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动物实验成功之后,自1985年起为24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实行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保留残脾约11cm×7cm×4cm,移植胸腔与肺底贴合,发挥门肺分流纽带的降压作用。手术历时35~45h,输血800~1000ml。除3例分别因脾衰、脑血管意外、大咯血死亡外,余病人术后未发生残脾断面出血、残脾液化坏死、残脾纤维化,术后20天及2年测IgG、IgM、IgA及血清Tuftsin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B超测门静脉直径由术前155cm降至14cm。85%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只有27%再出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脾外科学的发展,近10余年来,我国多家医院将脾大部切除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且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脾大部分切除术对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及抗肿瘤作用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术中将残脾置于腹膜后,借此形成广泛侧枝,起到了建立脾肾分流的“桥梁”作用。近几年来,我院对门脉高压症病人施行脾大部分切除术共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病人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68岁,平均 42岁,肝功能 Child A级 4例,Child B级 4例,8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呈中度以上曲张,且脾脏…  相似文献   

3.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历经 15年 ,通过近 30 0例的手术和临床观察 ,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2 ] 。现就门脉高压症的保脾观、自然分流观 ,以及外科治疗的展望与同道商榷如下。1 巨脾的保脾观传统脾外科认为门脉高压症巨脾为病脾且有害 ,即对巨脾的功能全盘否定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脾观 ,采用切脾术 ,是现今在我国仍然主张切脾占上风的根本原因[3] 。自King( 1952 )发现切脾后无脾状态易发生OPSI ,而后Tuftsin的发现证明脾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奠定了现代脾外科的理论基础。门脉高压症巨脾与外伤正…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琼脂扩散法对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血清T_3、T_4及IgG、IgM、IgA含量进行测定。术前血清T_3、T_4较对照组低(P<0.01),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脾静脉血T_3、T_4、IgG、IgM、IgA与外周血无显著差异(P>0.05);脾大部切除前后血清T_3、T_4、及IgG、IgM、Ig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保留脾功能可稳态调节机体内分泌激素和维持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对预防切脾后凶险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脾活检、99m锝核素扫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血清Tuftsin水平检测,对30例脾大部切除后近期患者的残脾及其免疫功能进行比较性观察。结果: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结构逆转,残脾形态及吞噬功能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血清Tufts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门脉高压症巨脾的保留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大部切除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脾大部切除术,对照组行脾完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门静脉压力均明显低于术前,血小板计数和IgM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术后发热患者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大部切除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自 1998 - 10开始 ,我们采用脾大部切除并胸骨后大网膜固定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9例。经过5~ 2 4个月临床及随访观察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例 ,男 4例 ,女 5例。年龄 34~ 4 6岁 ,平均 36岁。均有乙肝病史和不同程度的脾大脾亢 ,除 1例急诊呕血不能钡餐透视外 ,其余 8例钡餐检查均有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重度 2例 ,中度 4例 ,轻度 2例。有呕血及便血史 6例 ,肝功能按Child分级 ,A级 4例 ,B级 3例 ,C级 2例。急诊手术 1例 ,择期手术 8例。术中测FPP为 3.1~ 4 .0kPa ,肝活检为肝硬化 ,无手术死亡。术后胃短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脾大部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PHT)的优越性,方法:放免法动态分析IL-1、8和NOS;结果:脾大部切除术组IL-1、8和NO2显著低于脾切除组;结论:在治疗PHT时,脾保留性手术可能优于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自1998-02~2001-06我们用经腹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8例,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2~62岁,平均43岁。食管静脉曲张轻度8例,中度7例,重度3例。有出血史(呕血或黑便)3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6例,B级11例,C级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B型超检查:门脉直径1.5~1.9cm,平均1.7cm。均行经腹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1.2术式全麻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入腹。测自由门…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发生在门静脉血液受阻,血液淤滞时,脾切除加断流术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的主要手段,但是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力降底,肝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组织学的远期观察(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门脉高压症巨脾“切”与“保”一直是外科界争议的热点。我们本着保脾的原则,共实施巨脾大部切除术近500例。并对2例胸腔残脾形态与组织学进行了远期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手术。方法 采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23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近期感染的病例,发现几乎所有感染病例均发生在脾切除术后,显示感染与脾切除有明显关系,而与采用何种术式、肝功能损害程度、麻醉插管、急诊手术、创面处理粗糙、术后腹腔积液等因素关系不大,故推测脾切除术后,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易致感染发生。腹水和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提示感染来源可能由于肠道细菌移位。为预防感染并发症,建议治疗门脉高压症采用保留脾脏或部分脾切除手术;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保护肠粘膜屏障及抑制或减少肠内细菌过度生长,防止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术式。方法 采用经腹脾大部分切除脾大网膜肺固定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结果提示经腹脾大部分切除大网膜肺固定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症合并胃癌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合并胃癌的发病率低,但在处理上尚属外科医生棘手问题,择期手术病人,如果食管静脉曲张不重,则以胃癌根治为主加脾动脉结扎,如果食管静脉曲张重或有呕血史,则在胃癌根治基础上行脾切除,冠状静脉、食管静脉、高位食管静脉、胃后静脉结扎。如果胃窦部癌已经超过一区,胃体癌、贲门癌者,则行脾切除加全胃切除。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则在胃癌根治基础上行脾动脉结扎。急症手术者,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肝功能情况,遵循“个体化”原则。既要控制出血,又要考虑胃癌根治术。但在大出血情况下,首先是保命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7.
<正>门脉高压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将近半个多世纪,但对其手术时机、分流抑或断流优劣之评价仍无统一认识,尚待进一步探索和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在门脉高压症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68例确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PV检查,根据CTPV所见并结合患者肝功能情况,分别进行了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分流术或断分流联合术。结果CTPV可以显示整个门静脉侧支血管系统。其中以胃左、食管旁、脾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45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或栓塞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3例。结论CTPV能显示门静脉主干和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选择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术中自由门静脉压作为决定分流口径大小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例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硅胶管分流口外捆扎法来控制分流口径,以术中测定的自由门静脉压作为决定分流口直径大小的指标,通过调整分流口径使自由门静脉压在18~20cmH2O。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吻合口通畅,无再次出血。结论自由门静脉压可作为决定分流口径的指标,不增加手术难度,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四肽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组血清四肽激素含量为580±187μg/L,脾大切组为667±172μg/L,全脾切除组为313±106μg/L,对照组为704±128μg/L;脾大部切除组血清四肽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术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全脾切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脾大部切除对血清四肽激素水平影响不大,而全脾切除使血清四肽激素水平下降。认为门脉高压症患者保脾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