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利用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研究频发室性早搏( VPC)对患儿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和活动平板分别对71例频发VPC患儿和79例健康儿童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记录两组测试者运动心肺指标,包括:最大千克摄氧量( VO2 max/kg)、最大每搏摄氧量(V02max/HR)、HR(不同时段)、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2AT)、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AT/VO2max pred)等.结果 频发VPC患儿组V02max/kg、VO2max/HR、VO2AT分别为(25.1±7.47) ml/(kg·min)、(8.3±1.75)ml、(15.7±3.21)ml/(kg·min),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7.9±5.21)ml/(kg·min)、(10.1±3.37)ml、(19.2±3.73)ml/(kg· min);频发VPC患儿组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V02max/kg(t=2.67,P<0.01),VO2max/HR(t=4.02,P<0.01),VO2 AT(t=10.2,P<0.01).结论 频发VPC患儿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提高手术安全性。 方法:对48例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手术前常规肺功能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在术后3个月后行常规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复查,并追踪术后1个月内有无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PPC)等情况。 结果:1.在行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PPC组和无发生PPC组的术前静息肺功能肺功能FEV1/pred 、 DLCO/pred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有PPC组与无PPC组,术前运动心肺功能比较结果示VO2max/pred,VO2max/kg/pred,AT,O2HR/pred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 术后发生PPC组和无PPC组的术前运动心肺功能试验中VO2max/pred<60%,VO2max/kg<15/min?kg,O2HR/pred<70%时术后PCC发生率有显性著差异。(P<0.05),在AT>11ml/min/kg组发生PPC较AT<11ml/min?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1.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在预测肝胆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有重要意义,优于静息肺功能。2.在预测肝胆手术后并发症时可参考的指标为:如VO2max%<60%时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谨慎考虑手术。VO2max/kg<15ml/min?kg时术后发生PPC可能性较大,因谨慎考虑手术。O2/HRmax%pred<70%时,需谨慎考虑手术,AT<11ml/min?kg需谨慎考虑手术,危险性较大,而AT>11ml/min?kg危险性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情况.方法 采用运动负荷递增方案,对肺通气功能正常的17例非吸烟者和14例无症状吸烟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观察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VO2max/kg)、呼出潮气量(Tex)、呼吸储备(BR)、最大运动气促指数(Dimax)、无氧阈(A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极量运动时吸烟组的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呼吸储备低于非吸烟组,最大运动气促指数高于非吸烟组(P<0.05),其它观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吸烟者即使尚无临床症状,其运动耐力及呼吸功能已呈现损害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胸闷待查患者110例,均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运动中的血压反应分为运动型高血压组(n=48)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62)。比较两组运动血压情况及CPET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BMI、高血压家族史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收缩压(SBP)、静息舒张压(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运动峰值SBP、运动SBP增量、运动峰值脉压、恢复期3 min SBP及恢复期3 min脉压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氧阈摄氧量(VO2@AT)、峰值摄氧量(Peak V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无氧阈公斤摄氧量(VO2/kg@AT)、无氧阈代谢当量(METS@AT)、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S)、峰值氧脉搏(Peak 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均低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型高血压患者运动能力及心肺储备较差,可能与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5.
Shen YQ  Jiang JF  Wang LM  Che L  Qi XQ  Xu WJ  Deng B  Song HM  Ma WL  Yan WW  Zhang XY  Zhang QP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8):2678-2682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9%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运动组25例及非运动组25例,并实施心肺运动试验(CPET).运动组执行以无氧代谢阈值(AT)前10 J/s为运动强度而制定的有氧运动处方,非运动组要求日常活动.先进行6次医院监护下的有氧运动训练,之后采用家庭有氧运动训练.3个月后复查CPET.结果 两组患者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每搏摄氧量(峰值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斜率)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过3个月有氧运动康复后,运动组VO2 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VOJHR较基线增加,VE/VCO2斜率较基线减小,3个月前后,VO2 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VO2/HR、VE/VCO2斜率变化值分别以ΔVO2AT、Δ峰值氧耗量、ΔAT负荷、Δ峰值负荷、Δ峰值VO2/HR、ΔVE/VCO2斜率表示,两组患者ΔVO2 AT、Δ峰值氧耗量、ΔAT负荷、Δ峰值负荷、Δ峰值VO2/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分别为,ΔVO2AT:2.8(1.2 ~ 3.5) ml·kg-1·min -1,-0.3(-2.8~0.1)ml· kg-1·min-1,P<0.01;Δ峰值氧耗量:3.4(1.8~4.6)ml·kg-1·min -1,-0.5(-1.4~0.3)ml·kg-1·min-1,P<0.01;ΔAT负荷:15.0(2.5~22.5) J/s,0.5(-4.2~3.8)J/s,P<0.01;Δ峰值负荷:15.0(1.3~25.0) J/s,0.0(~8.8~15.0)J/s,P<0.05;Δ峰值VO2/HR:2.3(0.0~4.0)ml·kg-1·beat-1,-0.1(-0.7 ~1.2)ml·kg-1·beat -1,P<0.01],ΔVE/VCO2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与非运动组:-2.3(-12.2 ~1.8),1.0(-0.4 ~2.6),P>0.05].结论 3个月的有氧运动康复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钱贞  陈伟  李瑾  高民  张秋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340-4345
