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内置式污泥浓缩池的SBR池,在不影响SBR操作的同时,进行污泥的浓缩,使污泥的沉淀与压缩时间由1-2h延长至整个运行周期,因此排出的剩余污泥浓度由原来的0.6%-0.8%提高到1.5%-2%,减少了排泥量和设施的占地面积。将该污泥回流至前端与原水混合时,由于污泥的吸附作用,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给出了内置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步骤以及运行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
程婷  黄兆琴  陈晨 《杭州化工》2011,41(4):20-23
以2,4-二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厌氧污泥驯化过程中目标物的生物降解以及驯化污泥对2,4-DC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污泥具有降解2,4-DCP的潜力,连续驯化2个月其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逐步增强.2,4,6-TCP(2,4,5-三氯酚)与2,4-DCP长期共存可加快厌氧污泥对...  相似文献   

3.
王希诚  高乃云 《净水技术》2022,41(3):32-38,83
采用UV/TiO2高级氧化技术对2,4,6-三氯酚(2,4,6-TCP)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UV/TiO2高级氧化工艺能有效降解2,4,6-TCP,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TiO2投加量、2,4,6-TCP初始质量浓度、紫外光照强度、pH、阴离子对UV/TiO2降解2,4,6-TCP速率均...  相似文献   

4.
彭达  杨永哲  杨文清 《水处理技术》2012,38(12):111-114
模拟SBR工艺处理分散型校园生活污水停止运行后的重启过程,研究反应器系统的恢复特征。在SBR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停止运行反应器36 d后重新启动。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内污泥质量浓度(MLSS)在重启后第13天左右基本恢复到停止运行前污泥MLSS质量浓度(3 418 mg/L);系统的COD去除性能、硝化性能在重启后第5天左右基本恢复至停止运行前的平均去除水平(停止运行前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09%和94.25%);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在重启后第3天基本恢复到停止运行前水平(停止运行前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64%和77.90%)。因此,通过模拟SBR工艺停止运行后重启的恢复特征研究可知,分散型校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止运行后重新启动迅速能恢复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进水pH从中性偏碱(pH=8.0)逐步降低到酸性(pH=6.0)的方式启动ASBR,然后在酸性条件下(pH=6.0)运行,考察ASBR对2,4,6-TCP的降解效果,发现投加零价铁有利于2,4,6-TCP的降解:与单独厌氧微生物体系相比,零价铁/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在三氯酚负荷为112.1μmol/g、进水pH为6.0及持续运行43 d条件下较完全地将2,4,6-TCP降解为苯酚。零价铁有调节体系pH,并保持产酸微生物与耗酸微生物良好平衡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系统污泥减量效果及污泥回流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实现污泥减量的机制,将70%剩余污泥经ClO2耦合超声波处理后回流至SBR中试系统,运行30 d,测定系统累计排泥量、系统出水水质、污泥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经ClO2耦合超声波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回流至系统后,产泥量减少了54.86%。污泥回流对SBR系统的SS、CODCr、NH3-N和TN去除效果无影响,对TP的去除率有所降低。当量表观污泥产率从对照组的0.410 kg[SS]/kg[CODCr]降低到了0.186 kg[SS]/kg[CODCr],当量衰减系数由对照组的0.036 0d-1提高到0.060 2 d-1。系统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系统污泥减量效果及污泥回流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实现污泥减量的机制,将70%剩余污泥经ClO2耦合超声波处理后回流至SBR中试系统,运行30 d,测定系统累计排泥量、系统出水水质、污泥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经ClO2耦合超声波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回流至系统后,产泥量减少了54.86%。污泥回流对SBR系统的SS、CODCr、NH3-N和TN去除效果无影响,对TP的去除率有所降低。当量表观污泥产率从对照组的0.410 kg[SS]/kg[CODCr]降低到了0.186 kg[SS]/kg[CODCr],当量衰减系数由对照组的0.036 0d-1提高到0.060 2 d-1。系统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工艺处理聚乙二醇(PEG)废水,对SBR的启动过程、运行参数、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4个周期为期22 d的启动实验,反应器中污泥驯化完成后,其污泥沉降比(SV30)由初始的6%增长至27%左右并保持稳定,启动完成,污泥容积指数(SVI)最终稳定在116 m L/g左右。反应器进水COD为1 200 mg/L时出水COD可降至78 mg/L,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3%左右,NH_3-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1.8%、93.8%,处理效果良好,反应体系运行稳定。确定SBR的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6.0 mg/L为优,适宜的曝气反应时间为6 h、HRT为20 h。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SBR法处理造纸废水,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MLSS)和曝气时间,得出SBR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SBR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KOH活化制备脱水污泥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工艺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了碱泥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污泥活性炭制备条件为碱泥比3,活化剂浓度40%,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60 min。用该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处理电镀废水,其对重金属吸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3.46%。  相似文献   

11.
以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工艺制备污泥活性炭,研究了碱泥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污泥活性炭制备条件为碱泥比3,活化剂浓度40%,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60 min。用该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处理电镀废水,其对重金属吸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3.46%。  相似文献   

