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7月利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29例新生儿产生的并发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22例,死亡2例,放弃5例,并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14例,过度通气8例,气胸4例,肺不张3例,动脉导管重新开放3例,喉、声门损伤2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并发症4例.结论 了解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对 5 6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极重型乙脑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5 6例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为 :脑水肿、脑疝 1 0例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8例 ,呼吸肌瘫痪 8例 ,混合因素 3 0例。应用机械通气后 5 6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 5 0例 (89.3 % )。机械通气 1 0d内仅 4例 (7.1 4% )发生感染 ,机械通气大于 2 0d有 48例 (85 .7% )发生感染(P <0 .0 1 ) ;同时机械通气大于 2 0d患者绿脓杆菌感染高达 2 7例 (4 8.2 % ) ,而机械通气小于 2 0d者仅 2例 (3 .6% )绿脓杆菌感染 (P <0 .0 1 )。结果提示 :极重型乙脑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极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通气天数减少 ,则并发症减少 ,病人存活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长时间机械通气与发生并发症之问的关系,并探讨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98例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分为3组,1d〈通气时间〈2d23例,2d〈通气时间〈2w29例。通气时间)2w46例,采用区组设计计算率的发生。结果机械通气中常见的并发症依发生概率高低依次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气压伤、肺不张、低氧血症、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心律失常、低血压、少尿、肺栓塞、消化道出血、气管黏膜溃疡出血等。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w,发生1种并发症的概率为40%,发生2种并发症的概率为36%,发生3种或3种以上并发症的概率为30%,而这三种并发症中尤以VAP、肺不张、低氧血症和(或)肺气压伤同时并存的机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3种或3种以上并发症的机率越高,旦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赖静 《海南医学》2002,13(4):71-71
机械通气是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机械呼吸虽有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的有利作用 ,但亦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 ,了解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对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通过对我院 1995年以来 5 0例机械通气病例的分析 ,以发现其并发症的原因及探讨防治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统计我院 1995年以来 5 0例机械通气病例作分析对象。1 2 方法查阅病历 ,对机械通气并发症进行统计 ,分析其原因。2 结果5 0例病例有 18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 :呼吸道分泌物积滞引起通气不足 2例 (4% ) ,通气过…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 ,治疗重症呼吸衰竭 ,纠正缺氧 ,减少呼吸的消耗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持续机械通气易发生反复的肺感染 ,若感染控制不利 ,可加重呼吸衰竭 ,甚至引起病人的死亡。分析其原因 ,并制订预防性护理措施 ,对减少机械通气并发肺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收集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机械通气并发肺感染患者 3 7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4岁 ,插管最短是 3天 ,最长是 17天。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为 2 6例 ,占总例数的 70 .2 %。2 讨论2 .1 机械通…  相似文献   

6.
气压伤是机械通气中最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2002~2010年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中发生气压伤的原因及预防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02~2010年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4例,发生气胸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78岁.多发外伤4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脑出血2例,心肺复苏后1例.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不仅是呼吸衰竭的并发症之一 ,而且也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 ,减少实际工作中这一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 1997年 5月 15日至 2 0 0 0年 5月 15日3年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呼吸衰竭患者33例 ,共机械通气治疗 69例次 ,均为男性 ,年龄 72~ 91岁 ,平均 82岁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7~ 10 95天 ,不足 7天的不做统计。 33例中有 17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33例中进行 1次机械通气治疗者 15例 ,2次者 9例 ,3次者 4例 ,4次者 2例 ,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并发ARDS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j5例行机械通气治疗胸部外伤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治愈25例;死亡20例,病死率286%。死亡原因5例早期复苏失败,2例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1例并发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胸部外伤合并ARDS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时做好原发病的治疗与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霞  王甲汉  李志清  牛利斌  黄磊 《广东医学》2012,33(14):2155-2157
目的比较保护性机械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统计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烧伤总面积≥50%且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者共23例。根据通气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的6例患者,B组为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模式的17例患者。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PaO2/FiO2、PaCO2、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PaO2/FiO2明显增加(P<0.05),B组治疗后PaO2/FiO2较A组增加明显(P=0.006);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例患者死亡4例,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B组17例患者死亡5例,1例死于严重低蛋白血症,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期间,A组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1例并发肺部毛霉菌感染;B组并发1例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改善氧合效果较传统机械通气明显,并能减少急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0.
ICU内人工机械通气时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 ,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发病率为 9.0 %~ 6 0 % [1] 。可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 ,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 2 4h ,呼吸参数及通气模式使用不当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此外不注意吸痰及ICU的环境也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2 0 0 1年 4月来 ,我院收治ICU机械通气病人超过 2 4h者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4例中 ,男 1 6例 ,女 8例 ,年龄 1~ 6 5岁 ,其中重型脑损伤 6例 ,脑出血4例 ,重症胰腺炎 2例 ,胃穿孔后腹膜炎并休克 1例 ,高位截瘫 2例 ,气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39例人机对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39例(57.4%),其中死亡2例(5.1%)。其原因包括:气道阻塞19例,支气管痉挛4例,潮气量不足4例,持续高热3例,急性肺水肿3例,单肺通气2例,呼吸机漏气2例,气胸1例,多发伤疼痛1例。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潮气量不足、急性肺水肿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解除气道痉挛及祛除诱因等综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丽华  唐瑜  杜春秀  吴莉 《西部医学》2019,31(10):1621-1624+162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专科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 ARDS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及时机械通气组和延迟机械通气组,每组各53例。及时机械 通气组在入院时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后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并给予NICU专科护理措施,延迟机械通气组 在入院前已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或由于其他原因在合并ARDS 24小时后进行机械通气,给予相同的NICU 专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撤机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及时机械通气组机 械通气后PaO2.SaO2指标均高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高于延迟机械 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撤机时间短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及时机械通气组GOS评分情况明显优 于延迟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患者及早给予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积极正确的 NICU专科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我科2000年至今收治的1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19例全部实行机械通气,治愈16例,自动放弃2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84.2%.结论机械通气是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合理应用阿托品,防止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所并发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本文就我院近4年来使用呼吸机所并发的VAP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为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现就我院5年来使用呼吸机所并发的VAP4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结果 8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继续治疗。机械通气时间4.5~10.5 d,平均7.8 d,未发生与机械通气有关的并发症;住ICU最长15 d,最短9.8 d,平均12.3 d。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及精心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的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吴本清  温定国  黄若谷 《广东医学》2004,25(11):1317-13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小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管理。方法 对 15例体重 5kg以下的新生儿、小婴儿术后机械通气方式、通气参数、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最长 18d ,最短 3h ,平均5 3d ,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 3例、肺不张 1例、术后近期死亡 4例。结论 新生儿、小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有其自身特点 ,加强术后呼吸管理 ,可降低先心病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1≥48h 112例,并发VAP48例,发病率为42.8%。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5.4%。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3±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8%,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出现呼吸衰竭,为保证患者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维持生命所需的氧浓度.需行机械通气时,我们必须严密监测,精心护理,确保通气效果,如果护理不当,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2年1月~2004年6月,共为26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除2例因原发病较重死亡外.1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23例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械通气的普遍应用,与机械通气有关的腹胀也逐渐增多,其发生率约占10%~33.85%[1,2]。避免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腹胀,加强护理,对于保证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380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胀142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ICU从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380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胀142例,占37.36%。其中男97例,女45例,年龄18~87岁,平均53岁。机械通气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96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8例,面罩正压通气18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