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S—P法及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68例进行检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结果PCNA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为100%,AgNORs颗粒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银染技术,对55例喉部病变中PCNA表达及AgNORs计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慢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及喉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1501%、2638%和4806%,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AgNORs计数分别为262,334和488,组间两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高、中、低分化鳞癌的PCNA指数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CNA指数与AgNORs计数间未见相关性。结果提示:PCNA表达与AgNORs计数在喉不同病变间存在明显差异,对此两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喉良、恶性肿瘤的细胞增殖状态,在喉良、恶性肿瘤鉴别及恶性分级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舌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数量变化。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及核仁组成区银染色技术检测36例人舌鳞状细胞癌、14例舌乳头状瘤中PCNA阳性指数和AgNOR值的变化。结果:PCNA阳性指数分别为乳头状瘤7.15±1.32,舌鳞癌24.28±2.47,鳞癌Ⅰ级19.45±15.88,鳞癌Ⅱ级22.5±18.79,鳞癌Ⅲ级65.3±17.39,舌鳞癌组与舌乳头状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鳞癌Ⅲ级与鳞癌Ⅰ级、鳞癌Ⅱ级间有显著差异(P<0.05)及非常显著差异(P<0.01)。AgNOR值分别为舌乳头状瘤2.16±0.33,舌鳞癌4.76±1.59,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鳞癌Ⅰ级、Ⅱ级、Ⅲ级AgNOR值分别为4.61±1.76,4.75±0.94,4.93±1.70,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CNA及AgNOR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用以辅助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前者还可作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国内首例bcr/abl反义核酸体外净化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净化后存留CFU-GM的bcr/ablmRNAPCR(-),移植后12月仍保持50%的Ph(-)造血重建,至今已无病生存30个月.反义核酸体外净化尚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PCNA与AgNO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和核仁组成区(AgNOR)胶银染色法对比观察60例肺癌,结果表明:PCNA增殖指数(PI)与AgNOR计数均能较敏感的反应细胞增殖活性,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其数量变化与肺癌分型分级有关,结果还提示,PCNA与AgNOR均可作为肺癌分级诊断的对数,并可作为常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对60例患者的胃标本进行了银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细胞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及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AgNOR和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而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AgNOR和PCNA的表达异常,可用于临床判断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分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对50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区AgNOR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胃黏膜和中高度异型增生之间AgNOR/细胞核与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高度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之间AgNOR/细胞核和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黏膜中高度异型增生、早期胃癌与AgNOR/细胞核和PCNA增殖指数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AgNOR图像分析和PCNA表达在卵巢上皮肿瘤鉴别中的意义王翠莲1李宗铉(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沈阳110001)关键词核仁相关区嗜银蛋白;图像分析;卵巢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相关区嗜银蛋白(Silver-stainingnucle-olaro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16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对46例大肠癌中PCNA和P16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中PCNA以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粘膜相比差异有显性。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5年生存率有关,P16蛋白表达与上述三差异均无显性。大肠癌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PCNA与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大肠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普雄明  石得仁 《新疆医学》1995,25(4):215-216
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作者对10例尖锐湿疣和6例假性湿疣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AgNORs核均数及开矿具有明显的判别作者认为AgNORs技术简便易行,可考虑作为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的组织学辅助临别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测定66例大肠非粘液性腺癌的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PCNALI),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Dukes分期等方面PCNALI的分布无差异(P>0.05);而死亡组中PCNALI分布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组织分化低组高于分化高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说明PCNALI对估计预后和了解肿瘤恶性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MRI征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术前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PCNA表达与组织分化、瘤体大小、分叶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分期、胸膜凹陷征及毛刺征无关.结论 周围型肺癌MRI表现与PCNA异常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Evaluationofproliferationkineticsinlargeintestinalneoplasms:Comparativestudyontheexpressi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a...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大肠癌SSTR2 mRNA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人类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SST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大肠癌标本,采用多相寡核苷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SSTR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SSTR2 mRNA相对含量测定.结果SSTR2 mRNA在早期和分化好的大肠癌表达的阳性率和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晚期和分化差的病变,并发现大肠癌SSTR2 mRNA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STR2 mRNA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SSTR2 mRNA是阻滞肿瘤细胞增殖的因素之一,对大肠癌具有反映恶性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付欣鸽  闫保功 《农垦医学》1999,21(3):163-163
目的,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I+Ⅱ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T3+T4中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T2期(P〈0.05)。结论 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在 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及手术分期相关 ,晚期 (Ⅲ、Ⅳ )患者PCNA指数明显高于早期 (Ⅰ、Ⅱ )患者 (P <0 .0 5 ) ,组织学Ⅲ级者PCNA指数明显高于Ⅰ、Ⅱ级者 (P <0 .0 1) ;PCNA高表达者 (增殖指数≥ 30 % )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者 (<30 % )。结论 PC NA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PC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C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4例口腔鳞癌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测定。结果 PC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 4 . 2 7±2 1 . 2 8) %,表达呈异质性。PCNA指数与口腔癌的肿物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PCNA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1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上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178例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检验肿瘤的分化程度与PCNA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PCNA的高表达(阳性细胞>50%)分别为Ⅰ级7/36,Ⅱ级31/74,Ⅲ级41/68。表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Ⅰ~Ⅲ级)与PCNA的阳性表达(+~)有正相关关系存在(χ2=22.898,P<0.005),但属低度相关(Pr=0.338)。结论:PCNA免疫组化标记是反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能客观反映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旁上皮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旁上皮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124例增生上皮及120例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p53的积聚.增生上皮及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53积聚率分别是55%和79%,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的50%的阳性率分别是0.8%和31.7%,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的改变在上皮癌变前即已存在.p53积聚及PCNA可能成为判断食管上皮为癌前病变的客观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5-FU致肠黏膜严重损伤时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PBS,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大剂量5-FU(150mg/kg.d,连续五d),分别于处理后第1、3、5天,剖杀小鼠取小肠,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小鼠肠黏膜遭受严重破坏,黏膜萎缩,绒毛、隐窝结构消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表达增加,PCNA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肠黏膜细胞中表达PCNA的肠上皮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肠黏膜榻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