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历史背景 活体部分肝移植的概念1969年由Smith提出,1988年Raia开展世界上首例活体部分肝移植,此后在世界上广泛开展起来。这时的受者基本上都是儿童,采用的活体供肝基本上都是左外叶[1]。1994年范上达等[2]施行了带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以左肝外侧叶(Ⅱ、Ⅲ段)为供肝的小儿肝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对11例患有肝脏疾病的儿童施行左肝外侧叶移植,其中劈离式肝移植10例,亲属活体供肝部分肝移植1例,有8例患儿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存活。本组切取的左肝外侧叶的重量平均为276.2g,移植肝重量与受者体重之比平均为2.34%,供、受者的体重之比平均为5.42;供肝冷缺血时间平均为11.3h。受者的手术耗时平均为4.2h,无肝期平均为69min;6例患儿在肝移植完成之初采取了临时性关腹。1例患儿术后第15d发生胃幽门部穿孔,2例患儿因腹腔容积的限制在术后24h内发生肝动脉受压。本组病例未发生肝静脉流出道梗阻、肝动脉栓塞、移植肝无功能或坏死、供肝断面胆瘘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接受左肝外侧叶移植的效果良好;术中宜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临时性关腹优点显著,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体积移植物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小体积移植物辅助性肝移植治疗的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8例, 女性4例;年龄14~66岁。受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15分, Child评分为6~11分。供肝来源于活体供肝9例, 来源于尸体供肝劈离2例, 来源于儿童尸体供肝1例。3例尸体供肝的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0.79%~0.90%, 9例活体供肝的GRWR为0.31%~0.55%。在辅助性肝移植术中, 切除受者的左半肝或右半肝, 原位植入左叶或右叶供肝, 或用左叶供肝置换受者的右叶肝脏。观察受者生存和移植物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自体余肝和移植肝门静脉血流速度、腹腔引流量和肝脏功能生化指标等。结果 12例患者的移植肝功能稳定, 患者均存活。移植术后发生流出道扭转2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胆瘘1例、远期出现的甲状腺癌1例, 经相应治疗均治愈。流出道扭转与供肝生长后吻合口角度变化相关, 改良吻合方式后, 该并发症未再次出现。门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亲属活体部分供肝肝移植中的供、受者的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行婴幼儿亲属活体部分供肝肝移植者8例,受者原发病均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供者术前常规行三维CT观察和计算全肝及肝叶(段)体积及形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了解胆道情况.根据婴幼儿受者腹腔容积切取合适肝叶(段)行肝移植术.受者术后给予抗排斥反应和预防感染等治疗;供者术后给予保肝和抑酸治疗.分析供、受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8对供、受者手术均获成功.6例供肝为左外侧叶,1例为S3肝段,1例为减体积S3肝段,供肝重量为(235.9±53.6)g(148~302 g),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W/RW)为(2.65±0.48)%(2.11%~3.36%).对供、受者随访3~40个月(中位数18个月),8例供者均存活,发生并发症2例(25%).8例受者中,死亡1例(12.5%),其他受者发生并发症13例次.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行精确评估,切取合适供肝行肝移植术,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心治疗可最大程度保证供、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行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性肝细胞癌受者,年龄为46岁,体质量为66 kg,身高为171 cm,血型为A型Rh阳性。移植物1来自女性活体供者,年龄为23岁,体质量为50 kg,身高为150 cm,血型为A型Rh阳性。移植物2来自男性脑死亡捐献者,年龄为44岁,血型为A型Rh阳性。手术在3个手术间施行,2个手术间同时施行移植物1和移植物2的切取手术,第3个手术间施行受者肝脏游离,当移植物的体外拼接接近完成时,完整取出受者肝脏,并施行肝移植。观察指标:(1)活体供者及受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受者病肝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肝细胞癌复发监测、移植肝功能监测、免疫抑制剂监测调整、胆道血管并发症监测、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受者需终生定期随访,最近一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4日。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活体供者及受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活体供者手术时间为315 min,术中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输入自体回收血量约200 mL,术后第6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受者顺利完成改良背驼式肝移植。移植物1取自活体供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肝右叶,质量410 g。移植物2取自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质量400 g,拼接后的供者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1.2%。受者手术时间为815 min,无肝期时间为60 min,术中出血量约1500 mL,术中输血量为1800 mL。住院期间受者体温正常。术后第1天受者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达到峰值(分别为17.15×109/L和91.7%),后逐渐降低,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术后第7天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至正常范围(分别为7.90×109/L和70.9%),停用抗菌药物。住院期间,受者白蛋白(Alb)为31.0~41.4 g/L,受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肝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第10天受者全身状况良好,康复出院。(2)受者病肝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①中分化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欠完整,未侵及肝被膜,周围肝组织呈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结节性肝硬化改变,肝门断端未见肿瘤累及;②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沉积;③腹腔淋巴结1枚,呈反应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0%细胞为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阴性。(3)随访情况:受者2019年11月19日复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2.92μg/L、异常凝血酶原16 AU/L,结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阴性结果提示肿瘤无复发。受者2019年12月3日复查肝功能:TBil 8.6μmol/L,ALT 23 IU/L,AST 28 IU/L,Alb 44.0 g/L;他克莫司血药浓度4.2μg/L,调整吗替麦考酚酯至250 mg 2次/d,其余治疗不变(他克莫司2 mg 1次/d,西罗莫司1 mg 1次/d);无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提示胆道血管并发症、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成人活体供者肝右叶联合脑死亡捐献者肝左外叶的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超出米兰标准肝细胞癌患者的次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婴幼儿肝移植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治疗婴幼儿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手段,主要适应证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糖原累积症、肝母细胞瘤等。由于供肝资源的缺乏,活体肝移植正逐步成为婴幼儿肝移植的主要类型。随着肝移植手术技巧的发展及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活体肝移植受者的术后长期生存率明显增高,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可高达90%,多数婴幼儿受者可存活至成年[1]。然而,肝移植特别是活体肝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7.