目的 分析在健康青年人中应用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的可行性,以探索心肺适能评估的适宜设备。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社会招募108例测试者于徐州市康复医院进行运动测试,均先后使用功率自行车和四肢联动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心肺适能评估指标,采用Borg scale自感劳累分级表评估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的自感劳累程度,记录测试终止的原因。结果 108例测试者均顺利完成测试,达到终止标准而停止测试,未发生不良事件。使用功率自行车测试时,72例(66.7%)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使用四肢联动测试时,102例(94.4%)达到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水平。功率自行车的绝对峰值摄氧量(VO2peak)、相对VO2peak、相对VO2peak/预测摄氧量(VO2pred)、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HRpeak/年龄最大预计心率(APMHR)、峰值收缩压(SBP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peak)、达到VO2peak的时间(timepeak)、达到无氧阈时绝对摄氧量(绝对VO2AT)、达到无氧阈时相对摄氧量(相对VO2AT)、相对VO2AT/相对VO2peak均低于四肢联动,峰值负荷、呼吸困难评分、腿部疲劳评分均高于四肢联动(P<0.05)。四肢联动的相对VO2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相对VO2peak呈正相关(r=0.881,P<0.001);四肢联动的HRpeak与功率自行车的HRpeak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 四肢联动应用于健康青年人心肺适能评估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测试结果更贴近真实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心肺运动试验在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精准化运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心肺运动试验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运动指导,干预组根据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给予精准化指导。运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氧脉搏(O2Pulsepeak)、无氧阈(AT)、峰值潮气量(VTpeak)结果,统计患者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与基线比较,对照组患者HbA1c、BMI、O2Pulsepeak、VTpeak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VO2peak、AT的变化无差异(均P>0.05),干预组所有数值变化显著(均P<0.05);干预组除HbA1c(P>0.05)外,其余数值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不良事件中,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无差异(P>0.05),对照组心脏危险事件明显高于干预组(均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是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的精准化运动,更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表现 ,督促吸烟者尽早戒烟。方法 采用负荷递增运动方案 ,对 2 4名无症状吸烟者及 2 4名健康非吸烟者进行了心肺运动试验。运动中监测心率 (HR) ,每分钟氧耗量 (VO2 )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 (VCO2 ) ,每分钟通气量 (VE) ,氧脉搏 (VO2 HR) ,呼吸频率 (BF)等。结果 极量运动时 ,吸烟组的最大运动负荷 ,最大氧耗量 (VO2 max) ,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 (VO2 max kg) ,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 (VO2 max) ,最大每分钟通气量 (VE2 max)等均显著低于健康人 (P <0 .0 5 ) ,且吸烟者VO2 max kg与其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r =- 0 .6 6 ,P<0 .0 1)。结论 吸烟者在尚无临床症状时 ,其运动心肺功能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该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肺运动试验指导心脏康复。检测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患者心肺储备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FVC)和运动耐力指标:无氧阀下氧气通气量(VE/VO2)、峰值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从身体疼痛(BP)、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RE)、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八个维度评估患者干预1年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LVEF、FEV1/FVC、FVC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LVEDD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上升或减少幅度比对照组显著大(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VE/VO2、VO2max、6MWD运动耐力指标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BP、PF、RP、VT、SF、RE、MH、GH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运动试验指导心脏康复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及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疗效明确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肺运动试验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功率自行车运动进行心肺功能测试,监测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无氧阈值(AT)、最大心率(HR_(max))、峰值氧脉搏(Peak VO_(2)/HR)、最大摄氧量(VO_(2max))]。统计1年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心绞痛发作再住院等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心肺运动试验分级(Weber 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84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00%(21/84);预后不良患者的AT、HR_(max)、Peak VO_(2)/HR、VO_(2max)值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Ⅰ~Ⅱ级患者的AT、HR_(max)、Peak VO_(2)/HR、VO_(2max)值均高于NYHAⅢ级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AT、HR_(max)、Peak VO_(2)/HR、VO_(2max)值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肺运动试验Weber 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均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Weber KT分级、NYHA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均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心肺运动试验指标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临床应据此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康复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运动心肺功能及血气的改善情况.方法 6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强的松;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显示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及运动心肺功能指标(Wmax、V02max/kg、VO2/HR、VEmax)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改善(P<0.05).结论 川 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肺间质纤维化病人的运动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2例HFpEF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该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PET、心脏超声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PET参数[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无氧阈(A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PET参数与HFpEF患者血清NT-proBNP、RDW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占比和LVEF、LVEDD、RDW、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VV、AT、VO2ma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T、VO2max、MVV与NTproBNP、RDW水平均呈负相关(r<0,P<0.05)。结论:HFpEF患者血清NT-proBNP、RDW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CPET参数与HFpEF患者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322名青年学生平静时心率以及最大摄氧量(VO2max),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静坐5min,利用心前区听诊法,听取1min心脏跳动次数;利用阶梯负荷实验法,通过测定心率变化,依据公式计算VO2max.