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嗅球对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神经生发活动的影响 ,本研究在机械性切除成年大鼠一侧嗅球后采用连续半薄切片、克紫染色和细胞核表面三维重建技术 ,观察了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的细胞核表面特征及其空间位置 ,并测量了细胞核的形态学指标。结果发现 ,在切除嗅球 3个月后 ,同侧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的区域变小 ,特有的中、小型、形状不规则的胶质细胞核的数量比例增大 ,而具有成神经细胞核特征的细胞核 (体积较大、呈规则的椭圆体形 )数量明显减少 ,且其同型细胞核聚集现象消失。说明同侧此区的神经生发活动减弱而胶质生发 (gliogenesis)相对增强。本研究结果提示 ,哺乳动物嗅球对成年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的神经生发机能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嗅球切除后成年大鼠侧脑室外侧壁(SVZ)新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嗅球对SVZ神经生发活动的影响.方法 建立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并分别存活4周和12周,利用Nissl染色、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活不同时间两侧吻侧迁移流(RMS)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两侧RMS PSA-NCAM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嗅球切除后不同时间点,嗅球切除侧RMS的细胞数增加,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但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随嗅球切除后大鼠存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以RMS的吻侧部分下降更明显;2.嗅球切除后,在切除侧断端吻侧颗粒层和RMS均出现较对照侧更多的具有较长突起的PSA-NCAM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切除后仍有新生神经元沿RMS向吻侧迁移,但其增殖率随时间延长下调;嗅球的切除似乎并没有影响成神经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切除嗅球对成年大鼠嘴侧迁移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前的研究观察到嗅球切除后室管膜下层(SVZ)仍能产生新细胞,但新细胞迁移的通路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嗅球切除模型,利用Nissl染色、PSA-NCAM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成年SD大鼠嗅球切除后存活不同时间两侧嘴侧迁移流(RMS)的形态学特征及RMS细胞的密度和单个细胞的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SA-NCAM在RMS的表达。结果观察到:(1)嗅球切除后不同时间点,嗅球切除侧RMS的细胞数和面积增加,PSA-NCAM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嗅球切除后2周和4周有明显增加;(2)嗅球切除后两侧RMS的细胞密度和单个细胞的面积没有明显改变;(3)从矢状切片可见嗅球切除后RMS的形态和路径没有明显改变,但在切除断端细胞堆积明显。这些结果提示嗅球切除后仍有年轻神经元沿RMS向嘴侧迁移,SVZ的神经生发活动与嗅球的存在与否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传入神经阻滞对成年大鼠嗅球calbind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传入神经阻滞对成年SD大鼠嗅球中calbindin(CB)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SD大鼠,ZnSO4 灌流单边鼻孔,10、20、30和60 d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嗅球的CB表达。 结果: 损伤后10、20、30和60 d,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嗅球的CB阳性细胞密度和染色强度显著下降,并且从10、20到30 d逐渐下降,损伤后60 d的结果与30 d接近。 结论: 大鼠嗅球中CB的表达受传入神经阻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传入神经阻滞对成年SD大鼠嗅球中钙视网膜蛋白(CR)的影响,探讨阻滞的影响是否与动物年龄相关。方法: 成年SD大鼠,以ZnSO4灌流单边鼻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损伤后10 d、20 d、30 d、60 d,检测嗅球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CR的表达,以TH表达下降作为传入神经阻滞的标志。结果: 损伤后10 d、20 d、30 d和60 d,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嗅球的TH阳性细胞密度和染色强度显著下降,并且从10 d、20 d到30 d逐渐下降,损伤后60 d的结果与30 d接近。而在所观察的各个阶段,损伤组嗅球的CR阳性细胞数目和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鼠嗅球中CR的表达不受传入神经阻滞的影响,且阻滞对CR表达的影响与动物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6.
成年大鼠嗅球和鼻腔嗅粘膜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珂  周长满  于恩华 《解剖学报》2002,33(5):488-491
目的 在嗅球成鞘细胞 (OECs)移植到脊髓可有助于损伤神经纤维再生的基础上 ,分别对嗅球和嗅粘膜的OECs进行培养 ,探索自体嗅粘膜作为OECs供体的可能性。 方法 根据OECs、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贴壁时间的不同 ,采用差时贴壁方法分离出OECs,培养 14div后进行NGFRp75和GDNF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按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 ,培养的嗅球和嗅粘膜OECs可分为 3类 :双极细胞、三级细胞和扁圆细胞 ,其中以双极细胞最多。嗅粘膜的双极成鞘细胞的突起更加细长。 结论 差时贴壁细胞分离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成鞘细胞分离方法。鼻腔嗅粘膜OE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特性与嗅球OECs基本相同 ,本实验为临床开展自体嗅粘膜OECs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英茂  孙晋浩  杨琳 《解剖学报》2002,33(5):475-477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同种脑移植后的存活及生长分化状况。方法:孕12d大鼠剖腹取胚胎,剥离神经管,胰酶消化后获取神经管壁上的神经上皮细胞,然后植入其父体侧脑室中,分别于移植后10d,14d,21d,28d灌注取脑,肜HF染色及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胚胎神经上皮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神经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后多贴附于脑室壁形成细胞团块,有的随脑脊液循环至第三脑室生长,随时间延长移植物增大,HE染色见脑室内有成团的移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团内既有NSE-免疫阳性细胞,也有GFAP-免疫阳性细胞,移植物周围多为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论:胚胎神经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后能够贴附脑室壁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
王珂  雷季良  王君  于恩华 《解剖学杂志》2005,28(3):360-361,i004
嗅成鞘细胞(OECs)是一种独特的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嗅球和鼻腔嗅黏膜,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证明来自嗅球的OECs与来自鼻腔嗅黏膜的OECs形态学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性质是一致的,且都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的作用。目前用于移植的OECs多数取材于嗅球,由于嗅黏膜OECs在自体取材上有着方便、快捷和安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嗅球在不同年龄阶段的Fos表达。结果如下:胚鼠18天时,嗅球颗粒细胞层最先出现少许Fos阳性神经元。随后至P7天前Fos阳性神经元以缓慢速度逐渐增多,僧帽细胞层和小球层的Fos阳性神经元出现较颗我,僧帽细胞在P7天、小球 P10天才出现Fos表达。从P14天以后这三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数有较明显的增多,到P30天达第一次高峰,P40天稍有下降,P50天颗粒细胞层的Fos  相似文献   

10.
