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伯荣  张家骅 《核技术》1998,21(6):380-384
叙述了核能发展到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的研究计划、特别阐述了钍资源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加速器驱动洁净能系统中的燃耗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次临界反应堆内核素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ADS具有嬗变长寿命核废物的能力。从快堆和热堆的比较可知,ADS的快堆具有输出功率大、长寿命超铀放射性废物的累积水平低、裂变产物对反应堆反应性和能量增益影响小等优点。这些优点在利用U-P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中十分明显。对于利用Th-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热堆和快堆都是可以工作的;而对于U-Pu燃料循环的系统,快堆则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史永谦  李义国  夏普  罗璋琳 《核技术》2002,25(7):514-516
介绍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中次临界反应堆物理实验研究的内容,固体径迹探测器(白云母,CR-39)测量ADS堆芯中子通量和中子能量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在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中,次临界反应堆在加速器中子源的作用下维持链式裂变反应。次临界度监测是ADS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跳源法是测量次临界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切断加速器束流测量次临界反应堆内中子通量的衰减得到。  相似文献   

5.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项目中,由我院承担研制的强流RFQ注入系统包括ECR强流离子源及束流低能传输线(LEBT),2005年8月移机高能物理研究所后,2006年6月与RFQ对接前将系统完全恢复到了验收时的状态,可以引出能量75keV、超过60mA的离子束,归一化均方根束流发射度为0.13πmm.mrad,引出束流的质子比好于80%。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享受核电带来的巨大好处时,也不得不面对核电产生的核废料,尤其是长寿命核废料的最终处理处置难题。根据对核电站废物的潜在生物危害性分析,核电站废物的远期风险决定于长寿命高放废物,其中,主要是Np,Am,Cm等被称为次量锕系核素(MA)的核素和长寿命裂变产物(LLFP)。MA和LLFP要衰变数十万年才能达到天然铀的毒性水平。大量的如此长寿命高放废物进行地质深埋处置是有环境风险的。  相似文献   

7.
1 项目的组织、管理。1)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从国际会议及双边或多边交流等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表明,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是当前国际核能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项目,而且国际合作是一个总的趋势。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此,本项目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西班牙CEMAT、意大利国家核研究所、瑞士PSI、德国FZK、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和京都大学、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等开展了有效的合作研究。十余人次参加了国际会议,并作了报告。继聘请德国FZK的程旭博士为客座教授后,又聘请了瑞士PSI的戴勇博士为客座教授,加强了在ADS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对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散裂中子靶和靶窗材料分别在中子和质子入射情况下氦气产生截面、氦气产生率以及氦气产生率与原子位移率的比值进行了研究。利用SHIELD程序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及其他程序的计算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芯的裂变核素增殖和平衡条件,主要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积累,裂变产物毒性的影响及次临界堆的运行周期,输出功率和能量增益等主要性质,并对次临界热堆和次临界快堆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徐晓勤 《核动力工程》1998,19(2):188-192
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是影响核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多用途加速器驱动铅冷快中子次临界系统嬗变少锕系核素(MA)的方案,并对MA嬗变链作了初步分析,这种系统在嬗变MA的同时,还能有效地生产电力和增殖核燃料,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初始Pu装载对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嬗变次锕系核素(MA)的影响,提出了6种采用(TRU-10Zr)-Zr*弥散体燃料的ADS概念设计方案。运用MCNP与ORIGEN2程序对ADS嬗变MA堆芯进行稳态与燃耗计算,比较分析MA的嬗变效果、有效增殖因数keff、质子束流流强Ip与初始Pu含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初始Pu含量的增加,MA的嬗变率减小,初始Ip增大;初始Pu含量小于33%,keff随时间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大于33%后一直减小,且随着初始Pu含量的增加,keff减小得更加明显。故初始钚含量为33%的方案为最佳,其keff的相对变化不超过1%,Ip小于20 mA,MA嬗变率高达28.06%,嬗变支持比为29.23,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ADS次临界实验装置设计方案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设计要求.使用MCNP/4C程序计算了多种次临界反应堆均匀化堆芯布置方案的临界问题。确保keff在0.92~1.00之间。为加速器驱动的洁净核能系统(ADS:Accelerator Driven system)的次临界实验装置设计提供了初步数据。  相似文献   

