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胃癌根治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例患者确诊为胆瘘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3、4天各2例,术后第6、7、10天各1例。7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心动过速(HR>120 bmp)、发热(体温>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7例患者中有6例经保守治疗后3~8周治愈,另1例经再次手术引流8周后治愈。结论 术中胆总管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胆瘘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拔除T管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0例均治愈,其中4例腹腔留置引流管后保守治疗成功,3例在腹腔镜下重置T管,3例在腹腔镜下结扎窦道。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留置T管在围手术期应做相应的处理防止胆瘘,T管拔除后胆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冲洗引流系统在食管癌术后并发气管食管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6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瘘、食管气管瘘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第3~7 d应用自制冲洗引流系统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本组7例在冲洗1周内体温稳定在37℃以下,2例在冲洗后2周内稳定,1例患者体温无明显改善;总冲洗时间为7~28 d,平均(19.4±5.4)d。6例患者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2例患者后期行食管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突发呕血死亡,1例重症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术后随访6~45个月,未有吻合口瘘、气管食管瘘复发。结论自制冲洗引流系统用于食管气管瘘的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瘘的诊断特点、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迟发性胆瘘瘘口位于胆总管1例,肝总管7例,迷走胆管1例。9例患者都接受微创治疗(B超引导腹腔引流+ERCP+ENBD或B超引导腹腔引流+PTCD),胆瘘全部治愈。有7例后期出现胆管狭窄,胆管炎反复发作,均行胆管汇合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随访6~2 4个月无胆管炎发作。结论LC 3 d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肝下间隙积液、B超引导腹腔置管引出胆汁性液体为诊断依据。迟发性胆瘘早期治疗首选微创治疗,中期以护肝、控制胆管炎发作为主,后期治疗是纠正胆道狭窄,首选肝总管扩张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5.
肝胆术后胆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以则 《腹部外科》2003,16(3):138-140
目的 总结肝胆术后胆疾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来 2 3例肝胆术后胆瘘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2 3例肝胆术后胆瘘中 ,16例经非手术引流治疗痊愈 ,7例严重胆管损伤胆瘘需再次手术治疗 ,6例痊愈 ,1例死亡。结论 正确掌握胆瘘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指征和方法 ,领会胆瘘再手术的技术要点 ,是提高胆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初步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囊摘除术325例,外囊剥脱术27例;发生术后残腔胆瘘39例,发病率11.1%。结果 39例术后残腔胆瘘患者中,大量胆瘘12例,中等量胆瘘10例,少量胆瘘17例。17例少量胆瘘患者和3例中等量胆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自行闭合;其余19例(12例大量胆瘘和7例中等量胆瘘)为顽固性胆瘘,其中7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囊造瘘术+残腔引流术,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1例顽固性胆瘘行胆肠吻合术,均治愈;另1例胆瘘出现残腔脓肿,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后治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虫直径≥10 cm、术前TBil≥159 μmol/L、包虫囊壁钙化、残腔与主胆道相通是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发生残腔胆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3、4.996、8.568、32.500,P < 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临 床评估和规范化个体化手术操作,术中妥善缝合残腔瘘口、必要时胆道减压是预防术后残腔胆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手术后并发胆瘘的诊治体会。方法对28例胆管结石术后并发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13例行保守治疗,1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保守治疗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均在经治疗后胆瘘停止。结论应根据腹腔引流是否顺畅、胆管有否梗阻、是否存在腹膜炎等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手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并发十二指肠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对6例非手术治疗SAP并发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例非手术SAP患者在SAP发生后5~8周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十二指肠瘘,均行B超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和内科保守治疗,十二指肠瘘在发生后3~5周治愈。 结论:非手术SAP并发十二指肠瘘与SAP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有关,其形成的瘘口较小,治疗上可行保守治疗保持胰腺假性囊肿引流通畅,无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12例胆内瘘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胆内瘘的临床资料。6例(50.0%)患者术前获确诊,其中经T管造影确诊1例,胃镜、钡餐各确诊1例,胃镜和钡餐共同确诊1例,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确诊2例;6例(50.0%)患者为术中发现。5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胆囊切除+内瘘修补术;1例行再次胆道探查+T管引流+内瘘修补术;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胆囊十二指肠瘘者,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十二指肠旷置术,瘘口未予处理;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行胆囊造瘘+十二指肠内瘘修补术+回肠部分切开取石术。另4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的8例均治愈出院,保守治疗的4例亦获好转。结论 B超、胃镜、钡餐、ERCP及胆道造影有助于胆内瘘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胆内瘘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肠造瘘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胆/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8月—2012年9月完成的42例PD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空肠造瘘引流胆胰液。结果:全组患者出现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胰瘘、出血的发生,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部分患者行空肠造瘘,能有效预防胆/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胆瘘或肠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诊治的12例胆瘘或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胆瘘7例,肠瘘5例,均在手术后发生,均经腹腔镜探查后确诊。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再次置管引流、缝闭迷走胆管或肠瘘管等处理。手术时间60-170min、(90±19)min,住院时间3-7d、(4±1)d,术中出血量20-150mL、(70±12)mL,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1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未发现胆瘘或肠瘘复发者。