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急症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0余年来笔者治疗的14例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本组中恶性肿瘤7例(50.0%),良性病变7例(50.0%)。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急症属医源性12例(85.7%),创伤性2例(14.3%)。发生在围第一肝门部8例(57.1%),围第二肝门部2例(14.3%),围第三肝门部4例(28.6%)。发生静脉破裂8例(57.1%),动脉破裂2例(14.3%),发生肝动脉急性栓塞、门静脉急性栓塞、肝Ⅶ段和肝右静脉破裂、结扎肝右静脉致肝Ⅶ段血液回流障碍各1例。治疗方法为:行静脉修复7例,行肝动脉修复、肝动脉结扎、肝动脉腔内外药物注射加胆囊切除术、缝合胆总管和门静脉分支、门静脉切开取栓、缝合肝Ⅶ段并缝扎肝右静脉、缝扎肝右静脉保留肝Ⅶ段各1例。本组治愈11例(78.6%),死亡3例(21.4%)。对11例近期随访疗效良好。结论:围肝门部是上腹部手术、现代外科技术和创伤经常涉及的重要部位,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急症的原因呈多样性,其发生带有突然性和隐匿性,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短时间内即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本组手术中围第一肝门部血管急症的发生率最高,是医源性血管急症的高发部位;围第二肝门部是手术中围肝门部创伤性血管急症的高发部位,多合并肝外伤;手术中围第三肝门部血管急症多为医源性,其处理困难,死亡率高,在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急症中属重中之重。提高对手术中围肝门部血管急症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水平,是改善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异位血管压迫胆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异位血管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对23例肝门部异位血管直接压迫胆管致胆管狭窄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处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期死亡。23例中19例(82.6%)获随访,随访时间4~14年,平均8.8年。疗效优良率84.2%(16/19)。结论 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肝门部异位血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既能达到完成复杂的胆道手术,又能避免肝脏缺血性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对567例围手术期中各类并发症的构成比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目的 在于引导手术者,加强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 1991~2000年9月间,腰椎间盘手术567例,对经脊髓造影、CTM或手术探查证实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98例,对构成比及发生率进行研究和相关治疗研究。结果 98例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中,构成比明显高出的前四位依次为神经根水肿(35.7%)、脑脊液漏(22.4%)、尿潴留(16.3%)和感染(10.2%)。98例中11例经手术治疗、87例经各种保守治疗后,95例均获痊愈,3例效果差;其中1例为粘连所致。结论 腰椎间盘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者,绝大多数可保守治疗,少数手术,效果良好。在诸多围手术期并发症中,首先不考虑粘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2年来对176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患者经肝门部Ⅰ-Ⅲ级胆管切开取石、狭窄整形、肝胆管空肠盘式吻合136例(其中28例同时行不规则肝叶切除);经肝门部胆管及经肝表面联合切开取石40例。结果:4例死于严重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围手术期再手术5例,术后残石7例,术后胆道感染13例,其余病人全部治愈,成功率达83.5%。结论:只要注意术前综合判断、术中正确处理、术后综合治疗即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原发性巨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方法,并对术中手术策略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方法12例原发性巨大肝癌患者,规则性右半肝和左半肝切除术分别为7例和5例;行肝门阻断9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3例;其中术中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3例。结果12例中治愈11例(91.7%),围术期死亡1例(占8.3%)。随访:1年存活率为58-3%(7/12),2年存活率为25.0%(3/12)。结论对原发性巨大肝癌采用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安全、可行,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14例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14例进行总结。其中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0例(71%),右半肝、左三叶、右三叶、全肝切除各1例(各占7%)。结果14例患者无围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7.6个月,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年。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有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1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3.33%,11例因肝外转移只行简单的姑息减黄手术。根治切除组及姑息减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55.56%、22.22%;9.09%、0、0。结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侵犯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争取一次切除,进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避免肿瘤残留,是提高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老年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龄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989-2001年间收治的60岁以上直结肠癌患者317例临床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0.95%(3/31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7%(91/317)。结论 全面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对于减少手术风险极为重要;高龄不是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普外科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对1990-2001年间发生的17例普外科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17例中恶性肿瘤12例(70.6%),良性疾病5例(29.4%)。发生破裂出血12例(70.6%),急性栓塞2例(11.8%),错误结扎动脉2例(11.8%),结扎肝右静脉决定是否保留肝Ⅶ段1例(5.8%)。发生静脉11例(64.7%),动脉6例(35.3%).