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 (DCG)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变化 ,并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以评价其临床意义。2 方法病例分 3组 (窦性心动过缓组、功能性病窦组、器质性病窦组 )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 (CEPS)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 (SACT)及测定固有心率 (IHR0 ) ,同期进行DCG检查。3 结果窦性心动过缓组与功能性病窦组各项心率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与器质性病窦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 ;器质性病窦组与功能性病窦组在平均心率和最高窦率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 讨论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2.
零达红 《广西医学》2007,29(7):1068-1069
窦性心动过缓临床上较为最常见,其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心动过缓需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鉴别.笔者对168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测窦房结功能,并进行阿托品试验,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窦房结功能检测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30-1830,1832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46例研究对象中,对窦性心动过缓者12例,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测定房室结文氏点、2∶1点.对32例发作性心悸者通过S 1 S 1、S 1 S 2 刺激法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对20例PSVT、通过超速抑制终止.结果:12例窦性心动过缓中5例SNRT>2 000 ms、CSNRT>600 ms,3例房室结文氏点<130次/min,2∶1点<150次/min;32例发作性心悸患者中20例诱发出PSVT;均能有效终止.结论:TEAP能准确地评价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有效地诱发PSVT,有效地终止PSVT,鉴别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起搏心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5例(38 8%),窦房阻滞9例(10%),窦性停搏3例(3 3%),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20例(22 2%),窦性心动过缓伴房性心动过速7例(7 7%),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8例(8 8%),房扑2例,房颤3例,共5 5%,室性心动过速1例(1 1%),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房阻滞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1例(1 1%),窦房阻滞合并房内、房室、室内传导阻滞1例(1 1%).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数患者心电图异常特征突出,易于诊断,但是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认识不单局限于窦房结本身的病变,这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牛磺酸 (Taurine)对甲状腺功能亢进 (以下简称甲亢 )豚鼠离体心脏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 ,探讨牛磺酸对甲亢豚鼠离体心脏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给豚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 [或甲状腺素Na(L T4 Na) ]建立了对照组 (或甲亢组 )。 结果:(1)在 5、10、2 0mmol/L牛磺酸作用下 ,甲亢组豚鼠Vmax明显降低 ,SDR明显降低 ,APD50 、APD90 明显延长 ;(2 )在 10、2 0mmol/L牛磺酸作用下 ,对照组豚鼠Vmax、SDR明显降低 ,APD50 、APD90 明显延长 ;(3)Vmax、SDR在无牛磺酸作用下甲亢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APD50 、APD90 明显缩短。 结论 :(1)牛磺酸抑制对照组豚鼠离体心脏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Vmax、SDR ,可能与其具有钙拮抗作用有关 ;(2 )牛磺酸抑制甲亢组豚鼠离体心脏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Vmax、SDR ,明显延长APD50 、APD90 ,可能与其调节心肌细胞内Ca2 稳态及促进K 外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9岁,平素喜欢游泳、打球,剧烈活动时无任何不适症状。健康体检发现:血压120~80 mm Hg,脉搏45次/min,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叩诊心界不大,心率45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触诊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全天多为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运动时传导阻滞消失,运动后最快心率150次/min,PR间期为0.18 s。阿托品试验前为房室传导阻滞,静脉注射阿托品1mg后均为窦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示窦房结恢复时间、传导时间正常,房室结2∶1阻滞点为170次/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腺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及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矫正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用一种敏感而特异无创腺苷激发试验方法诊断SSS。方法:17例SSS(第1组),18例窦性心动过缓者(第2组),46例健康受试者(第3组)。用大剂量腺苷注射液注射(0.15mg/kg)及食管调搏术测定SNRT,CSNRT及ADO:CSNRT(腺苷激发后矫正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结果:SNRT〉2200毫秒和CSNRT〉550毫秒就判定窦房结功能异常。食管调搏法CSNRT第1组3173.80±3377.07毫秒,第2组361.38±179、02毫秒,第3组282.45±83.24毫秒;SNRT第1组4372.80±3159.58毫秒,第2组1443±288.16毫秒.第3组1016.45±85.22毫秒;ADO:CSNRT第1组1921.25±1713.65毫秒,第2组未影响,第3组未影响,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腺苷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影响,而对窦性心动过缓无影响,可能与SSS病变在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1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王某,女,49岁,2005年3月5日病诊,自述近几日总感胸闷、气短、畏寒、乏力,曾在市内某医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服西药治疗,心率由原来52次/分提到62次/分,停药后心率又降到60次/分以下,故来请中医治疗。