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中,我厂制革车间铬鞣工段高举“鞍钢宪法”伟大红旗,大搞技术革新,对铬-植结合鞣猪反绒革工艺进行了大的改革,将该产品软化、浸酸、铬鞣、中和、植鞣、加油等多鼓加工旧工艺改为在一鼓内进行(即只装卸鼓一次,简称“一鼓成”),并取消浸酸工序。我们试验6批1000张,成品经鉴定,质量很好,现已投  相似文献   

2.
前期工作发现,植-铝结合鞣方法适合于一体化无铬鞋面革生产。本文描述了一体化鞋面革生产的优化工作,评价了体化工艺生产的革的物理强度,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及对环境危害性,亦与传统的铬鞣鞋面革工艺作了比较。根据革坯的手感.优选了鞣后辅助鞣剂及加脂剂的用量。将一体化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的成革,与传统的鞋面革生产工艺及其生产的铬革作了比较。一体化生产工艺比传统的铬鞣,节约用水60%。一体化生产工艺的优点为:增加产率、减少了用水、加工时间、能源及人力,因而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清洁生产高质量的牦牛皮革产品,采用低温软化和不浸酸铬鞣剂预处理后铬鞣的方法生产牦牛皮革,并对所得蓝湿革的化学性能和感官性能、废液铬含量和铬吸收率以及革坯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得的蓝湿革粒面平细、部位差小、丰满性好、生长纹去除明显,革松面情况明显改善。此外,该工艺明显提高了铬的吸收率,降低废液中铬含量。按照常规鞋面革工艺制得的革坯柔软丰满,力学性能满足鞋面革标准。总之,采用本工艺进行牦牛皮加工,不仅可以提高成革质量,还可减少制革过程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4.
针对毛皮工业中性盐用量大,不易处理的特点,对节盐铝鞣和铬-铝结合鞣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毛皮节盐铝鞣工艺和铬-铝结合鞣工业方案分别为氯化钠用量为30 g/L、明矾用量为40 g/L和氯化钠用量为30 g/L,明矾用量为30 g/L,与常规铬-铝结合鞣工艺相比可以节省中性盐20~30 g/L;并由节盐工艺所得毛皮的各方面性能与常规工艺所得毛皮相似,说明节盐铝鞣工艺和铬-铝结合鞣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长丝交铬加工中空气压力、丝束张力、加工速度及原丝纤度等工艺参数,对交络度和交络牢度的影响,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融鞋用内底革和中底革加工工艺于一体的新型铬植结合鞣底革工艺。  相似文献   

7.
J.RAGHAVA  RAO  M.  KANTHIMATHI  P.  THANIKAIVELAN  K.  J.  SREERAM  R.  RAMESH  S.  Ramalingam  N.  K.  Chandrababu  B.  U.  Nair  T.  Ramasami  郝霞 《北京皮革》2007,(4):82-87
针对各个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促使研究人员尝试开发环境友好的技术。在制革工业中,常规的铬鞣工序排放出了大量的铬、总溶解固体和氯化物。因此,制革者一直在寻找产品加工的新方法,实现低污染物排放和高吸收铬鞣的目的。本文开发了一种高分子合成鞣剂,通过它,能够使用碱式硫酸铬商业产品进行不浸酸铬鞣。针对山羊皮和母牛皮,本文设计了一种简便的鞣制工艺,这种方法可以将铬的吸收率提高至90%以上。尽管这种工艺是一个高反应性的体系,但是,从显微分析可以看出,鞣制的革中没有铬的物理沉积。铬在厚奶牛皮内的分布是均匀的,与常规方法鞣制的革差不多,即使是在减少用量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此外,这种新颖的产品加工方法可以将鞣制废液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溶解固体(TDS)和氯化物分别减少50%、80%和98%。该工艺生产的皮革丰满、柔软,其收缩温度与常规的铬鞣革差不多。这种综合的生产工艺减少了化工材料、水、时间和能量的消耗。因此,本文开发的这种新型的产品加工工艺不仅具有减少污染负荷的优势,而且在技术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家俱用革     
起初,家俱革几乎完全是植鞣,然后进行加脂、堆置、分选。革的厚度在一毫米左右(或更厚一点),用刷子上色。粒面有的是光滑的,有的是带花纹的,其加工方法是熨平—鼓形烘干—压花。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铬鞣成为最主要的鞣制工艺,这样加工出的革面更精致、更光滑。铬鞣工艺生产出了比以往软得多的纳巴  相似文献   

