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陈磊  周悦 《中国水泥》2003,(8):33-34
大体积混凝土导热性能差,容易发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必须对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三峡工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水泥质量控制标准,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混凝土耐久性差、脆性大等问题,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O)复掺聚乙烯醇(PVA)纤维对低水灰比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利用Hummers法制备GO,并表征GO的结构和性能,通过测试分析了不同配合比砂浆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通过MIP(压汞法)和SEM(扫描电镜)分析了氧化石墨烯以及PVA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GO和PVA纤维均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GO复掺PVA纤维可以显著改善水泥基材料孔结构,降低孔隙率,提高水泥基材料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降低水泥基材料收缩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力学性能等问题,以纳米材料作为水泥基材料的增强组份,添加碳纳米管(CNTs)制备了一种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采用氯离子渗透深度来对该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久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测试分析了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通过SEM(扫描电镜)分析了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NTs能显著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改善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同时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4.
李军  师杰 《涂料工业》2012,42(8):73-76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新型防水涂料,在混凝土中可以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使混凝土致密、防水,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配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研究了不同的材料组成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研究开发以及产品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某碾压混凝土坝为例,通过对碾压混凝土的原材料合配合比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均满足规范要求,各种强度等级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水量适中、胶凝材料合适、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抗渗与抗冻等级较高、耐久性良好,其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材料,其主要由水、水泥、砂石骨料等材料拌制而成,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裂缝,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应仔细分析混凝土裂缝成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消除建筑工程裂缝,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阐述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我国迎来了新的一轮的进步与变革,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不只是关乎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为精致、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在住房问题上,人们也对其建筑内部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建筑体在施工时混凝土耐久性成为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保持混凝土耐久性提高建筑体质量,将有效提高建筑的技艺与质量,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水泥工艺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实施要点加以研究探索,努力从整体提高施工中的水泥工艺。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因而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世界范围内对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焦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混凝土材料持久性的因素,来探讨提高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方法,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期,混凝土建筑因为混凝土自身的耐久性不良造成建筑物坍塌的现象常有发生,全世界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混凝土耐久性受到广大混凝土研究人员和建筑人员的广泛关注,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性材料,其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骨料等。因此本文将从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方面入手,探究混凝土不同原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进而希望对我国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并随之呈现出逐步增长的稳定态势。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水泥作为混凝土极为重要的组成要素,它的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所以,就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的耐久性,为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以下要是通过简单的分析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合理化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因为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只关注于物质本身,更加将目光集中在质量问题上,尤其是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建筑质量上。由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其中的重要使用原材料,所以建筑行业更加重视其耐久性,只有提高其混凝土的耐久性,才会实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将从水泥工艺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泥助磨剂对水泥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研究了一种自制早强型水泥助磨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渗透及钢筋锈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磨剂能显著提高普通硅酸水泥、粉煤灰水泥及矿渣水泥的抗蚀性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同时不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综合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科技的力量与日俱增,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使国内的建筑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下去。相应的,人们也希望得到质量更好的房屋建筑。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的基本材料,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质量,与此同时,水泥又是混凝土的组成部分,因此,混凝土耐久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性能。本文将对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越来越高。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原料,水泥的性能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是相当大的。本篇文章通过阐述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主要方面,并由此提出控制水泥工艺改善水泥性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材料在实际服役阶段常常受到力学和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因"湿–热–化学–力"复杂应力使其内部较易产生微裂缝,有利于水分及腐蚀性离子的侵入,从而加速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过程。为了延缓严酷环境下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劣化过程,目前学者们通过微生物矿化技术对混凝土裂缝自愈合机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基于混凝土自愈合机理,针对微生物愈合的实现方式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对矿化作用下水泥基材料微生物自愈合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综述了不同类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加大了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混凝土制造的标准和要求也有所提高。在现代混凝土制造过程中,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是水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混凝土外加剂,确保其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强度。鉴于外加剂与水泥在性能上的差异,需要结合混凝土生产的实际情况,探讨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考察了添加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水化和耐久性的影响。根据辅助性胶凝材料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其分为潜在水化性、火山灰活性,并可进一步分为硅酸盐类、铝酸盐类、碳酸盐类等。还研究了包括辅助性胶凝材料与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减水剂、促凝剂等。结果表明:添加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有一定影响,如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碱骨料反应,以及抗硫化物腐蚀等。在相同水胶比时,添加辅助性胶凝材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老化性能。但碳化作用除外,这可以通过降低水胶比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应悦 《水泥工程》2014,27(4):21-23
在海洋工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因为海水中氯离子的侵蚀而受到严重危害。因此,提高水泥的抗海水侵蚀性能,是提高海工混凝土耐久性和延长海工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最佳途径。通过优化水泥中熟料和特殊活性材料的组分,确保各组成材产的质量品质满足相关标准,由此生产的具有抗氯盐功能的海工水泥,能够满足海港工程的结构防腐蚀和耐久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也得到稳定发展。那么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中重要的施工材料。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都是以砂石作为原料,在水泥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水混合,进而得到水泥混凝土。混凝土自身有强度高、抗腐蚀等等优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本文就对混凝土材料性能检测进行了解,并且研究其影响因素,为混凝土的使用提供相应帮助,更好的保证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付东 《当代化工》2014,(8):1540-1542
从普通硅酸盐水泥基高性凝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来出发,分析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其使用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通过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减水剂以及一些缓凝剂的相容性等分析来解决其在混凝土中所出现的一些离析或者泌水等所带来的浆体不均匀等问题,为混凝土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从混凝土的使用现状分析出发,在分析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优化的基础上讨论其耐久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