患者面黄无华,脉沉迟无力,舌质淡苔薄白,心电图示:心率5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脉证合参,诊为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确认窦房结电图诊断窦房结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40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电图(ECG)窦房结电图(SNEb)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SNEb以反映各分组窦地功能。结论:窦房结电图在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中是一种无创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窦房结功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窦房结起搏与传导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南京生产的体表窦房结检测仪对210例患者进行窦房结功能检测,并对其中126例施行阿托品试验。结果210例中,正常窦性心律组70例中仅有2例窦房传导时间(SACT)延长,而窦性心动过缓组140例中有91例SACT延长。窦房传导时间延长的93例中,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的有68例,未恢复正常25例,两组有显著性判别。结论:采用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测仪检测窦房功能同时结合阿托品,不仅可以排除因迷走神经亢奋所导致的SACT延长,而且SACT检测也可纠正阿托品单凭心律变化来判定假阳性的片面性,增强对窦房结功能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 Gomes 氏法Ⅱ记录了48例窦房结电图,其中正常对照组25例,可疑病窦组7例,病窦组16例。记录成功者41例。窦房传导时间:对照组75.5±17.8ms,可疑病窦组88.0±3.5ms,病窦组171.7±39.4ms。经统计学比较,对照组可凝病窦组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病窦组差异明显。本文还观察了不同下限截止频率对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影响;按压颈动脉窦、注射阿托品及心房刺激对窦房传导时间的影响。分析了 Gomes 氏法Ⅱ的优劣,直接测量窦房传导时间的优点及限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60例青年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以食道调搏测定SNRT、CSNRT、SACT。青年病窦综合征病人中70.0%SNRT异常,68.3%CSNRT异常,63.3%SACT异常。测定数值与青年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本文并与老年病窦组及老年对照组作对照分析。作者认为,青年病窦综合征发病率并不低。青年与老年病窦综合征在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二者有显著不同,而窦房结功能的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一组窦房结电图的描记结果。全组病例包括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及6例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2岁。测定的窦房传导时间:病窦者30~120ms,非病窦者133~200ms,两者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关窦房结电图描记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窦房结功能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表窦房结电图(SNEb)对窦房结功能障碍(SN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NEb,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运动试验及阿托品试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病人(35全 心动过缓(窦缓)者(20例)及正常人(3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SNEb对SND诊断的阳性率达74.3%,优于ECG,与DCG和TEAP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同步记录麻醉狗心外膜窦房结电图、高位右心房电图及体表ECG之Ⅱ、aVR导联,观察窦房结局部注入维拉帕米、电刺激右颈迷走神经。右心房超速起搏及石碳酸破坏SN前后的变化,发现SN功能正常对SNEc上A波前有P前波,HRAE上则无。ECG上PⅡ直立、PaVR倒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测系统,通过C导联及程控双时值放大器等,分别对90例正常人、9例窦缓及46例病窦患者检测,对后二者还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ECG、24h动态心电监测及阿托品试验,并加以比较。认为体表窦房结电图较稳定可靠,便于重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为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同步记录心内窦房结电图(SNEi)和食管窦房结电图(SNEe),然后改用只为120例不同年龄的4组健康人记录SNEe。经以上两种途径测得的窦房传导时间(SACT)相关良好。SACT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组的SACT显著长于其它年龄组。结果提示:SNEe和SNEi具有同等程度的可靠性。不同年龄组共用一个SACT诊断标准是不恰当的,应分别制定其标准。  相似文献   

18.
10例心律失常患者同步记录腔内窦房结电图(SNE_c)、体表窦房结电图(SNE_b)和EKG或高位古房电图(HRAE),发现SNE_b与SNE_c结果一致。窦律时SNE_c与SNE_b的A波前均有P前波,形态相似,体表窦房传导时间(SACT_b)与腔内窦房传导时间(SACT_c)高度相关(r=0.96,P<0.005);心脏起搏点移位时,SNE_c与SNE_b的A波前均无P前波,同时A波形态改变。SNE_c的P前波只在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窦房结解剖部位记录到,右心房的其它部位记录不到,在无心室活动的A-A波间,SNE_b、SNE_c的A波前仍有P前波;交界性逸搏V波前则无P前波。结论:SNE_c的P前波是窦房结电位,SNE_b与SNE_c的P前波系同一来源,是窦房结电活动在不同记录部位的反映。SNE_b无创伤,方法简便,可代替SNE_c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用窦房结电位标测法,对10条狗依次标定了正常时、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心得安、乙酰胆碱及刺激右颈迷走干时窦房结优势起搏点的位置。结果提示:窦房结头部对交感和迷走介质的敏感性均高于尾部。本文并对迷走张力改变致优势起搏点位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46例窦房结功能正常者(甲组)和3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乙组)作食道心房调搏,分别测定其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高峰起搏周期(PCLp)。结果:SSS组的PCLp明显长于甲组(乙组为647±146ms, 甲组为539±127ms,P<0.001)。PCLp>600ms者,甲组占6例,乙组占22例,其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05。将PCLp>600ms与CSNRT延长结合起来诊断SSS,可显著提高CSNRT的诊断敏感性,而不降低其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作者认为,PCLp>600ms可作为诊断SS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