结果 322名青年学生平静时心率均在60~100b/min的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9.35 9.20)b/min;VO2max平均为(43.41±3.68)[ml/(kg·min)].依据平静时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69b/min、70~79b/min、80~89b/min、>90b/min)分组,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加,VO2max逐渐降低,<69b/min组与>90h/min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青年学生VO2max与平静时心率快慢有明显的相关性;心率慢者VO2max水平高,心率快者VO2max水平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人群心肺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80位自愿参与测试的试验者,分成2组,冠心病患者40人(作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40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心肺功能测评中的功率自行车方法观察2组测试者运动后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功率自行车测试法后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对照组在最大摄氧量(VO2max)、氧通气等量(比值:VE/VO2)、代谢当量(MET)、无氧阈(AT)、最快心率(RR)、最快呼吸频率、呼吸困难指数、每搏量(SV)、动-肺分压差、搏氧最大值等心肺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非冠心病人群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方联合心脏康复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评价中医证候疗效,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疗效,采用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采用M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心肺功能设备检测无氧阈值摄氧量(anaerobic threshold, AT)和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 peak VO2),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12周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6MWT、LVEF、AT、peak VO2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增加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联合心脏康复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校男大学生最大摄氧量(VO2max)水平与心功能指数的关系.方法 利用二级阶梯负荷实验法,间接计算VO2max与心功能指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生VO2max为(43.41 3.67)ml/(kg·min),39.13%的男生VO2max属于中等;VO2max与心功能指数的回归方程为Y=24.356 0.192X(F=393.821,P<0.01),呈正相关(r=0.743,P<0.01).结论 在校男大学生VO2max总体水平较低,心肺功能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朱仕芳  高春英  张怡 《中国病案》2024,(3):16-18+22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计划记录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某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宣教,研究组采用有氧运动计划记录单进行运动训练。3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38±0.30)L、呼气峰值流速(PEF)(3.74±0.33)L/S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67.84±5.39)%与对照组FEV1(1.05±0.27)L、PEF(3.74±0.33)L/S及FEV1/FVC(52.07±4.63)%比较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无氧阀(AT)(14.38±2.82)ml/kg/min、最大摄氧量(VO2max)(16.42±3.75)ml/kg/min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434.69±24.82)m与对照组AT(10.17±2.75)ml/kg/min、VO2max(12.31±3.82)ml/kg/min及6MW...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明确诊断有显著胸腔积液,并接受CTD治疗的患者1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13例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10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峰值负荷功率(W)、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较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时摄氧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降低,极限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和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潮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4个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时潮气末氧分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每呼吸摄氧量、每呼吸二氧化碳排出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虽然3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降低使得全体患者CTD治疗前后整体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但是,CTD治疗胸腔积液使得10/13的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使用CPET检查整体功能指标动态变化从临床上实现了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客观定量评估,同时还为有效改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的治疗机制提供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娥  舒荣财  谭慧  徐鹏  彭晓玉  夏丽淋 《西部医学》2020,32(8):1193-1197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配合增强型体外反博(EECP)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药物+运动训练+EECP,B组采用药物+运动训练,C组仅药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无氧阈值(AT)、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氧脉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运动能力[峰值代谢当量(METs)、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变化。结果 治疗前,3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FEV1、FEV1%、FEV1/FVC、AT、Peak VO2、峰值氧脉搏、LVEF、METs及6MWD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训练配合EECP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运动强度,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名志愿者先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D)、做功(W)和结束时的摄氧量(VO2-6MWT),再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 CPET),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峰值摄氧量( VO2-peak)和无氧阈( AT),CPET和6 MWT均采用便携式K4 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 VO2-6 MWT、VO2-peak 和 AT。结果:(1)6MWT中16名受试者的摄氧量由运动初始的8.15ml上升到28.42ml,前1分钟上升较快,后5分钟基本进入平台期。(2)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与6MWT结束时的摄氧量( VO2-6MWT)成线性正相关;而VO2-6MWT与 CPET测得的A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健康受试者来说,6 MWT是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它能够反映受试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可能反映其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