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研究增龄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 方法成年及老年大鼠各 20只,利用组织器官水浴系统,通过乙酰胆碱、 N 硝基左旋精氨酸,测量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反应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 )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 , eNOS)在不同年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 结果 ①老年组大鼠主动脉环对 1× 10- 8, 1× 10- 7, 1× 10- 6, 1× 10- 5, 1× 10- 4 mol/L乙酰胆碱诱发的内皮依赖舒张反应 [(3.13± 0.85)% ,(12.60± 2.18)% ,(25.23± 4.63)% ,(37.73± 6.95)% ,(50.78± 3.58)% ]均较成年组明显减弱,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01).②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环经 1× 10- 4 mol/L NNLA预处理 20 min,阻断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 synthase , NOS)后,同样剂量的乙酰胆碱不再诱发上述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反应.③ eNOS组在老年组血管内膜层可见棕褐色的阳性反应颗粒 120.524± 2.037,但较成年组相比,可发现阳性反应明显减弱. iNOS组成年组内膜及中膜层可见较弱的棕褐色阳性反应颗粒沉在老年组 (112.371± 1.64),阳性反应明显增强. 结论 随增龄,血管内皮分泌的一氧化氮逐渐减少,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减弱 ;NOS的异常表达对一氧化氮减少起着重要的作用, eNOS随增龄表达减弱,而 iNOS 随增龄表达则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8周龄SD雄性大鼠两次腹腔注射STZ诱发实验性Ⅰ型糖尿病,以不足产生降血脂作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应用在体后肢自动灌注模式(autoperfused hindlimb model)测定大鼠体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观察主动脉壁组织中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耐州A的表达。结果与大鼠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下降(P〈0.05),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壁组织中eNOS mRNA表达下调(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显著增加(P〈0.05),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壁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机制与阿托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龄对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方法:成年及老年大鼠各20只,利用组织器官水浴系统,通过乙酰胆碱、N-硝基左旋精氨酸,测量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反应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le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vnthase,eNOS)在不同年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结果:①老年组大鼠主动脉环对1&;#215;10^-8,1&;#215;10^-7,1&;#215;10^-6,1&;#215;10^-5,1&;#215;10^-4mol/L乙酰胆碱诱发的内皮依赖舒张反应[(3.13&;#177;0.85)%,(12.60&;#177;2.18)%,(25.23&;#177;4.63)%,(37.73&;#177;6.95)%,(50.78&;#177;3.58)%]均较成年组明显减弱,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lt;0.01)。②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环经1&;#215;10^-4mol/LNNIA预处理20min,阻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后,同样剂量的乙酰胆碱不再诱发上述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反应。③eNOS组:在老年组血管内膜层可见棕褐色的阳性反应颗粒120.524&;#177;2.037,但较成年组相比,可发现阳性反应明显减弱。iNOS组:成年组内膜及中膜层可见较弱的棕褐色阳性反应颗粒沉在老年组(112.371&;#177;1.64),阳性反应明显增强。结论:随增龄,血管内皮分泌的一氧化氮逐渐减少,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减弱;NOS的异常表达对一氧化氮减少起着重要的作用,eNOS随增龄表达减弱,而iNOS随增龄表达则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糖尿病对照组(DCG),糖尿病游泳组(DSG)。游泳训练8周后, 取胸主动脉,离体灌流法检测其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及其对硝普钠(SNP)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及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氧化应激状态(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胸主动脉对ACh诱导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P<0.05);游泳运动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各组对SNP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无显著差异。糖尿病组的NO浓度低于正常组(P<0.05),游泳运动显著提高了糖尿病大鼠的NO浓度。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游泳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改善,同时氧化应激状态显著降低。 结论:游泳运动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对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降低氧化应激,增加NO的生物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监测女性围绝经期血管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其内皮素、激素补充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中的价值。方法围绝经期激素治疗组40例,每日口服替勃龙0.625mg;40例同龄月经正常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围绝经期组激素补充治疗前后血雌二醇(E2)、内皮素水平,并采用高频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围绝经期组激素治疗前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内皮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经激素补充治疗后EDD、E2有明显改善(P〈0.01),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DD与E2、内皮素水平与E2具有相关性(P〈0.01),而NID与E2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异常,激素补充治疗后可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该作用可能是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之一,超声可运用于对围绝经期血管内皮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肾小球内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各16只,各组分别于4周、8周处死半数大鼠,测定血糖、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UAE);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中NF-κB、i NOS、e NOS和VEGF,并用Image-pro plus 6.0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肾组织i NOS、e NOS和VEGF的mRNA表达。