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前病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前病变25例、胃癌35例(早期癌17例,进展期癌18例)和浅表性胃炎15例(对照组)组织中EGFR的表达,观察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前病变、早期癌和进展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P〈0.05)。EGFR表达在癌前病变和早期癌之间、早期癌和进展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展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高于癌前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GFR存在过度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前病变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4例胃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6例胃溃疡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细胞内均无HGF/c-Met表达,HGF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20%(2/10)和37.5%(6/16),胃癌HGF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05)及胃溃疡组(P<0.025);c-Met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3%(34/44)、40%(4/10)和37.5%(6/16),胃癌c-Met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及胃溃疡组(P<0.025).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HGF和c-Met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肿瘤恶性演变的生物学行为,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y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Syk、EGFR与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的表达与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yk、EGFR和HER2在5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1.8%、41.8%和29.1%,在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0%、0.0%、0.0%。EGFR、HER2的高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随着分化程度越差、浸润越深、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越广泛、TNM分期越高,Syk阳性表达缺失越多。结论 Syk的表达缺失及EG-FR、HER2的表达增高与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胃组织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药促进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性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活血化瘀组、雷尼替丁组,连续给药治疗14天,采用R IA法测定血清及胃组织中EGF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组织中EGF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尼替丁组、活血化瘀组胃组织EGF含量明显增高(P〈0.01),血清EGF含量明显增高(P〈0.05),雷尼替丁组、活血化瘀组EGFR的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活血化瘀组EGFR的积分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增高胃组织和血清中的EGF及EGFR的表达,其EGF通过与其受体EGFR结合而起到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1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TβRⅠ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P<0.01),TβRⅡ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TβRⅠ、TβRⅡ在中、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癌组织(P<0.05,P<0.01),但三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三者之间表达呈一致性,两两均呈正相关,但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TβRⅠ、TβRⅡ的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TGF-β1、TβRⅠ、TβRⅡ表达的异常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但TβRⅠ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始动因素,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在胃贲门部和胃窦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胃贲门癌和胃窦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不良预后的原因,指导胃癌术后的治疗。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贲门癌组织标本64例和胃窦癌组织标本67例,常规病理检查,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VEGF蛋白表达,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胃贲门癌组EGFR和VEGF蛋白表达率高于胃窦癌组(P〈0.05)。胃贲门癌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于胃窦癌组(P〈0.05)。结论胃贲门部癌组织中的EGFR和VEGF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胃责门部癌生物学行为差、预后不良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了贲门癌有较高复发和转移危险,提示有加强责门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黏蛋白(MUC4)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胃癌标本中MUC4和TGF-βRⅡ的表达.结果 MUC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5.4%(83/87),与组织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6.1%(14/87),与组织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而且MUC4与TGF-βRⅡ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MUC4与TGF-β RⅡ的表达是研究胃癌不同组织分化的较好指标,TGF-β RⅡ的低表达可能引起MUC4的高表达,促使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王军  戴文超  雷钧  李强  吴鹏  王超  方路 《广东医学》2016,(15):2304-2307
目的:检测胆囊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 EGFRvⅢ)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胆囊癌组织及5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GFR和EGFRvⅢ蛋白表达情况,分析EGFR和EGFRvⅢ蛋白表达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胆囊腺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和20%(P=0.005);胆囊腺癌中EGFRvⅢ的阳性表达率为28.8%,慢性胆囊炎组织未见EGFRvⅢ阳性表达( P=0.000)。 EGFR和EGFRvⅢ蛋白在胆囊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00)。 EGFR表达与胆囊腺癌组织分化、T分期相关(P<0.05);EGFRvⅢ阳性表达与胆囊腺癌组织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 EGFR与EGFRvⅢ阳性表达胆囊癌患者总体生存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GFRvⅢ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评估胆囊癌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胆囊癌组织中EGFR与EGFRvⅢ蛋白高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相关,可能成为胆囊腺癌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及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检测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以及Hp根除前后胃窦黏膜EGF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EGFR阳性物质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胞浆胞膜着色,呈棕黄色颗粒。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的EGFR染色评分显著减少(P〈0.05);根除Hp后的胃黏膜较根除前EGFR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EGFR表达减少,提示EGFR在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0例人体肿瘤及瘤样病变做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上皮细胞及其肿瘤组织中不同程度表达EGFR,其中肝细胞及肾上腺肿瘤表达程度最强,其次是胃癌、甲状腺癌、甲亢、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大肠癌。乳腺癌表达程度较弱。提示EGFR在调控上皮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过程中可能与癌的发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胃癌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是人类主要的肿瘤致死病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TβRⅠ、Ⅱ)和Smad 4 mR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对67例胃癌、24例正常胃粘膜的TGFβ1蛋白和Smad 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TβRⅠ、Ⅱ蛋白和Smad 4 mRNA表达率(分别为73.13%、49.25%和44.78%)较正常黏膜(均为95.83%)相比,均明显减弱(P<0.05)。