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与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躁动率1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且苏醒期HR、DBP与S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心率与血压,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苏醒期配合;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使用应用镇痛剂等。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操作配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剂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手术室的110例全身麻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观察对比2组手术应激情况、生命体征情况及低体温、寒战、躁动情况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应激指标低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波动较对照组更低,低体温、寒战及躁动发生例数较对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应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不仅减少了手术应激反应,还减少了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PACU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麻醉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中高血压手术患者施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可帮助其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从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可见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强  王丽  黄慧杰 《黑龙江医学》2023,47(8):976-978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外科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6例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围术期指标、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9、2.971、11.845,P<0.05)。研究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2.921、2.316、14.070,P<0.05)。研究组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0、5.902,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外科全麻手术患者,能够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择取96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传统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共有48例)以及使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方式(研究组,共有48例)。结果:研究组苏醒期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率较参照组显著低,躁动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手术治疗且需给予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以归纳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对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8月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各项麻醉苏醒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可唤醒占比(97.22%)、轻微或无痛占比(90.28%)、未给药占比(7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73.61%、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8%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用于麻醉苏醒期患者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提高其苏醒质量,减少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室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心理情况等,在麻醉苏醒期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躁动的总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恶心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呕吐、留置导尿管刺激征的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细节化护理,能有效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苏醒期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60 min,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间躁动、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成功,手术顺利。观察组无躁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轻度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间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能够减少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13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苏醒期生命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体温)水平、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苏醒时,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观察组肾上腺素水平(107.43±14.63)pmol/L、去甲肾上腺素水平(152.87±15.65)pmol/L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54.23±6.42)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1、6.112、12.433,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9,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3%,低于对照组的32....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李成  许小燕 《中外医疗》2016,(26):154-15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来该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操作组与中医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操作,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测评分数,苏醒期操作配合度及躁动评分和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医护理组术前、术后的焦虑测评分数(64.6±5.6)分、(57.4±4.8)分均低于对照组(89.1±5.1)分、(81.9±3.5)分,苏醒期的操作配合度提高(59%→93%),躁动出现率下降(41%→7%),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数目减少(15例→3例),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对比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的干预能能有效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海燕  刘洋  董玉玲 《吉林医学》2010,31(20):3316-3317
目的:阐述眼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护理,提高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安全系数,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并发症和意外,加强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管理。方法:对500例眼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采取相关安全护理措施,并对其苏醒期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平安返回病房,无护理并发症和意外发生。结论:重视眼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护理安全,并采取恰当防护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与对照组43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发现,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中,不仅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而且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手术的苏醒度与舒适感,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老年患者手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实施股骨胫骨骨折修复手术的7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血压下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耐受程度较差,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少以及对患者血压影响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卢煜  杨永慧  姚立农 《吉林医学》2011,(24):5152-5152
目的:分析术后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手术室温度不做特殊干预,观察组给予患者覆盖保温毯、液体加热器、电热褥等综合术后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血压、鼻咽温度、尿量、引流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寒颤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PACU的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综合保温术后管理可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麻醉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时的Aldret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腔镜下胃癌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2月于我院行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河北省涞水县医院2015年8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恢复时间、苏醒期情况、认知障碍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插管后 3 min、手术操作时、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苏醒、拔管及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疼痛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χ2=0.796,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维持老年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苏醒质量,减少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