结果 1糖尿病组SCr、BUN、UAE较正常组升高,8周时更为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4周时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8周时有明显下降;2糖尿病组肾小球NF-κB、i NOS、e NOS、VEGF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增加,8周时明显;4周、8周时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38周时肾小球内NF-κB与i NOS、VEGF与e NOS、NF-κB与VEGF的表达呈正性相关;4透射电镜观察下,三组肾小球内皮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组织内NF-κB、i NOS、e NOS及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情况,观察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药物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纽比较,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清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卡维地洛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P〈0.01),并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正相关(r=0.747,P〈0.01)。结论卡维地洛通过增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改善冠心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可能是其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 型糖尿病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的 型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组、大量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P<0 .0 0 1) ;大量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降低 (P<0 .0 5) ;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各组间无差异 (P>0 .0 5)。多因素线性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和尿蛋白排泄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浆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早于蛋白尿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在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妊高征患者 9例 ,正常妊娠 1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肱动脉内径、血流速度 ,计算内径及血流量变化率 (ΔD %、ΔQ % )。结果 妊高征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2 0 8%± 2 11%vs 13 0 4%± 3 5 9% ,P <0 0 0 1) ,与临床生化检查中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增高相一致 ;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妊高征组较对照组亦减低 (14 45 %± 6 73%vs2 5 15 %± 6 98% ,P <0 0 1) ;两组受检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与收缩压有一定的相关性。ΔQ %在每组中变化较大。结论 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高分辨率超声可无创、准确评价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胰岛素血症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量患者血浆胰岛素 (INS)水平并据此将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分为高胰岛素血症 (HI)组 17例以及非高胰岛素血症 (NHI)组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应用 Celermajer的方法 [1 ] ,通过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 0 .5 mg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高血压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P<0 .0 5 ) ,HI组较 NHI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P<0 .0 5 )。而 3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能够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高胰岛素血症对 EH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6.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5例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5例.15例患者X线钼靶摄片中病灶均为高密度孤立肿块影,呈圆形(8例)或浅分叶状(7例),边界清晰(10例)或部分不清(5例),部分肿块周边见"晕"征(4例).超声检查6例发现囊性变,6例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病灶为圆形(8例)、浅分叶状(8例)或有角状突起(3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腋下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浸润等恶性征象.结论 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5例自发性脾破裂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治  王悦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3):235-23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脾破裂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86-1998年我院收治的8例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5例,误诊率62.5%,结论凡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伴有失血征象而无法解释、无外伤史,积极行B超、腹穿以明确。若有血吸虫、肝炎等肝脾病变或脾亢更应警惕本病,发病前有饱食或重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原因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赵海平  马莉  张艳君 《护理研究》2012,26(3):208-211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改进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例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采用自设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调查表、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进行调查.[结果]将病人生命质量总分作为应变量,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人格变量的4个维度和应对变量的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神经质维度和屈服应对维度进入方程,决定系数为0.542,即2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生命质量54.2%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乳腺癌病人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生活质量.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躯体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躯体不适、运动与感觉、工作与学习及业余娱乐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副反应量表评分及锥体外系反应、心电图异常、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利培酮相当,且安全性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