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络筒机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介绍Autoconer 6型络筒机空气捻接器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通过选择退捻气压、加捻气压、退捻时间代码、加捻时间代码、喂入手臂代码等,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采用捻接强力、捻接失败率及100 km捻粗节切纱来评价捻接质量,并借鉴模糊评价对试验结果综合评分,验证捻接参数对CJ 22.4 tex针织纱捻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退捻气压为0.25 MPa、加捻气压为0.4 MPa、退捻时间为200 ms、加捻时间为240 ms、喂入手臂代码为64是最优捻接工艺设置;优化后的捻接工艺既能满足CJ 22.4 tex针织纱捻接质量要求,又有利于节能降耗、提高络筒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No21C型络筒机空气捻接器结头质量,我们从三方面人手解决,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正确设定捻接器工艺参数.经过反复试验,JT/C 65/35 14.7 tex针织纱品种:退捻气压0.7 MPa,加捻气压0.65 MPa,调节档位3档,退捻时间0.5s,加捻延时0.69 s,加捻时间0.09s;JC 9.7 tex针织纱品种:退捻气压0.7 MPa,加捻气压0.65MPa,调节档位4档,退捻时间0.3s,加捻延时0.69 s.经检验,两种纱的结头强力分别达到原纱强力的94%、92%,结头平整光滑.  相似文献   

3.
S向强捻纱的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S向强捻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在不同细纱机型实施捻向改动的技术措施,正确设定细纱速度、捻度等工艺参数,合理选配钢领、钢丝圈及使用周期,自动络筒机更换S捻捻接器专用件,正确设定捻接气压、接头长度,采用二次蒸纱工艺,加强锭子清洁及S捻操作,成功生产出T/R 80/20 19.7 tex、CJ 7.29 tex S向强捻纱,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Autoconer 238型络筒机捻接器工艺参数对结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utoconer28型自动络筒机上改变捻接器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表明:对于一定原料、一定纱号的纱线,适中的退捻气压、加捻气压可使结头强力最大;盲目延长退捻时间会使捻接强力争剧下降;延长加捻时间对结头强力影响不大,但会降低络筒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时进口N07-Ⅱ村田自动络筒机上加工的强捻纱的退捻气压P1、加捻气压P2及捻接长度Ln等捻接工艺参数进行优选,提高了强捻纱接头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动络筒机由于高效、优质和无结头而被广泛应用于络筒工序,但用于生产特细特强捻纱却存在着一定的生产难点.文中分析了产生捻接不良的原因,通过大量试验,优选了捻接参数,包括退捻压力、加捻气压和捻接长度,采用了新型退捻管,由此提高了强捻纱的接头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原料选配、纺纱工艺参数确定、设备调整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了CJ5.83 tex×2 ZZ同向强捻股线生产过程中的捻度不稳定、定捻效率低、纱线强力低及强力不匀等技术难题。单纱质量是纺出优质股线的基础,因强捻纱捻缩大,合股后强力不匀恶化,应适当降低各部件绕纱速度,严格清纱参数的调节标准。  相似文献   

8.
探讨机械搓捻捻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效果。分析了机械搓捻捻接技术的持点、作用原理和工作过程。通过试验,优选出JC 9.7tex集聚纱退捻、牵伸、加捻三项捻接参数的较优配置。阐述了捻接参数调节要点、捻接质量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认为:机械搓捻捻接技术具有外观优良、接头强力高的优势,适应范围广,更适用于档次较高的集聚纱的捻接。应该针对不同的品种、新旧搓捻器使用状况合理调整捻接工艺参数,以获得较佳捻接效果;通过认真做好捻接质量和设备状态的各项预防性检查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机械搓捻捻接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VCRO型自动络筒机络细号粘胶纱的捻接质量和效率,基于JOINTAIR 798Q型空气捻接器,以VCRO-E型自动络筒机络集聚赛络纺9.7 tex粘胶纱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实验法和单因子试验法对退捻时间、搭接长度、加捻时间和捻接气压4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其最佳捻接参数并试验对比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纺9.7 tex粘胶纱的最佳捻接工艺参数退捻时间为4档、搭接长度为9档、加捻时间为1档、捻接气压为0.55 MPa;应用最佳工艺参数后,纱线的捻接强力达137 cN,强力CV值为11.20%,较优化前明显改善,且捻接处外观均匀光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捻接压力、退捻时长以及纱头重叠长度对捻成纱线强力保持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该三项影响因素为因子的正交试验,并对试样进行断裂强力测试,得到了强力保持率的响应曲面模型。根据该模型,分析了捻接压力、退捻时长以及纱头重叠长度对捻成纱强力保持率的交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退捻时长,捻接压力与纱头重叠长度对捻成纱线强力保持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按优化所得工艺参数进行配置,捻接纱线强力能够达到原纱强力的87.85%。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纺织器材》2014,(1):44-45,48
针对T11.8tex强捻纱纤维强力高、抱合力差、捻接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因蒸纱定捻不到位易造成大量纬缩疵布的问题,介绍了该品种在络筒工序的生产流程,总结了强捻纱在络筒工序的生产要点;主要探讨在稳定筒纱质量的前提下,T11.8tex高难品种在N021C型自动络筒机上的生产工艺和措施,以及蒸纱参数的设置;指出,经过大胆有效地尝试,该品种捻接长度为2.5cm,线径为原纱1.2倍,强力达原纱80%以上,捻接外观质量达到了要求,蒸纱后纬缩疵布消除。  相似文献   