我国活体肝移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活体肝移植现状的分析 活体肝移植是目前解决供肝短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前几年肝移植的飞速发展中,国内各肝移植中心主要专注于尸体肝移植的临床实践,活体肝移植的开展仍落后于日本、韩国和港台地区.目前,供肝缺乏的问题已日益显现,随之活体肝移植在国内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左肝外叶供肝、左半肝供肝发展到右半肝供肝、扩大右半肝供肝,从以前的成人到儿童肝移植发展到现在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相似文献   

8.
Zhu ZJ  Zhu LW  Gao W  Jiang WT  Zhang YM  Zhang JJ  Huai MS  Yang T  Sun LY  Wei L  Zeng ZG  Li JJ  Shen ZY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100-1104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者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同一外科组施行的94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18 ~76岁,供者年龄19 ~60岁.94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方案包括:左半肝供肝移植2例,右半肝供肝移植92例,44例切取肝中静脉例,48例不切取肝中静脉.分析供受者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 所有供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供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4%.随访截止于2011年5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死亡8例.供者1年存活率为95.7%,移植物存活率为94.7%.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1例因急性肝坏死行再次肝移植;24例(25.5%)经胆道造影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发现胆道吻合口狭窄,但其中9例(9.6%)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结论 活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精确的术前评估、合理手术方式选择,采用左半肝或右半肝供肝、含或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肝移植,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中均能有效的保证供受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活体肝移植外科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活体肝移植的最初设想是应用于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尸体供肝的儿童病人。世界上首次报道活体肝移植是巴西Raia等〔1〕,他们共做 2例 ,2例供体术后完全康复 ,但是 2例受体均于术后 1个月内死亡。以后澳大利亚的RusseeStrong教授等〔2〕、北美的ChristopherBroelsch教授等〔3〕先后报道了成功的活体肝移植。为了缓和脑死亡供体缺乏的矛盾 ,目前活体肝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的终末期肝病病人。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自 1993年 9月至 1999年 6月共行活体肝移植 4 0例 ,其中儿童 15例 (14例使用左外侧叶 ,…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补体激活是否参与脑死亡诱导的供肝损伤及移植后级联损伤。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治疗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肝组织样本, 包括脑死亡供体肝移植患者26例和活体供肝肝移植患者95例。通过生化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分析不同供体来源肝组织损伤及补体活化水平, 并比较分析不同供体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与活体供肝比较, 脑死亡供体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更高(ALT:21.0 U/L比33.5 U/L;AST:23.0 U/L比36.0 U/L;P<0.01), 肝组织损伤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分更高(0.42比1.12, P<0.05)。移植后, 脑死亡供肝和活体供肝都受到损伤, 但脑死亡供体的肝损伤明显更严重, 术后血清转氨酶水平更高, 证实在人体肝移植中脑死亡同样存在诱导供肝移植术后级联损伤效应。相对于活体供者, 脑死亡供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波动更大。与活体供肝的受者比较, 脑死亡供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肝衰竭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显著升高(P<0.05)。对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成人间双供体活体肝脏移植成功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供肝短缺是影响肝脏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活体供肝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供者提供足够的肝脏是影响活体肝脏移植的重要因素。方法施行成人间双供体活体肝移植2例,1例由受者的两位姐姐分别提供左半肝作为供肝,另1例由受者母亲提供右半肝,由无心跳供者提供左半肝(采用劈裂方式,其另一部分肝脏同时为另一成人受者实施肝脏移植)作为供肝。结果术后供、受者肝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成人问双供肝活体肝脏移植可以为受者提供更大重量的肝脏,又可减少供者提供较多肝脏所带来的风险;双供肝一受者肝脏移植手术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12.