12.
利用Fenton试剂氧化破解剩余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Fenton破解污泥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在污泥初始pH为3,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5 m L/L、0.25 g/L,反应时间为90 min时,Fenton氧化破解效果最佳,污泥上清液中SCOD和TN、NH3-N、多聚糖、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分别增至1.461 g/L和99.5、30.3、137.5、256.3 mg/L。将SBR的剩余污泥进行Fenton氧化处理并回流,表观污泥产率从对照组的0.4 g/g降低到了0.23 g/g,产泥量减少42.2%。Fenton破解污泥回流对SBR的SCOD和TN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增强了TP的去除,对NH3-N去除略有降低。可为Fenton破解剩余污泥回流至SBR实现污泥减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厂铝污泥资源回收可以作为吸附剂应用于水处理,文中将水厂铝污泥作为原料,通过热改性和海藻酸钠凝胶包埋法制备成型颗粒,并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发现,铝在污泥中主要以非晶态结构存在,非晶态铝对氟有很好的亲和性。热改性铝泥和海藻酸钠制备的铝泥凝胶球(SAS)属于介孔吸附材料,平均孔径为7.837 nm,远大于氟离子半径(0.133?),可成功吸附氟化物。原污泥对氟化物去除率为72.80%;热改性温度为400℃时,高温热改性污泥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0.60%);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海藻酸钠凝胶包埋后的SAS对氟化物去除率达95.09%,表明SAS有效提高原污泥的氟化物去除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SBR法处理酚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化厂酚氰废水毒性大、有机物含量高,较难处理。引入SBR工艺处理酚氰废水,研究了曝气时间及污泥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普通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利用SBR工艺处理焦化厂酚氰废水是可行的;当污泥质量浓度为4g/L,污泥负荷(CODCr)为0.15kg/(kg·d),曝气时间为4h时,COD、酚、氰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6.6%、99.7%,95.9%;改变SBR的运行程序,对氨氮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验室小试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普通活性污泥,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在生物脱氮运行阶段,SBR中的活性污泥能维持较稳定的絮体状态,平均SVI为138.9 ml·g-1;当系统转为生物除磷方式运行时,随着除磷效果的好转,反应器中的污泥逐渐转化为颗粒污泥,平均SVI降低至74.1 ml·g-1,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0.8 mm。因此,SBR生物除磷系统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试验发现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厌氧释磷的过程中会有带正电的微粒大量生成,它们可以作为颗粒污泥的晶核吸附带负电的细胞体,进而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强化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系统有着较为稳定的磷去除性能,除磷效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系统污泥减量效果及污泥回流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实现污泥减量的机制,将70%剩余污泥经ClO2耦舍超声波处理后回流至SBR中试系统,运行30d,测定系统累计排泥量、系统出水水质、污泥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经ClO2耦合超声波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回流至系统后,产泥量减少了54.86%。污泥回流对SBR系统的SS、CODCr、NH3-N和TN去除效果无影响,对TP的去除率有所降低。当量表观污泥产率从对照组的0.410kg[SS]/kg[CODCr]降低到了0.186kg[SS]/kg[CODCr],当量衰减系数由对照组的0.0360d—I提高到0.0602d-1。系统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11):2743-2747
在SBR反应器中,以人工配制的番茄酱生产废水培养了180多天的好氧颗粒污泥,经-18℃的长时间低温冷冻,作为唯一接种污泥实现颗粒化和活性恢复,并研究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颗粒污泥10 d左右恢复活性,30 d完成新的颗粒化并恢复高效降解能力,新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均匀,平均沉速与粒径大小呈正相关,且粒径、密实度及沉速有所下降。优化沉淀时间到15 min,污泥浓度保持8.0 mg/L以上,COD、NH+_4-N、PO+_4-N、PO(3-)_4-P平均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5%,85%和80%以上,随着运行增加,系统处理效能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宁市某污水处理厂低负荷污水的运行现状,通过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中试模拟,对在不同污泥含量下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和不同回流方式(方式1为SBR池回流至生物选择区,方式2为SBR池回流至缺氧池后再回流至生物选择区)状态下的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的质量浓度在4~5 g/L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为佳,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6.52%、25.16%。回流方式1和方式的2的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47%和56.99%,方式2除磷效果优于方式1;而脱氮效果无显著差异(TN的去除率分别为44.23%和49.1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硫酸亚铁为铁前驱体,废弃烟叶提取物为还原剂,将吸附于酵母菌上的Fe(II)原位还原,制备酵母菌载的纳米铁。以2,4,6-三氯酚(2,4,6-TCP)去除为目标,考察烟叶提取溶剂、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所制备的纳米铁去除2,4,6-TCP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亚铁盐)∶m(酵母菌)=0.30∶1.00时,在室温下,加入烟叶水提取物,在室温下反应5 h制备的纳米铁适于去除2,4,6-TCP。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升对含盐染料废水的处理效率,在3组SBR反应器(R1、R2、R3)中分别投加NaCl、还原蓝4(VB4)、NaCl+VB4,并逐步提高其投加浓度,探究在不同盐度和染料浓度的驯化条件下,活性污泥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盐度增加至3%时,R1和R3的COD去除率开始大幅降低;在仅投加染料的反应器R2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5.5%;各反应器的氨氮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随着盐度和染料浓度的提升,系统稳定性下降。盐度和染料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40 mg/L时,污泥对染料的脱色性能开始下降。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和染料的增加,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降解COD及染料的功能菌群主要受系统含盐量的影响,氨氮降解菌群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大。在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norank-f-norank-osaccharimonadales、Propioniciclava、Micropruina3个菌属的丰度最高,对盐和染料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为含盐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