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与形成原因,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并结合国内外工业建筑的改造实例,论述了工业建筑遗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对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既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刘崇霄 《建筑师》2004,(6):59-71
通过几位明星建筑师一系列旧建筑改造的实例,探讨了他们的最根本的建筑观念。他们在建筑本体上求新,并非表面的求奇。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位新西兰室内建筑设计师斯图尔特·加戴恩的创作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部分设计作品。主要内容涉及空间的创造、办公室室内设计以及旧建筑改造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岗  孙晖 《新建筑》2003,(2):65-67
通过对西班牙Olite广场的介绍分析,从建筑语汇、文脉暗示以及精确的对位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揭示Olite广场设计中所蕴涵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5.
6.
林娜 《建筑创作》2011,(10):7-7
2011年8月22日,筑龙建筑师沙龙之"凤凰涅槃——工业遗产的再生"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我国工业建筑权威、中元国际顾问总建筑师费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秘书长刘伯英,华太设计总经理总建筑师徐建伟,ZNA中国董事王旭,  相似文献   

7.
结合哈尔滨轴承厂的历史背景、交通条件、周边环境及厂区现状,提出了该轴承厂的改造设计理念与思想,并从建筑重建、空间设计、功能划分等方面,阐述了轴承厂的内部规划方法,为类似工业遗产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视觉属性既是工业建筑的特殊属性又是人们认知事物的特殊属性,视觉传达便作为工业建筑与人之间的一种主导地位的信息传达方式。该文利用视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效果与工业建筑的自身特征属性的一个结合点,深化探讨这一凌驾于其他一般属性的特殊视觉属性的内容:建筑物、构筑物和工业景观等工业建筑的视觉要素,并进一步阐释工业建筑巨大的尺度,明显的中心,沉闷的色系,材质的厚重感、强烈的秩序感,简明的几何性,暴露的机械性等视觉特征,通过这些角度挖掘出工业建筑遗产内在核心价值规律,并使之作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措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汉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调研,收集建筑要素特征,绘制建筑要素特征数据表,并对数据表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改造策略,即内部功能激活、建筑形式改造、节能改造等。针对武汉市工业建筑特征采取的主要改造措施,一是根据原建筑类型与室内空间特征等,引入适宜的新功能;二是对建筑结构、立面构件、原有设施等保留更新与优化;三是结合节能技术与建筑原有条件进行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10.
从分级分类保护规划、创新设计、多模式开发、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及设计的主要方法,指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满足了城市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2009,(1)
  相似文献   

12.
直到19世纪中期,老维也纳的中心仍然是个堡垒,在拿破仑炮轰并占领了霍夫堡(Hofburg)之后,城墙这时也就失去了原来的防卫作用。相反,这些要塞妨碍了郊区和城市之间交通流量的增长需要。当弗朗茨·约瑟夫(Franz Joseph)皇帝在1857年下令建造环城大道的时候,对从一个中世纪城市转变为一个现代都市,维也纳终于有了可能。从1860年  相似文献   

13.
郑启颖 《工业建筑》2002,32(2):78-80
通过对建筑与文学之关系的探讨 ,阐明文学对于建筑师、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13,(9):52-55
这是一种怎样的行当,这种介入性的工作,这种在通常在所谓景观之上展开的工作,这些组成了一个整体的自然要素、建筑学、各种网络等等?我们喜爱这种形式的聚合,这种景观的复杂交错——它暗示着一种植根于接纳的真实关系,一种对情形、对语境、对任意事情的理解领会。如果我们认同,我们或将邂逅的场所,它们的面貌都不是命中前定,如果我们认同万物皆非一成不变,那么,就总会存在介入的可能。命定论只有在生命不存时,在没有进化也没有场所的变迁时,它才成立。但到了那种境地,就会有一种觉悟、一种吁求、一种欲望来改善,来转型,来改换门庭,甚至在那一刻,就不再有命运,而是行动,是创生。那么在这行动之后,接下来出现的,我们该如何命名?  相似文献   

15.
建筑景观必然由它自己的历史形成的风格、结构、肌理、文脉。不考虑城市历史与文脉的单一建筑,再好的设计如果同其它建筑不协调,不相称,就谈不上“景观”只是一堆“建筑物”,就更谈不上是美的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16.
姜涌 《世界建筑》2005,(3):102-105
本文以作者的职业经历为基础,概要地分析了职业建筑师的起源及建筑·建筑生产的特征,勾勒出日本职业建筑师、日本的建筑生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熊明 《建筑创作》2010,(4):147-147
<正>1954年我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研究生时,为收集旅馆建筑资料想去参观和平宾馆,它是1952年为亚洲太平洋国际和平会议新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新建的规模最大、层数最高的重要建筑。我的指导老师张守仪教授为我写了封介绍信,开头是:"巫敬桓学长:兹介绍我系学生熊明拜见您,请教和平宾  相似文献   

18.
何蕊 《建筑创作》2010,(9):150-153
<正>作为新北川中学的主要设计师,王小工参与过大量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工作经验非常丰富。2009年4月下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院")为新北川中学提出的设计方案刚刚获得通过,本刊曾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专访。当时,王小工告诉本刊记者方怡海集团是在2009年3月受中国侨  相似文献   

19.
邹晓霞 《世界建筑》2006,(3):138-140
消费文化对建筑界的渗透导致建筑师以不同以往的身份立场介入商业店铺设计。文章通过表参道4个品牌店铺的个案研究,分析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建筑师的可能策略,并对建筑师能否从改造社会的角色转变成时尚的代言人进行质疑,确立商业建筑新地位的同时建筑师应以批判的态度冷静思考来自消费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郑时龄 《建筑创作》2010,(1):162-163
<正>上海与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相似之处,在世界上的许多角落,无论是纽约、巴黎、伦敦、马德里,在上海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可是最相似的却是巴黎,历史上的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上海人心目中始终有着一种巴黎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