12.
探讨新型纤维素纤维最佳的空气捻接工艺。介绍了空气捻接器的发展、使用状况、工作原理、捻接质量评价方法;针对目前新型纤维素纤维纱线使用空气捻接器时存在的问题,对捻接气压、捻接长度、捻接时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空气捻接器各捻接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莫代尔9.8tex纱、竹浆纤维14.8tex纱和竹浆纤维9.8tex纱的理想捻接工艺。认为:纱线的最优捻接工艺参数应随纤维的特性及纺纱号数不同而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3.
针对T 11.8tex强捻纱纤维强力高、抱合力差、捻接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因蒸纱定捻不到位易造成大量纬缩疵布的问题,介绍了该品种在络筒工序的生产流程,总结了强捻纱在络筒工序的生产要点;主要探讨在稳定筒纱质量的前提下,T 11.8tex高难品种在No21C型自动络筒机上的生产工艺和措施,以及蒸纱参数的设置;指出,经过大胆有效地尝试,该品种捻接长度为2.5cm,线径为原纱1.2倍,强力达原纱80%以上,捻接外观质量达到了要求,蒸纱后纬缩疵布消除。  相似文献   

14.
JOINTAIR490L型空气捻接器的调节和使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JOINTAIR 490L型自动空气捻接器由意大利美斯丹(Mesdan)公司生产,配备于萨维奥(Savio)公司Espero型自动络筒机上,可适用于8.3 tex~125 tex的纯棉、化纤与棉混纺纱、长丝、毛纱、混纺毛纱等品种,捻接质量均可达到后工序加工的要求.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对退捻、加捻气压要求没有区别,主要依靠精确的气流量大小与可调节的捻接区长度相互配合,以达到捻接质量要求.捻接的整个操作过程全部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也避免了手动空气捻接器因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质量问题.确保纱线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是要搞好自动空气捻接器的调节和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刘俊杰  魏雅鹏 《纺织器材》2011,38(Z1):37-39
针对CJ 7.3 tex强捻纱整经断头多的现状,从设备、工艺和操作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断头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了解决措施.重点针对筒纱磨断、筒纱重叠、空捻器接头不良三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指出细号强捻纱强力小,生产难度大,要解决断头问题,工艺上应降低车速,设备上应加强状态维修,并严格执行操作法,加强管纱、筒纱小辫子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进口腈纶混纺纱的捻接质量,对进口腈纶混纺纱接头情况进行了研究,基于空气捻接器的使用原理和进口腈纶混纺原料的特殊性,以捻接强力合格率、捻接外观为指标,对捻接工艺进行了优选。指出:最理想的捻接工艺为退捻气压0.60 MPa,加捻气压0.45 MPa,退捻时间0.55 s,加捻时间0.1 s,加捻延时0.69 s,加捻刻度2。认为:纱线原料对捻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有必要根据原料对捻接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Jc5.3tex×2 80×76 52″巴厘纱中Je5.3tex×2同向强捻股线开发与生产技术,通过原料的选配、设备、工艺选择和技术调整等,解决了并线过程易出现跑单纱现象、同向加捻股线捻度不稳定、纱线强力低及强力不匀、重量偏差难于控制等技术难题。成功纺制出Je5.3tex×2 ZZ同向强捻股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应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探讨生产JC 5.8 tex×2系列强捻股线的工艺配置与关键技术措施。配用新疆长绒棉;对清梳工艺进行了优化工艺配置;使用加密型精梳锡林;粗纱采用较大捻系数,细纱罗拉隔距偏大掌握,采用压力棒隔距块,并试验4种捻度的强捻纱,以确定单纱捻度和定量;并纱速度350 m/min,倍捻卷绕速度18.2 m/min,蒸纱热定形温度100℃,蒸纱时间120 min。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解决了JC 5.8 tex×2系列强捻股线捻缩大而产生扭结疵点的问题,使该强捻股线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于 1 992年引进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 ,经过十多年的使用 ,设备逐渐老化 ,纱线捻接质量不稳定 ,捻接强力低。经过分析 ,发现大吸嘴位置移动是造成纱线捻接强力低的关键原因。萨维奥自动络筒机上所配备的捻接器是MESDAN 490L型空气捻接器 ,可调参数有三项 :退捻系数、加捻系数和捻接区系数 ,其中退捻系数的调整是控制捻接质量的关键。在观察一问题机台的上下振荡器退捻时 ,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单锭退捻指针 ,纱头在下振荡器里都不退捻 ,先后更换新振荡片、振荡器乃至其他锭子上工作状态良好的整套捻接器均不退捻。捻接机构主要由四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缓解车间用工紧张的现状,实现以村田No.7-Ⅱ型自动络筒机生产T/R(S)捻品种,从更换捻接管、优选捻接块、加强设备保养、优选电清参数、合理配置张力和速度以及优化操作规范等方面分析该机生产该品种的要求,并与1332M型络筒机进行不同T/R(S)捻品种成纱质量对比。指出:使用GS系列捻接管,G3S型捻接块,电清参数(D,L,G)设置为5,3,7,合理配置张力值与速度,加强设备保养和规范操作,即可保证村田No.7-Ⅱ型自动络筒机生产T/R(S)捻品种的筒纱质量,降低筒纱疵点,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