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油菜生产机械化是一项省工节本、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的农业新技术。筛选适合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品种是该技术推广的前提条件。对15个油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较强,可在勉县推广种植的油菜直播机收品种,供来年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菜机械化收获对品种特性的需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建毅  苗春 《中国种业》2011,(10):12-13
油菜种植要实现机械化不仅要从收获机械研制着手.也要从品种培育和农艺着眼,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道路。本文试图通过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给油菜育种者提供适合机械化收获油菜品种所具备的特性,早熟、植株矮、株型紧凑、抗性好、分枝短是油菜机械化收获所必备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汪德义 《中国种业》2017,(10):22-24
结合陕南水稻生产实际,针对平川稻区冬闲田、油菜及小麦茬口长期缺乏水稻机械化插秧品种之现状,开展水稻机插秧品种筛选试验及示范,筛选出适合陕南平坝丘陵不同茬口水稻机插秧品种,并集成配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望通过筛选获得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对抗裂角指数较高的10份材料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了三北98、中油112等2个通过了区试并获得审定、具有适合机械化收获性状的油菜新品种,可以直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关中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分析限制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提出油菜良种培育方向,以机械化耕作为栽培保障,实现良种良法的协调发展;创新绿色高效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模式,综合运用,促进关中地区油菜品种升级换代、产业提质增效,扩大油料生产,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罗平县是全国最大的旱地油菜种植县,油菜生产与烤烟生产存在一定的茬口矛盾,收获期还存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及时完成油菜收获是油菜增收的重要保障。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面对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需求,针对制约油菜机械化收获的规模、连片程度、田(地)块大小及平整度、茬口衔接、品种特性、收获时机、机械性能等因素,开展了油菜品种筛选、配套栽培技术、机械播种收获等方面试验研究,在罗平县连续开展了3年油菜机械化播种、收获  相似文献   

7.
《种子科技》2011,(3):50-50
2011年2月17日农业部发布第1545号公告,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鲁麦1号等17个小麦品种、杂选1号等3个油菜品种及全优527水稻品种。其中,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油菜品种湘杂油499、水稻品种全优527种子停止生产、经营、推广;其余品种种子停止生产,自公告发布满一年起停止经营、推广。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我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提高油菜生产水平,对发展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油菜生产的当家品种中油821已使用多年,生产能力下降,特选择新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为我州油菜生产稳定发展提供换代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点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1992年~1993年度进行,由州农技站主持,有关县、乡(镇)农技站实施。安排在福泉县牛场镇,都匀市良亩乡、独山县  相似文献   

9.
油菜品种双低化、杂交化并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对品种改良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内容涉及:育成品种种子发芽力强、耐套直播、耐密植、田间成苗率高;生育期缩短、成熟一致、抗倒伏、抗逆性较强、适宜机械操作;对肥力水平要求不高等。因此,大量收集油菜品种资源,创造育种基础材料,研究亲本的选配和杂交后代选育技术成为品种改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随着杂种优势的利用,油菜株高明显增加,容易倒伏,影响收成且不便机械化收割,已成为油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株型改良已成为培育适宜机械化品种的重要目标。通过降低株高是解决倒伏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甘蓝型矮秆油菜矮秆资源发掘途径、甘蓝型矮秆油菜遗传类型进行了综合介绍,统计分析了2006年以来我国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菜品种中,株高低于170cm的品种的株高、品种类型、审定区域情况,提出了甘蓝型矮秆油菜品种选育的参考标准,以期为油菜育种工作者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种业导刊》2013,(6):37
通过集成品种、栽培、肥料、植保、农机装备等多项技术创新,长期受机械化难限制的油菜生产模式获得新突破。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南京农机化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实施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湖北云梦的示范基地(千亩)获得成功。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油菜实现了全程  相似文献   

12.
《科学种养》2008,(6):1-1
国家农业部于2008年1月24日发布公告,决定退出210个农作物品种,包括50个水稻品种、36个小麦品种、34个玉米品种、50个棉花品种、32个大豆品种、8个油菜品种。根据公告规定,自2008年1月24日起,不得再生产退出品种的种子;对在公告前已生产的种子,可以继续销售至2008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3.
贵州油菜生产的发展及品种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功勋  林树春 《种子》1997,(2):34-35,54
由于正确执行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贵州油菜生产迅速发展,1995年全省油菜籽总产量53.1万吨,比1949年增长13.55倍,比1978年增长6.23倍。全省油菜品种改良有两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由50、60年代以白菜型、芥菜型品种为主发展到70、80年代以甘兰型品种为主,第二次是由70、80年代以甘兰型常规品种为主发展到90年代以优质油菜杂交油菜和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为主,甘兰  相似文献   

14.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高沙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寻求更多适合我市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成为当务之急.1999年我市分别引进6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以原生产当家品种秦油2号为对照,比较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市油菜品种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育种新概念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秦优12是三原县种子公司用不育系5035A和恢复系4021C于2002年配制而成的杂交组合,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2007年参加安徽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刘秀清  夏凊  王瑞 《作物杂志》2001,17(6):44-44
发展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 )油菜已成为世界各油菜主产国科研和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我所多年参加全国和四川省优质油菜育种攻关,1999年又选育出一个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熟期适宜、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双低油菜新品种SC9504,该品种200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川油20,并获2000年四川省育种攻关后补助。选育经过 1993年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中油所引进品系中油220,经测试、试种,其产量、品质及综合农艺性状均未达到双低油菜品种标准,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因此,从1993年起,在对中油220进行试验的同时,又从中选……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2号是用系谱法从“(7818×Marnoo)F_2×QVa”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等特性.在河南省三年区试、两年生产示范和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比双低油菜品种豫油1号(ck_1)增产15.6%,比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品种南阳41(ck_2)增产3.8%,比低芥酸油菜品种秦油3号增产23.2%.该品种含芥酸0.244%、硫甙16.57μmol/g,含油量39.48%,达到了国际优质油菜标准.较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20.
赵世春 《中国种业》2014,(10):37-37
湖北棉区是我国主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约40万hm2。目前主要植棉方式为春播棉(春棉),即采用中熟陆地棉品种在4月上中旬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用套种的方式实现小麦(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近年来,中熟棉花品种的生育期长(240d)、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不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劣势日益明显,严重影响棉农植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