高于一年级得分(28.91±4.86)和(15.47±4.21),(t=-2.158、-2.912,P值均=0.031),女生营养知识得分为(31.36±6.75),高于男生(29.50±6.55),(t=-3.641,P<0.001),女生饮食行为得分为(15.22±4.18),低于男生(16.97±4.24)(t=5.483,P<0.001);营养知识、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欠缺,饮食习惯较差,但营养态度积极,应在高校开展营养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为制订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顺市2所初中,11所高中,5所职中,1所大学在校学生共计1 795名为研究对象,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讲座后知晓率90.4%明显高于讲座前62.2%(χ2=395.567,P<0.001),男生知晓率63.8%和女生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1,P=0.326),城市地区学生知晓率67.5%高于农村地区60.1%(χ2=8.613,P<0.001),高文化水平学生知晓率高于低文水平学生(χ2=163.659,P<0.001),分别是初中42.1%、高中65.7%、中专47.7%、大学98.8%,讲座后所有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80%,较讲座前知晓率有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01)。结论 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知水平,应持续加大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