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由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静脉血制备的标准红细胞悬液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比较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所分成的轻、中、重3组上述两种悬液的IF,结果发现前者的IF在脑出血及组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差异极为显著,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IF与脑出血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变形性测定可作为判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估计脑出血和评价疾病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减压缺氧时大鼠红细胞变形性改变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减压缺氧时大鼠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测定平原和减压缺氧条件下大鼠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红细胞ATP含量。结果:各缺氧组细胞IF均较平原组升高,缺氧14d组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缺氧21d组与30d组无明显差异;缺氧1d、7d组ATP含量下降,且与同期红细胞IF呈显著负相关,缺氧各组红细胞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下降,Mg^2 -ATPase活性仅缺氧30d组下降明显。结论:(1)缺氧可致红细胞变形性损害。但其发生并非进行性,大约于缺氧后3-4周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2)缺氧早期红细胞ATP含量下降,整个缺氧过程中红细胞膜ATPase活性降低在大鼠红细胞变形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IF)变化,发现患者IF值明显增大,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是红细胞变形性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红细胞变形性受损可使肺动脉压升高.  相似文献   

4.
王复字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873-875
目的研究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226例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3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结果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患者9例发生发热反应,反应率7.96%;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仅1例发生发热反应。反应率0.88%,2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时的非溶血液性输血反应,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安康市中心医院需要输血的内科癌症患者360例,将其按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的红细胞悬液,观察组给予去白细胞后红细胞悬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17例,输血反应发生率9.44%;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2例,输血反应发生率1.11%。两组患者间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后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法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相类似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24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2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在10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FNHTR,发生率为16%;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25例,发生率分别为5.83%和20.83%。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比较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240例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结果 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患者8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7.14%;输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仅1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3%,二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中药冠心十二汤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循环血中红细胞变形性(RCD)、红细胞膜脂质流动性(LFU)及红细胞膜电学(membraneelectricity)变化。结果表明,患者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在治疗前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红细胞膜LFU、红细胞电泳率(EPM)也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ηbh和E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膜LFU和红细胞EPM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取24小时内采集的红细胞悬液,采用带滤器的3联袋在层流室内滤除白细胞,分别对反复输血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观察组)及未过滤悬浮红细胞(对照组),观察2组输血反应率及输血疗效。结果:悬浮红细胞过滤后对白细胞的滤除率为99.9%,红细胞回收率为93.0%。2组输血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发热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滤除白细胞和血小板,能显著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能有效防止输血性免疫抑制的发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输血时应选择输成分血,有条件的更应选择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0.
观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患者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前后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输注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均明显高于输注前。所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协助治疗该疾病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观察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治疗贫血患者的疗效,并根据患者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前后各项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作比较,结果输注后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均明显高于输注前。所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是协助治疗该疾病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霞 《当代医学》2012,(26):64-65
目的研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输血反应.方法对27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后分别采用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三种方法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通过对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阻塞性肺梗死等输血反应进行比较,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1.1%,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3.4%,全血输血的患者输血反应率为6.7%.三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结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细胞流变行为改变的特点。方法:在高放大多投射显微镜下直接观察66例冠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的流变行为;应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聚集性、流动性,白细胞聚集性、活化性,血小板聚集性、活化性以及循环内皮细胞斑块的数量、大小。结果: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活化率和白细胞聚集率、活化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循环内斑块增多(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增高,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白细胞、血小板的活化性升高,即血细胞黏度增高;内皮细胞斑块增多,即血管损伤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4.
应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99例冠心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RCD)进行了测定。冠心病组99例,均按WHO标准选择,男47例,女52例,年龄40~83岁(平均61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红细胞滤过指数(IF),作为RCD的指标。IF愈大,RCD愈低;IF愈小,RCD愈强。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IF为0.18±0.04,冠心病病人IF为0.25±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男性为0.25±0.05,女性为0.24±0.05,两者之间无差异(P>  相似文献   

15.
去白细胞前后库存SAGM红细胞C3b受体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份库存血样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试验测定,其中30份为保存第1、3、7、14、21天的库存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的标本,另30份为SAGM红细胞悬液为去白细胞后保存1、3、7、14、21 d的标本.结果相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前、后其RBC-C3b受体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无显著差异(P>0.05), 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存放不同时期与保存同时期未过滤的SAGM红细胞悬液相比其RBC-C3b受体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性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XL—400型核孔滤膜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结果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白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红细胞与白细胞变形性,特别是白细胞变形性在急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其动态检测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性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XL-400型微孔滤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了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结果 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急性脑梗死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白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红细胞与白细胞变形性,特别是白细胞变形性在急性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其动态检测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核孔滤筛法测定老年和非老年各40例脑卒中病人及对照组的静脉血制备成的红细胞和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FI)。发现红细胞悬液FI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红白细胞悬液的FI在三组间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分析作者认为,此种差异系脑卒中病人较正常人和老年脑卒中病人较非老年脑卒中病人的白细胞流变性明显降低所致。并对老年脑卒中病人白细胞流变学特性降低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芎素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电荷及变形能力的影响,从而全面了解川芎素降低血液高粘滞性的药理作用,其除了已知训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外,可能还具有抗红细胞聚集的作用。方法观察42例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川芎素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并与丹参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川芎素能有效地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P〈0.01),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1),从而降低血液高粘滞性。结论川芎素具有降低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痰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5年4月份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156例妇科患者与2000年1月-2000年12月份输注全血的125例妇科患者对比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效果。结果: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而全血为14.87%;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1U可提升血红蛋白6.25g/L,而输注全血1U可提升血红蛋白5.38g/L。结论:妇科痰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效果,降低患者的经济费用,合理利用了血液资源,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