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含聚污水处理难度较大,处理工艺复杂的问题,开展了磁分离技术工业化试验。磁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除油及除悬浮物效率,适用于低含聚污水处理。在磁分离装置进水含油低于50 mg/L、悬浮物含量低于50 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可以达到"8.3.2"指标要求。在试验条件下,磁分离的絮凝剂及磁粉投加最佳浓度分别为120、300 mg/L,浓度再增加意义不大。由于磁分离设备容积较小,抗波动性能差,仅适用于二级处理工艺,其前应设置抗冲击能力强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来处理。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对煤化工污水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环保原则的下,不断提高煤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煤化工污水处理。本文根据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环保原则下的煤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展开了相关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炼化企业的碱渣废水有毒性高、浓度高、难降解、含盐量高等特点,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选择利用特效菌种的生物强化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LTBR高效生物处理工艺处理碱渣废水的工艺流程和特点,以及调试方法、处理效果和工程效益。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高含盐碱渣废水,处理量可达0.9 t/h,废水的COD、硫化物、挥发酚得到大幅降解,可为后续低含盐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污水处理系统达标排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处理量大、效率高、选择性好以及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基于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调研分析该技术在石油及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催化裂化催化剂分离和费-托合成催化剂分离领域的应用现状。磁分离技术对于石油及化工行业废水中重金属、油类及微细悬浮物有良好的分离效果;采用该技术分离、回收催化裂化催化剂流程简单,经济效益高;经磁分离技术分离后,费-托合成液态产物中的催化剂含量显著降低。磁分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在磁种回收、聚磁介质的选择以及新型磁分离设备的研发等方面要重点关注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在胜利油田坨一污水站进行气浮磁分离污水处理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OPS+Co Mag系统对污油和悬浮物含量不同的污水处理效果均比较理想,OPS装置和Co Mag装置出水的含油量、悬浮物、粒径中值等主要水质指标优于设计指标;OPS技术对于污油和悬浮物含量高的污水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适合作为沉降罐的下一道处理工序,处理含油率高(波动值较大)的污水;Co Mag技术作为气浮处理以后的二级处理工艺,对污油和悬浮物含量低的污水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但其可处理浓度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6.
湿式氧化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式空气氧化法(WAO)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有毒、有害、高浓度有机污水的水处理技术。本文综述了湿式氧化技术反应机理,以及该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总结了湿式氧化技术的特点,指出湿式氧化是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含油污水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第二化肥厂丁辛醇装置低压羰基合成工艺中产生的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例,探讨了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两效蒸发工艺处理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工业应用效果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冗长、复杂,处理后的污水水质难以达到注入水质指标的情况,开展了综合物理除油加磁过滤技术污水处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合物理除油加磁过滤技术对于含聚污水的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比较理想,在含聚浓度较低时,含聚污水可以达到"5.5.2"水质指标;磁过滤加砂滤工艺处理普通污水,悬浮物粒径中值偏大,总体出水未稳定达到"5.1.1"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9.
磁分离处理装置所应用的技术为载体絮凝磁分离,该技术利用载体絮凝和磁分离的技术原理,在磁种加载和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达到高效絮凝和吸附分离的目的。磁分离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当来液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分别高达2 200、950 mg/L时,处理后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均控制在20和50 mg/L以下,可以达到集输、污水系统接收要求。进一步增设沉降工艺后,可以达到油田普通污水水质回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含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斌 《石化技术》2011,18(3):67-70
对硫酸盐废水进行分类介绍,指出其危害性和处理的难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法和生物法。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含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新兴的生物处理硫酸盐废水的方法。指出物化法和生物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Cansolv尾气处理装置投运后,需有效处理其产生的含高盐、高浓度有机物和还原性硫的污水。针对污水的有关特性,选择了污水→气液交换处理→微电解氧化→絮凝→过滤→达标外排的简便且易操作的处理技术路线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装置对含高盐、高浓度有机物和还原性硫的污水处理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具有药剂耗量大、生产运行成本较高的缺点。通过Cansolv尾气处理装置污水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可为解决类似技术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采油技术的不断提升,油田污水成分逐渐复杂化,处理难度增加,且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针对此类特种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文从油田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望予同行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A/O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研究3^#污水处理场在实际运行中,高浓度含酚废水中挥发酚、苯等污染物浓度对活性污泥生物机理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控制条件下,高浓度含酚废水经A/O法生物处理后,挥发酚的去除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4.
在含油污水的分离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大部分试验设备及其研究内容都是油水分离技术,对于分离出的含有乳化物的污水进行再处理,还没有专用的试验设备。含油污水分离处理系统试验装置主要从3个方面(空化破乳技术,气浮分离技术,旋流分离技术)对含油乳化污水进行分离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结合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对油田现有污水处理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对空化破乳技术进行机理性的研究。通过对试验设备的原理、结构等的分析,本套试验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麻黄素废水属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国内没有成功的处理经验可供借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在此推荐先采用 UASB 厌氧反应法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大分子、难处理的有机物经厌氧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易处理、低浓度的有机物,再采用一般生物处理方法,可使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16.
有毒有害化工废水采用深井注入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应用几十年了,它成为处理高浓度化工废水最安全、经济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采用深井注入技术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所依据的标准、法规。  相似文献   

17.
风城超稠油具有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采出液泥砂含量高,以及存在多重乳液形态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采出液油水分离难度大,分离出的污水含油量高,污水处理药剂用量大,系统运行效率低,处理成本高。旋流分离是一种实现高温密闭处理,提高分离效率、污油回掺处理效果的经济、高效处理技术。通过风城超稠油污水旋流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超稠油污水旋流除油-化学反应处理技术,补充完善了新疆油田污水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处理技术,为超稠油污水处理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麻黄素废水属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国内没有成功的处理经验可供借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在此推荐先采用UASB厌氧反应法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大分子、难处理的有机物经厌氧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易处理、低浓度的有机物,再采用一般生物处理方法,可使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油田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内各油田采出液平均含水率已达80%以上,含油污水的处理成本已大于油气处理成本,油田的重点已由以油气处理为中心转至以含油污水处理为中心,而且由于受油田控制成本的影响,含油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不会增加,同时随着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大致可分为:重力沉降技术、旋流分离技术、气浮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射流空化技术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深度乳化的、高浓度含油废水,研究了一种有效的并能够回收油资源的物理化学方法——射流空化法。研究了不同油滴粒径尺寸、不同废水含油浓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以及不同射流空化强度与除油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空化数为0.121的空化强度下,高浓度含油废水经过一次射流空化处理后,去除率可迭85%;经过三次处理后去除率大于95%,并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该方法适于处理深度乳化的、高浓度的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