嗅成鞘细胞在新生大鼠嗅球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胶质微环境是导致再生失败的重要因素。嗅觉神经元(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OSNs)具有终生再生的能力,因此嗅觉系统成为研究神经发生和轴突生长迁移的良好模型。嗅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决定OSNs轴突能够终生再生的关键因素。周长满等对成年大鼠嗅成鞘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德广  张凤真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65-267,T046
为探讨嗅茎切断对大鼠前脑侧脑室脑室下层细胞迁移的影响 ,本实验在嗅球后切断嗅茎 ,手术后 30 d、6 0 d后灌注固定处死 ,制作脑的连续石蜡切片 ,计量嗅球后份平面吻侧迁移流的细胞密度 ,计算机图象分析吻侧迁移流横截面积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吻侧迁移流内的细胞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 ,手术切断嗅茎导致手术侧吻侧迁移流细胞在切断平面的尾侧细胞密度增加 ,吻侧迁移流的横截面积增大 ,积聚的细胞为多唾液酸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阳性的神经元前体细胞。结果提示 ,手术切断嗅茎导致吻侧迁移流内神经元前体细胞在切断平面的尾侧积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成年大鼠脑内具有神经生发功能的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区 (SVZ)细胞的组成及特征 ,本研究对该区组织切片进行了免疫特异性反应、镀银及铅铀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SVZ含有能被溴脱氧尿核苷 (Brd U)标记且具有成神经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裂后细胞 ,还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等其他类型细胞。另外发现 ,室管膜(EL)细胞、EL深部细胞、少突胶质样细胞以及不同细胞突起所组成的网络样结构与上述 SVZ成神经样细胞紧密相邻。实验结果表明 ,SVZ成神经样细胞周围可以没有特定的胶质细胞鞘包裹 ,位于侧脑室外侧壁的不同类型细胞可能在 SVZ神经生发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成年大鼠脑室下区吻侧迁移流(RMS)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特点,我们利用Nissl染色,BrdU、GFAP、PSA-NCAM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estin与GFAP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等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SD大鼠RMS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同时观察了正常RMS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观察到:(1)在光镜下,Nissl染色切片的RMS由深染和浅染细胞组成,其中深染细胞为PSA-NCAM、BrdU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浅染细胞为GFAP及nestin免疫反应阳性;(2)电镜下,RMS存在数量不等、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团,以及星型胶质细胞和少量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团中可看到正在分裂的细胞。结果提示:(1)除少突胶质细胞外,RMS主要由两种类型细胞组成,即成神经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2)成神经细胞存在于RMS全长并保持分裂特性,属神经元前体细胞;(3)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RMS中存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连续半薄切片的组织学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形学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利用3D Slicer[1]工具软件重建出成年大鼠SVZ部位一百多个细胞核表面特征的三维数学化图像.与国内以往的研究往往是重建出单个细胞相比,重建出一个部位的全部细胞核、特别是一百多个细胞核在我国的文献中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位于成年哺乳动物侧脑室外侧壁脑室下带 ( SVZ)的整体结构特征 ,本研究采用光镜观察半薄切片 ( Nissl染色 )、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侧脑室外侧壁不同部位以及内侧壁、第四脑室底壁和脊髓中央管壁的组织结构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 ,仅侧脑室外侧壁存在有 SVZ,主要由具有未成熟特征的细胞组成 ,此处血管丰富。 SVZ的吻侧段明显地厚于中间段和尾侧段 ,位于吻侧段 SVZ部位的室管膜室腔面纤毛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本研究结果提示 ,SVZ有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 ,这种特征可能与成年动物的神经生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氯化锂促进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化锂(LiCI)对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以氯化锂喂养动物,用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TuJl/GFAP双标记,鉴别出BrdU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的BrdU阳性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48周龄组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8周龄组;LiCI组小鼠新增殖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约有70%为神经元,4%~5%左右为神经胶质细胞。结论服用LiCI可显著增强成年小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部分逆转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的趋势,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GFR -α1 )在成年大鼠脑室下层(SVZ)细胞的表达,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VZ细胞的作用。成年大鼠SVZ组织冰冻切片,采用GFR -α1 结合5- 溴脱氧尿苷(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与双标记方法,对成年大鼠SVZ进行观察。在成年大鼠SVZ可见GFR- α1 阳性细胞、BrdU阳性细胞和GFR- α1 /BrdU双标记细胞,且三种阳性细胞的分布趋势相似。结果提示GDNF可能参与调节成年哺乳动物脑内SVZ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