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反映血糖变化趋势的价值和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佩带动态血糖监测仪,进行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并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进行比较.对佩带探头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动态血糖监测仪在8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反映血糖变化的动态趋势和模式.大多数患者认为其可减少传统血糖监测的痛苦.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仪可良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在临床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对糖尿病患者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血糖监测的意义非同寻常.随着一种新型皮下埋入式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问世,实现了临床对患者的动态监测和控制.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通过每天480个血糖数据,形成直观的血糖值图,提供72小时1440个葡萄糖浓度结果,观察胰岛素,药物,饮食,运动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帮助医生总结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规律,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和高血糖,为治疗提供依据.我科自2008年8月应用至今,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立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26-126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糖尿病患者佩带动态血糖监测仪,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并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进行血糖值比较。结果动态血糖仪在15例糖尿病患者的I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反映血糖变化的动态趋势和模式。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仪可全面、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各时段血糖变化趋势,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完整和及时的信息,在临床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隋淼陈军丁  凯等 《吉林医学》2014,(10):2107-2108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事件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在2型糖尿病的短期强化治疗中能平稳有效快速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分别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指尖血糖检测对血糖波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尖血糖监测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情况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糖化血清蛋白、FBG与24 BG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到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飘移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效果明显优于指尖血糖检测仪,能有效提高低血糖检出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龙健  张素华 《重庆医学》2005,34(1):60-61
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SMPG)是当今评价糖尿病治疗疗效和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调整治疗方案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长期良好控制,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当今血糖监测领域中有血糖仪的自我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仪的连续监测两种方法.血糖仪的自我监测由于其方便、简单而被广泛采用,但血糖仪的指测血糖值仅仅代表几分钟内的血糖波动状况,无法反映血糖水平的波动趋势和方向,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夜间低血糖和血糖高峰值后移在3h或更长的病人,常规血糖仪的自我监测难以发现这些现象,此时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变得十分重要.常规测定三餐前或三餐后2h血糖常常漏掉许多有用信息.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ous glucose monitor system,CGMS)连续的血糖监测可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血糖波动趋势,通过CGMS临床医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利城  雷小玲 《吉林医学》2013,(32):6792-6794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提高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知晓率,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仪的护理。方法:采用动态血糖仪对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监测3 d,并每天用固定血糖仪监测8段指尖微量血糖对照,下载动态血糖仪信息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血糖波动大,动态血糖监测能提高低血糖的知晓率。结论:动态血糖仪的使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为老年患者做好低血糖的预防宣教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及护理,分析对血糖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200例需进行手术的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100例实施指尖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每天10次且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干预组10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的治疗模式。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术前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全面系统的监测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效率,节约了医疗成本,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 h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CGMS监测,可获得患者3 d内血糖动态变化的完整资料.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变化的类型和趋势,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反映血糖变化趋势的意义。[方法]予15例糖尿病患者佩带动态血糖监测仪,进行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并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进行血糖值比较。[结果]动态血糖仪在1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反映血糖变化的动态趋势和模式。[结论]动态血糖检测仪可较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趋势,在临床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董晓玲  齐学林  高晓梅  杨惠 《西部医学》2012,24(9):1738-173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今天各时间段血糖的关系;并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观察胰岛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住院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等指标,并监测72小时血糖。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全天平均血糖、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h平均血糖、22.00~24.00时间段、03.00~06.00时间段平均血糖显著相关,与三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无关;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少。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动态血糖监测血糖谱可以反应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情况,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了解血糖波动的细节,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使胰岛素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对其血糖波动检测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疾病的监测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对其加以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尖血糖监测,研究组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低血糖的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清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值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动态血糖监测,能够有效监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使其血糖水平获得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筛选常规稳定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40-6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原治疗方案不变,干预组原治疗加护理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对2组分别进行连续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血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波动幅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患者血糖的改善有利,是改善血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又称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与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应用。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GMS监测及胰岛素泵治疗,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血糖值相关性良好。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针对性制订及调整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平稳控制血糖实现达标。结论: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与胰岛素泵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策略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并研究其护理要点。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0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均采用稳豪倍优型血糖仪,实施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每天监测12次,监测中及监测后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收集整理患者血糖数据,动态血糖监测分析结果与每天三餐后、空腹时的4次血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均完成有效血糖监测,统计发现出现血糖高峰并不都是传统评估的餐后2h,而在餐后1到3h间波动,和患者个体差异关联较大。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后,能提高病人血糖监测及治疗的依从性,测得数据能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就其波动幅度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系统对血糖情况进行监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糖平均水平、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日内血糖最大波动幅度、血糖最大值、最小值为、血糖水平标准差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除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外,一日之内和每日之间的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说明评估血糖波动幅度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对比其测量方法与常规测量方法的不同,观察其测得的血糖值全天的血糖变化特点,证实CGMS应用于临床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越来越被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它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血糖漂移幅度及波动趋势,是糖尿病诊断治疗领域中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同时也为临床精细降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的临床意义,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分析CGMS血糖值特点与手指毛细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GMS与手指毛细血糖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精细调节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期间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共40例,入院第3天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例选择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动态血糖监测组),20例选择常规指尖血糖监测(指尖血糖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过72小时标准血糖监测并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动态血糖监测组平均血糖水平第2天为(7.4±2.4)mmol/l,第3天为(6.3±2.1)mmol/l,指尖血糖组平均血糖水平第2天为(7.9±3.8)mmol/l,第3天为(7.2±3.2)mmol/l,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率为80%,指尖血糖组达标率为72%,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10次,指尖血糖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6次。结论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血糖达标率高,有效避免低血糖发生,减少血糖波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由皮下注射胰岛素改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在治疗后第7天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7d后各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中餐后2 h血糖,晚餐后2 h血糖,22: 00血糖,02: 00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