9.
无铬结合鞣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建勋  单志华 《中国皮革》2006,35(13):39-42
对近代无铬结合鞣理论与工艺的探索、研究现状以及无铬结合鞣的发展前景作了综述。针对植-铝结合鞣法和植-醛(唑烷)结合鞣法的优缺点及在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即是否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者引入新的无铬鞣剂如膦盐鞣剂等,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普通镀铬工艺的不足之处,为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储备,文章探讨了两种新的电镀铬方法-自调节电镀铬和复合镀铬两种镀铬工艺。对所制备的镀铬层硬度、结合力计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并与传统电镀的镀铬层各个性能相比较。结果表明:自调节铬层硬度大于复合铬层与普通铬层;三种工艺镀层结合力质量良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自调节镀层较复合铬层结晶颗粒细致均匀,比普通铬层的微观形貌中的网状裂纹更细,裂纹数量更少,因此耐腐蚀性能好。总而言之自调节镀铬工艺的铬层能更好的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
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固定化酶是酶工程的核心,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及产物与酶的分离。该文介绍了固定化酶的性质、制备技术以及固定化酶技术中应用的载体。并阐述了该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物酶技术在油脂精炼和结构脂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酶的固定化有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为了促进固定化酶技术在油脂行业中的应用,就固定化酶技术在油脂脱胶、油脂脱酸和结构脂制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对于油脂产业提质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未来应围绕新型生物酶的发掘以及生产过程中酶活的保持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金立忠  谭雨清 《食品科技》2007,32(4):162-163
提出用外加酶制剂以大麦等谷类替代部分麦芽酿制啤酒的工艺路线。论述了啤酒外加酶糖化的基本理论,针对国外丹麦NOVO公司啤酒外加酶糖化生产工艺,着重研究了外加国产食品级酶制剂的啤酒糖化工艺。该项新工艺稳妥可靠,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酶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该技术使酶反应的连续生产成为现实,并简化了下游分离纯化步骤,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发酵、制药等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定化酶的固定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最后对其将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法提取工艺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与传统水浸提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了25.1%。本工艺提取率高,提取条件温和。实验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pH4.5,提取时间90min,酶与银杏叶配料比1:140。  相似文献   

16.
酶反应技术在功能性油脂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法  王兴国 《中国油脂》2003,28(12):82-85
酶反应技术在油脂研究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酶法脱胶、磷脂酶法改性、生物燃料的研究等等。近几年,酶技术在食品、粮油中的应用成为生物技术在这些行业中应用的重要标志之一。集中对酶技术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纯化,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维生素E纯化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酶技术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纯化和分离的工艺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和概括。  相似文献   

17.
微波酶法对提取番茄红素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微波处理和外加果胶酶对提取番茄红素的技术,并确定了最佳的微波处理、酶添加量、酶作用时间及浸提时间。结果表明,微波酶法提取工艺相对于单纯的有机溶剂提取工艺、酶法提取工艺及微波法提取工艺有较好的提取率,缩短了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8.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技术,对食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食品加工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理化变化,受热时营养素、颜色、质构、风味等方面容易受到破坏,这就为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目前,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工业、肉制品工业、焙烤工业、饮料和果汁工业、淀粉和糖工业、油脂工业及安全检测等食品领域。本文主要从改善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增强食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对酶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性果胶酶代替碱对亚麻纱进行精练,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性果胶酶精练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碱性果胶酶对亚麻纱精练的因素.实验证明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碱性果胶酶进行精练,与常规的高温碱精练工艺相比,果胶去除程度高,润湿性好,白度相当,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苎麻的生物酶脱胶工艺。将生物酶脱胶后的精干麻与传统化学脱胶精干麻进行性能对比,得出生物酶脱胶精干麻的残胶率、断裂强力、柔软性均高于化学脱胶法,生物酶脱胶工艺煮液的COD值明显低于化学脱胶法的,对环境的污染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苎麻生物酶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C0URZYME301用量15%,温度50℃,浸酶时间2h,堆置时间1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