结论腹腔镜探查有助于胆瘘或肠瘘的诊断,并可达到微创手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胆瘘的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根据胆瘘发病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特点 ,用改良内镜鼻胆管 (MENBD)负压引流的方法 ,对 6例术后持续胆瘘进行治疗。结果 使保守治疗 6~ 90 d未愈的胆瘘在 6~ 15 d闭合。结论  MENBD治疗胆瘘 ,具有保留Oddi扩约肌生理功能 ,造影显示胆管解剖和胆瘘部位 ,效果确切 ,安全 ,并发症少 ,避免再次手术 ,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治疗经验,探讨其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并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338例,术后出现消化道瘘22例(6.51%),全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4~77岁,中位年龄62岁。颈部吻合口瘘8例,胸内吻合口瘘11例,胸胃瘘3例。再次手术治疗5例,植入食管支架2例,保守治疗15例。结果治疗时间5~181d,平均47.0d,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1例、呼吸衰竭5例、败血症3例;死亡7例,病死率31.8%(7/22)。5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中死亡3例,治愈1例,再发生瘘1例,改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经支架治疗均治愈;保守治疗15例,其中10例治愈,治疗时间20~73d,平均46.3d。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局部处理,应根据患者瘘发生的时间、部位、瘘口大小和局限程度等给予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胆术后胆瘘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和肝叶切除至胆瘘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T管拔除后胆瘘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肝叶切除术后胆瘘4例,术中胆总管损伤伴胆瘘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伴胆瘘2例。除1例转院治疗外,其余经处理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提高操作技术,高度重视熟知胆道系统的解剖及病理变异,术中严谨操作是防止胆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表现不典型胆瘘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1例LC术后表现不典型胆瘘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表现不典型,无明显腹膜炎体征,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包块(6例)、上腹部隐痛(11例)、轻度腹胀(3例)及术后肠梗阻(1例)。确诊方法:腹腔穿刺(14例)、Trocar穿刺孔流出胆汁(6例)及剖腹探查(1例)。胆瘘原因包括:胆囊管残端瘘(2例),胆囊床毛细胆管瘘或迷走胆管瘘(9例),副肝管瘘(4例)。治疗以再次腹腔镜探查及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为主。所有的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19例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2年,平均1.1年,恢复良好。结论LC术后表现不典型胆瘘比较少见,容易导致误诊、误治;加强对LC术后胆瘘的认识,注意对LC术后患者主诉及腹部体征的观察,可以早期发现术后胆瘘;治疗主张早期再次腹腔镜探查,如有包裹,可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16.
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7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保守治疗4例,治愈2例,失败2例;再手术治疗4例均治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1例治愈。作者认为;保守治疗治愈率不高,时间长;再手术治疗愈较高,但手术较困难、危险性高,易导致副损伤的发生;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侵入外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术后胆瘘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后顽固性残腔胆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肝囊型包虫术后胆瘘长期不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其中15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漏口置入T管+腹腔引流术,4例行半肝切除术,2例行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行外囊剥离术,1例因腹腔感染严重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半年后行半肝切除术.结果 随访1~8年,1例患者T管引流术2年后出现胆管狭窄,行胆肠吻合术治愈;1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再次出现残腔胆漏,给予充分引流后1个月后自闭;1例患者残腔脓肿清除术后再次出现残腔胆漏,经充分引流半年后行半肝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1例半肝切除术后出现创面胆漏,经充分引流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1)肝切除术及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因完整去除残腔可彻底解决残腔顽固性胆瘘,但此类患者多为多次手术后且残腔反复继发感染而致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2)经胆管注射美蓝行胆管造影及减压术,探查包虫残腔壁与胆道的漏口,并进行准确的缝闭,可彻底解决术后残腔胆漏的问题,而留置减压管则对漏口的愈合、防止漏口再次裂开形成胆漏具有一定作用;(3)针对包虫残腔与主肝管相通,且瘘口周残腔壁钙化严重,于残腔胆瘘口内置入合适T管,可有效解决残腔胆瘘.  相似文献   

18.
胆瘘引流方式的选择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 40 -70岁 ,平均 5 2 .4± 3 .4岁。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后 1 4例 ,T管拔除术后 2 4例 ,肝癌术后 6例 ,肝破裂修补术后 1例。1 .2 诊断标准根据 B超确定腹腔内胆汁或者腹腔引流管引流胆汁的量而确定 ,凡手术当天和术后第 1 d腹腔引流胆汁的总量超过 1 5 0 ml,或术后第 1 d胆汁量在 1 0 0 ml以上者则视为胆瘘 [1 ]。本组 45例均符合以上的标准 ,其中有 4例引流量超过 60 0 ml/d。1 .3 方法(1 ) 非手术引流共 3 7例 ,胆囊切除术后 9例 ,拔 T管术后所致胆瘘 2 1例 ,肝癌术后 6例 ,肝破…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瘘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瘘发生的原因与防治,现就我院1998年9月-2003年4月诊治的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48~96岁,平均70.3岁.11例为胆囊及胆总管结石,1例为胆总管下端癌.3例T管周围瘘发生于术后4~5 d,临床上有胆汁性腹膜炎表现,同时T管胆汁引出量减少且引流管周围有胆汁渗出.T管造影:造影剂进入腹腔.5例于术后16~18 d拔除T管,拔管前试闭管2 d,病人无发热、黄疸、腹痛等不适,且T管造影无异常(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顺利,胆管内无残余结石).拔管后20 min~3 h,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迅速弥漫至全腹.另4例经试闭管及T管造影无异常,于术后4~5周拔管,拔管后2~3 d出现腹痛,疼痛局限于右上腹,伴发热、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肌紧张,肝区叩击痛.于窦道置尿管后引出大量胆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治疗壶腹周围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3月~2003年3月手术切除的壶腹周围癌患者39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捆绑组)17例,传统胰肠吻合术(传统组)22例。分别观察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捆绑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0(0/17)、5.9%(1/17)、11.80k,(2/17),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8.3d。传统组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2.7%(5/22)、18.2%(4/22)、13.6%(3/22),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9.2d。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应用于壹腹周围癌治疗有助于避免胰瘘发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