治疗方法中,行血管修复7例(41.2%),血管缝扎5例(29.4%),切开取栓术、肝动脉治疗加胆囊切除术,局部压迫止血终止手术、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保留肝Ⅶ段各1例(各5.8%)。治愈14例(82.4%),3例死亡(17.6%)。14例近期随访疗效良好。结论:应加强对普外科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处理及预防的研究。术前正确地判断病情、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术中预防及提高治疗水平是改善普外科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大肠癌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手术治疗的185例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病例。结果 手术切除177例(95.7%),其中根治性切除128例(69.1%),非根治性切除49例(26.5%),单纯结肠造瘘或短路手术8例(4.3%)。术后并发症69例(37.3%),围手术期死亡9例,死亡率4.9%。结论 高龄并非是决定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重视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充分的手术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减少高龄大肠癌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切除率、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38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治疗结果,探讨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本组:138例(男121例,女17例),年龄27~78岁,平均56.3岁。下腔静脉阻塞病因:肿瘤压迫或侵及(120例);原发性病变(布-加氏综合征18例)。术前造影证实:下腔静脉完全闭塞35例,狭窄程度≥90% 79例,75%~90% 24例。其中肝静脉同时受累15例。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47例(占34.1%),Child B级71例(占51.4%)。方法:138例均行下腔静脉PTA 支架置放术,均为“GianturcoZ”支架,长度40~120mm。估计肝静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肝回流达65%以上7例,均行肝静脉PTA,3例行支架治疗。术后给予保肝、抗炎、强心、利尿、抗凝治疗。结果:138例术后造影示下腔静脉通畅,有效管径均≥15mm。术后急性期(2周)双下肢水肿明显缓解至完全消退占84.8%,尿量较术前明显增多占62.3%,肝功能由Child C级改善为B级者21.0%。改善率61.7%。死亡5例。结论:术前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和腔静脉阻塞的程度,能为改善病人状况及术中选择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术后防治心衰,保护肝、肾功能,预防肺栓塞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7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变257例,占93.1%。结果:手术止血率98.6%(272/276),围手术期病死率0.18%(5/27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9%(11/276),肝性脑病发生率3.3%(9/276)。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对14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中129例(90.84%)完全治愈,11例(7.74%)好转,2例(1.42%)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发病率高、病程进展快、患者并存症多、病情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力争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治术或姑息性内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行之有效的2种手术疗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通过对7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总结了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总结分析3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局部硬块和异物感6例(1.8%),切口及阴囊血肿或水肿7例(2.1%),切口感染4例(1.2%),复发3例(0.9%).顽固性疼痛9例(2.8%)。结论:手术规范操作和正确治疗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总结21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动脉、门静脉血管重建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术中做好压疮预防和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给予活动指导、导管护理和并发症护理。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HBDca)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也称高位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胆管癌的50%~75%。近年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率为64.1%。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5例。现就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肺通气功能中度减退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行肺癌手术治疗的3l例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资料。结果该组患者术后常见低氧血症(41.9%),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25.8%),肺部感染(25.8%)等一般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功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2%(1例为左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右肺感染、呼吸衰竭,术后10天死亡;另1例右中上肺叶切除术后出现大出血,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6天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肺功能中度减退的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2002年10月87例60岁以上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资料。结果:并存病多(49.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4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存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的15例中,有12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3例单纯引流。术后死亡6例,目前无瘤存活最长的1例已达18个月。术后出现胆瘘2例,腹水及切口感染各3例。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和预后与其分化程度直接相关。其手术切除率的提高和术前的辅助检查、对肝门部解剖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但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治疗效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