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连续变温金属固-液电阻率测试装置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液态金属电阻的测试方法,利用直流恒流四电极法测量原理建立了固-液金属电阻率连续变温测试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合金Ph61.9Sn38.1及固体非晶Zr57Nb5Cu15.4Ni12.6A.10的电阻率进行了连续变温测量,验证了该装置测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周博阳  任少卿  鲁富强  郝茜  吕科 《稀土》2024,(2):136-142
钕铁硼永磁材料电阻率的测量相关因素有粗糙度、厚度、面积、温度等等,准确设置以上条件是保证电阻率测量精确度的必要条件。利用四探针方法测量钕铁硼永磁体电阻率,无UPS电源的情况下,电阻率测量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偏差为5%,加入UPS电源以后,电阻率测量的偏差为1.2%,偏差明显降低。当钕铁硼表面粗糙度为0.39μm时,电阻率测量值为139.84μΩ·cm,而当表面粗糙度为7.79μm时,电阻率测量值为147.20μΩ·cm。样品的电阻率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厚度在1 mm~5 mm范围内,所测量的电阻率随厚度增加而快速上升;厚度超过5 mm之后,电阻率呈现小平台内的波动。对于1 mm的探针间距,面积在20 mm×20 mm以上的样品才能满足测量要求。由厚度和面积相关的电阻率实验可以得知,测量样品尺寸越大,越利于测量的精确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电阻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对于M,H,SH牌号样品,200℃的电阻率均小于170℃的电阻率;对于UH牌号样品,电阻率的峰值则出现在110℃。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平面四探针测试结构的设计及在测量硅单晶电阻率时应注意之处。测量结果与自制的正方阵列机械四探针及其他单位所用的直线阵列四探针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平面四探针测试结构宜于测量微区的电阻率,而带有数字显示正方阵列四探针则具有迅速直读的优点。用上述方法测量了一些硅单晶电阻率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4.
兴多偶氮氯膦Ⅰ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微量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兴多偶氮氯膦Ⅰ分光光度法测量铜合金中铝的方法。在PH值为5.5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铝与兴多偶氮氯膦Ⅰ形成的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15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2.0×104,铝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简便快速,直接测定铜合金中微量铝,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陡岩锡矿水塘地段应用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的结果,对测量剖面进行定性解译。测量结果揭示了测区深部的地质结构,大范围视电阻率低阻主要是断裂构造、视电阻率低阻岩性地层所致,矿致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应注意在有利成矿部位找寻。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计量技术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是实现计量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测量方面,如何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问题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数字式电阻率测量仪表日趋普遍,电阻率测量的自动化工作也有了进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铜合金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王碧文 《有色金属加工》2002,31(4):15-22,42
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铜合金材料,主要包括高强度导、艺术、耐磨、功能、热交换、高科技用铜合金材料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关键生产技术和工艺参数,展望了二十一世纪铜合金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连铸连轧铜银合金接触线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分析了银含量对铜银合金接触线坯抗拉强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得到较优的银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银后,铜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电阻率增加。随着银含量由894.4 g/t增加至1 250 g/t,铜银合金抗拉强度由236.52 MPa增加至245.73 MPa,铜银合金电阻率由0.01706Ω·mm~2/m增加至0.01723Ω·mm~2/m。综合考虑,认为银含量为997.9 g/t时铜银合金综合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241.45 MPa,电阻率为0.0171Ω·mm~2/m。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提出以来,海洋与船舶工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对材料的耐蚀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铜合金系以其优异的耐海水冲刷腐蚀性能在海洋与船舶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国内外对铜合金系在海洋环境中腐蚀行为的现状研究,本文针对以镍铝青铜、白铜为代表的含Ni耐蚀铜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被腐蚀行为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结合稀土对铜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铜合金耐蚀性能的方法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集成电路现状及发展,介绍了世界和我国框架用铜合金材料研究和生产情况,包括IC框架对材料的要求,铜合金框架材料,框架铜带现代生产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IC铜合金带材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产业化已刻不容缓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位高压电学性质测量实验技术,对处于亚稳态的CaB4在高压下的电输运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高压下的原位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在0~30GPa范围内,电阻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但并没有发生突变,即样品没有发生电输运性质的突变,表明CaB4在30GPa的压力范围内具有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对样品进行的变温电阻率测量中发现,在1OOK-400K范围内,样品的电阻率始终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明显的金属导电特性.  相似文献   

12.
乙酰丙酮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常量铁傅家琨(贵阳矿山机器厂贵阳,550006)本文研究了乙酰丙酮-铁(Ⅲ)显色体系测量铜合金中常量铁的条件。试验表明,在pHl.30~1.50的盐酸介质中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恒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62nm处,表观摩尔吸光...  相似文献   

13.
铜及铜合金牌号采用数字代号表示方法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银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也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才能得以有效地发展。采用数字代号表示铜及铜合金牌号首先面临着对铜及铜合金的分类,即找到一套适用于数字牌号的分类体系,使每一数字组能代表一类或几类特性相似的合金,以便于识别和记忆。下面就从国内外的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和分类情况,探讨并提出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采用数字代号表示方法的一套分类体系。1我国加Xi铜及铜合金现行的牌号表示方法及分类我国现行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加主要合金…  相似文献   

14.
机械合金化制备不同粒子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不同陶瓷粒子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工艺过程以及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讨论了弥散强化铜合金强化相的选择原则,以及此合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用铜合金接触线用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高速列车用铜合金接触线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铜合金接触线的生产现状,对我国铜合金接触线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行向高速化发展,开发新型的Cu—Cr-Zr系、Cu—Mg系铜合金接触线是必要且可行的。目前我国铜合金接触导线制造技术比较落后,在铜熔体洁净化处理和连铸成形两个关键工序上,缺乏有效手段,大大影响了产品的最终性能。综合考虑产品的最终性能和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要求,在加工工艺方面,连铸连轧法和连续挤压法是未来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张波 《有色矿冶》1997,13(5):54-55,12
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介绍了一种提高铜合金性分析质量的方法,并简要叙述了影响铜合金定性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适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铜合金接触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高速铁路用接触线的生产、使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说明了研究高强高导铜合金接触线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的新型铜合金接触线。这种新型铜合金接触线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可以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进行生产,因此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付亚波 《有色金属加工》2007,36(6):39-40,51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铜合金冷凝管传统生产工艺和近年来新开发的生产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铜合金冷凝管的合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导电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模糊控制对引线框架铜合金时效后导电性能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导电抗软化的CR-3铜合金带的研制生产工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该铜合金带与国内外类似的水箱铜带进行了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