13.
散裂靶位于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的中心,为核嬗变提供所需的中子源。通过分析散裂靶的热工要求,选取铅铋合金(LBE)作为ADS的靶材料和冷却剂。使用MCNP程序计算质子束轰击靶区产生的能量沉积,并使用CFD程序FLUENT计算靶区热工特性。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及不同靶窗形状对ADS靶区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的影响,得到满足热工要求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ADS"启明星"次临界实验平台物理方案初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MCNP程序对几种堆芯均匀化布置进行了临界计算,keff在0.92~1.00之间。计算结果为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的次临界实验平台物理方案设计提供了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启明星"的次临界驱动堆是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ystem,ADS)的原理验证装置,采用快-热耦合的堆芯组成方式,由天然金属铀组成快中子能谱区,低浓铀元件组成热中子能谱区.使用MCNP程序的U卡和Fill卡对次临界实验装置进行设计计算,根据keff在0.90~1.00之间的设计要求,确定了热区的燃料栅格.  相似文献   

16.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ADS)中子时空动力学计算需要考虑外中子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比临界系统中子动力学计算要复杂得多。本文将改进准静态(IQS)近似与蒙特卡罗(MC)方法相结合,对于带外源的ADS次临界系统中子时空动力学过程,形状函数、动力学参数由MCNPX程序计算得到,幅度函数与集总参数热工反馈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并开发了IQS/MC计算程序可视化操作界面。针对CIADS靶堆耦合系统参考方案物理模型,对引入束流瞬变及无保护失流工况过程进行瞬态模拟计算分析,给出了堆芯相对功率、燃料温度及冷却剂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同时,将中子注量率进行分群计算,得到了堆芯分能群的相对中子注量率网格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7.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是未来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嬗变核废料的装置。通过设计1个10 MW的ADS物理方案,研究ADS的嬗变能力。采用MCNPX和ORIGEN的耦合程序,利用基于ENDF6.8处理所得的6个温度(300、600、900、1 200、1 500、1 800 K)下连续能量核数据库,计算得到ADS随燃耗时间变化的有效增殖因数keff、功率峰因子和质子束流强度。同时通过计算给出了该设计方案下ADS燃料多普勒系数、冷却剂空泡系数和有效缓发中子份额,利用这些物理量研究了该ADS方案的安全特性,并通过燃耗计算研究了ADS的嬗变能力。结果表明,在1 000 d燃耗时长内,keff和质子流强随时间的波动较小,燃料燃耗深度较浅,系统可提升功率运行,在假想事故下系统能保持次临界状态。系统嬗变支持比约为8。  相似文献   

18.
以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DS)在事故情况下仍处于次临界、keff随燃耗时间变化的最大范围不超过1.5%和包壳材料HT9钢可承受的最大辐照损伤的前提下,将堆芯燃料区分为嬗变区和增殖区,并将整个过程保持嬗变区的燃料成分不变。通过对ADS燃料的组成成分、堆芯布置和堆芯功率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在Pu的外层富集度与内层富集度之比为1.0~1.5范围内,调整增殖区的燃料成分,并利用MCNP和ORIGEN耦合的COUPLED2程序计算keff随燃耗时间的变化。同时,综合考虑功率展平、次锕系核素的嬗变率和燃耗深度等因素,建立1套符合工程实际的次临界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正在研制的用于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微波离子源,通过离子源7.3 mm的引出孔可以引出100mA的氢离子束,质子比好于85%,离子源成功地通过了100小时可靠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由于CIADS(China initiative accelerator driven system)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需要一个开放的电子日志平台,结合现场应用场景,采用Apache+Mysql+Php作为工具开发了一套基于动态Web应用的电子日志系统。该系统使工作人员摆脱传统的书面形式日志,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方便交流的日志平台。本文将介绍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电子日志系统的研发背景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