成人活体肝移植71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开展成人活体肝移植初始阶段如何确保供、受者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11月71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评估方案、手术策略和并发症.结果 切取供者右半肝68例,其中带肝中静脉4例;切取带肝中静脉左半肝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胆漏,1例腹腔内出血,无供者死亡.受者外科并发症18例,其中胆道并发症12例,血管并发症3例,小肝综合征3例;病死率为10%(7/71).结论 在开展成人活体肝移植的初始阶段,采用严格的供、受者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供、受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肝移植(LDLT)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对6例终末期肝病患儿进行了LDLT.6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囊性扩张症Ⅳ型伴肝硬化1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供者为患儿的母亲3例、父亲2例及舅父1例,分别切取供者的右半肝1例和左半肝5例作为供肝;在切除受者全部病肝和保留下腔静脉后,对受者施行部分供肝的原位肝移植.术后依据供、受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对活体供肝移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对供、受者随访了6~21个月.6例供者均健康存活,未发生并发症.6例受者中,1例于术后第4天死于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于术后5个月时死于肝内静脉血栓形成,其余4例均长期健康存活.结论 亲属活体供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术前进行仔细的供、受者选择和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应用精确的手术技术,术后给予严格的管理是儿童LDLT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成人左半肝移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间9例成人左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尸体供肝劈离式肝移植,4例为活体左半供肝移植.9例供肝的重量平均为444.6 g(325~570g),移植物重量与受者体重比平均为0.886%(0.65%~1.18%),其中7例包含肝中静脉.6例采用背驮术式,3例采用经典术式.有4例受者因术中门静脉压超过20 mm Hg(2.67 kPa),其中3例结扎了脾动脉,1例接受了脾切除术.术后所有受者均常规使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对受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血管并发症和胆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受者肝功能恢复状况和存活情况.结果 4例活体供者切取左半肝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恢复良好.9例受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7个月(1~51个月),移植物和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均为77.8%(7/9).术后有2例受者死亡,其余7例中1例发生肝功能恢复延迟,6例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小肝综合征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肝功能恢复延迟1例,以及腹腔感染2例.结论 在严格选择供、受者的前提下,成人左半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活体肝移植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上首例活体肝移植由澳大利亚医生Strong等于 1989年成功施行 ,之后许多肝移植中心陆续开展这一手术。香港玛丽医院从 1993年起开始施行活体肝移植手术 ,至今共有 95例 ,其中右叶供肝 72例 ,左外叶供肝 17例 ,左叶供肝 6例。这一手术的发展 ,主要是由于尸体供肝的缺乏 ,以及部分病人因不能及时取得供肝而死亡。尤其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根本就不能等待。以香港为例 ,每年尸体供肝只有 10例左右 ,2 0 0 0年一年中有 82例病人被纳入等待名单 ,到目前为止等待供体的病人数是 5 2例。活体肝移植的首要问题是受体生存所需的最小供肝体积…  相似文献   

16.
199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肝移植中心首先尝试了原位劈离式肝移植(SLT),这种最初为获得活体供者移植器官设计的方法被应用于有心跳的脑死亡供者。随着近10年的发展,SLT除了为儿童供肝外,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成人受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受者与移植器官存活率甚至超过了全肝移植术。SLT为缓解供肝短缺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因其供、受体多有血缘关系,组织相容性好,且供肝被有计划地获取,具有良好活力,移植后疗效优于脑死亡全肝移植。我院于2003年12月19日成功地将一位母亲的肝左外叶移植给其儿子,现将受体手术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日本的Makuuchi等[1]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A LDLT);1996年香港的Fan等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成人间使用扩大右半肝的活体肝移植[2].活体肝移植有诸多优点:活体供肝来源相对较多,可尽早手术从而潜在地挽救了生命;尽管体积可能偏小,但移植物的质量事先就可得以保证;有着与尸肝移植同样令人满意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用左叶肝作成人间的活体肝移植的最大障碍是植肝量的不足。而右叶供肝作移植供者的安全性依赖于残余左叶的大小 ,很多情况下残留的左叶不够维持供者的生理需求 ,此时供者不能捐献右叶。本文报道采用两个供体的双左叶同时移植于一个受体取得成功 ,它既弥补了单个左叶移植肝量不足的缺陷 ,又保证了供体的安全。4 8岁男性病人。第一个供者是病人兄弟 ,第二个供者为病人女儿。手术过程 受体游离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至左右分叉以上便于作两侧血管吻合 ,作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第一个左叶 (重 4 0 0g)常法原位移植 ,完成左肝静脉和左门…  相似文献   

20.
单段活体肝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活体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自从1989年Strong等成功地进行了首例成人-儿童左外侧叶活体肝移植以来,人们便开始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突破移植物尺寸的限制,其中包括左叶移植,右外侧段移植,带肝中静脉的右叶肝移植,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叶肝移植等,以此来为成人受体提供足够的功能性肝组织。通常情况下,人们碰到的比较多的是小尺寸移植物(small-for-size)的问题,可是,另一方面,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活体肝移植来说,当移植肝与受体体重比GRWR≥4%,他们面临的更多的是大尺寸移植物(large-for-size)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