TβRⅠ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TβRⅡ蛋白和Smad 4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TβRⅡ蛋白和Smad 4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TβRⅡ蛋白和Smad 4 mRNA的低表达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增殖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mRNA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30例肺良性疾病、55例原发性肺癌及癌旁肺组织中EGF、EFG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EGF mRNA表达阳性率为72.92%,EGFR阳性率为77.08%;肺良性病变肺组织EGF阳性率为6.67%,EGFR阳性率为13.33%;7例小细胞肺癌(SCLC)均无EGF、EGFR mRNA阳性表达.在NSCLC中,距癌组织3 cm以内癌旁肺组织EGF阳性率为77.08%,EGFR阳性率为79.17%;6 cm以远正常肺组织为10.42%.NSCLC组织、癌旁肺组织mRN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远癌正常肺组织(P<0.01).结论:肺癌组织EGF、EGF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肺组织,检测EGF、EGFR mRNA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TGF-β1、TβRⅡ和P38蛋白在不同时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15例胃腺瘤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TGF-β1、TβRⅡ和P3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TGF-β1、P38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TβR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组织,它们在胃腺瘤中的表达介于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之间.TGF-β1和P38蛋白两者在胃癌中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5),TGF-β1与TβRⅡ及TβRⅡ与P38蛋白之间在胃癌中表达均为负相关(P<0.05).TGF-β1和P38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βRⅡ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TGF-β1、TβRⅡ和P38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TGF-β1、TβRⅡ和P38蛋白的表达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新生  周娴  王建中 《上海医学》2003,26(7):501-502
目的 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6 4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6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EGFR表达。结果 EGFR在上述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6 4 %和 0 %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EGFR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及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亦表明 ,TNM分期及EGFR状态与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 EGFR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鳞状细胞癌分化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晓革 《海南医学》2005,16(4):143-144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87例胃癌中EGFR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中EGFR的表达呈阴性,而胃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54%,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结论 EGFR检测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检测胃癌和胃良性病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微转移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7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胃癌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2.1%(24/57)。EGFR mRNA表达阳性在胃癌TNM分期中为I期27.3%(3/11),Ⅱ期15.8%(3/19),Ⅲ期61.9%(13/21)及Ⅳ期83.3%(5/6),(P〈0.05)。EGFR mRNA表达阳性在低未分化及中高分化癌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外周血中EGFRmRNA可以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可作为胃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EGFR与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用胸外科手术和呼吸科纤支镜活检的肺部组织标本共 48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EGFR在肺癌细胞和非恶性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组 (P <0 .0 1) ;EGFR在非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P <0 .0 1)。EGFR阳性表达与EGFR阴性表达者的一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肺癌组织中存在EGFR的异常高表达 ;肺癌的病理类型中以非小细胞的EGFR表达率较高 ;EGFR的表达还不能作为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ras原癌基因产物—P2 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结果 :P2 1ras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10 % (2 /10 ) ,2 0 % (4 /2 0 ) ,52 .5% (2 1/4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 ,EGFR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 3 3 .3 % (3 /9) ,66.7% (4 /6) ,60 % (3 /5)。EGFR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0 % (2 /10 )和 60 % (18/3 0 ) ,进展期胃癌EGF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结论 :P2 1ras蛋白、EGFR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两者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分析TGFβ1、TβRⅡ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腺瘤组织为28.6%,大肠癌组织中为57.1%(P<0.05);TβR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1.8%,低于腺瘤组织(90.5%)(P<0.01);TGFβ1、TβRⅡ表达的改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P<0.001)。结论TGFβ1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演进密切相关;TβRⅡ的失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细胞对TGFβ1的生长抵抗,也增强了大肠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20.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1.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2.探讨EGF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对10例正常胃粘膜,45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6例胃癌癌旁肠化,48例异型增生,76例胃癌及39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EGFR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 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胃粘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EGFR在胃癌癌旁肠化中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P<0.05);结肠型肠化中EGFR表达较小肠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粘膜异型增生时,有较高EGFR表达,而一旦胃粘膜癌变后,表达率却有所下降。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6.6%;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EGFR表达阳性者多为分化较差的弥漫型胃癌,阴性者多为分化较好的肠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4.4%,无淋巴结转移者37.8%(P<0.05);胃癌侵犯越深,其EGFR受体表达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EGFR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是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胃粘膜异型增生中EGFR动态变化特点,有利于对异型增生的诊断,追踪观察及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预测病人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