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多波长氩离子激光治疗急进性与阈值期或阈值前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白求恩第一医院眼科接受氩离子激光治疗的48例(94只眼)患有ROP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组;二组:阈值期或阈值前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将两组ROP患儿采用多波长氩离子激光治疗的疗效及两组间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48例(94只眼)患儿中18例(36只眼)为AP-ROP,治愈率88.89%;30例(58只眼)为阈值期或阈值前期ROP,治愈率94.83%,两组ROP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P=0.286,P>0.05).两组间各相关因素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2=11.27,P<0.05)及早产儿贫血(x2=7.27,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性别、胎龄、激光治疗时矫正胎龄、出生体重、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氩离子激光治疗AP-ROP及阈值期或阈值前期ROP是安全且有效的,AP-ROP激光治疗治愈率较阈值期或阈值前期ROP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贫血是影响ROP患儿激光光凝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虹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6):643-646
目的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组与ROP阈值病变组及视网膜脱离组的早产儿生后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与ROP自然退行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检查的125例具有ROP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退行组的平均出生体重及胎龄(1689.3g.31.7周)较ROP阈值病变组(1487g,30.6周)及视网膜脱离组(1418g,29.7周)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OP阈值病变组与视网膜脱离组之间的m生体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退行组矫正胎龄(37.1周)、阈值病变组(41.9周)及视网膜脱离组(74.6周)三者的诊断时间明显不同(P〈0.01)。i组中性别(,分别为0.16、0.00004、0.2)无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是ROP退行的影响因素。结论小胎龄可能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ROP预后与发现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查出生体质量≤2500 g、胎龄≤37周的315例早产儿,分析其ROP的临床特点.结果 315例(630眼)患儿中发生ROP42例(84眼,13.33%);ROP患儿胎龄为(29.79 ±2.29)周,非ROP患儿胎龄为(32.81±1.88)周,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ROP患儿出生体质量为(1 440.00±359.57)g,明显低于非ROP患儿(1 863.65±347.38)g(P<0.001);吸氧患儿ROP 36例(18.27%)明显高于未吸氧惠儿6例(5.08%;X2=11.11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29.47%)比不需机械辅助呼吸患儿(6.36%)多(X2=30.665,P=0.000);多胎6例(9.68%)与单胎36例(14.23%)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3,P=0.345).结论 ROP发病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辅助呼吸等因素相关.早产儿应及时行规范的眼底检查,尽早发现ROP,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Yin H  Li XX  Li H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95-299
目的 探讨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g的早产儿进行眼部检查,并分析发生ROP的相关因素。结果 北京妇产医院98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ROP,ROP发生率为17 .3%。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4例(7只眼),占4. 1%。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 >5d)和最高氧分压及发生败血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等是发生ROP的基本因素,长时间吸氧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等因素与R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124例(248只眼)早产儿(出生体重≤2500g或胎龄≤35周)进行ROP的筛查。所有患儿瞳孔散大后,通过巩膜外顶压详细检查患儿视网膜情况。按照ROP国际分类法的规定记录检查结果。将患儿全身状况及吸氧、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124例患儿全部完成了眼底筛查,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病变退化后终止随访。9例(13只眼)出现ROP,发生率分别占患儿例数和眼数的7.26%和5.24%。其中6例(8只眼)ROP患儿未达到阈值前病变,3例(5只眼)为阈值前Ⅰ型病变,此3例ROP患儿给予间接检眼镜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所有激光治疗患儿术后随访观察,直至膜病变静止、消退,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与ROP发病无关。结论低体重是ROP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并对发现的ROP早期进行有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方法 对出生体重≤2500g,胎龄≤37周患儿进行ROP筛查,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筛查275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发现ROP38例(13.82%);出生体重≤1500g组,~2000g组,~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胎龄≤30周组,~32周组,≥33周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OP早产儿的吸氧时间明显高于无ROP组(Z=5.292,P=0.000),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30.597,P=0.000),多胎与单胎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8,P=0.387),ROP发病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机械辅助呼口等因素相关.结论 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吸氧时间较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ROP患病率越高.早产儿应及时检查眼底,尽早发现ROP.  相似文献   

7.
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志立  董应丽 《眼科研究》2008,26(3):228-230
目的 分析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预后状况.方法 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多胎早产儿36例、单胎早产儿90例进行眼底检查,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半年,观察预后.结果 多胎早产儿中,发现ROP 20例,发病率为55.6%,其中ROP 1期4例,ROP 2期6例,ROP 3期7例,均达到阈值病变,阈值病变占ROP的35%,其中双眼患儿5例,ROP 5期3例.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21±0.36)kg(t=4.012,P<0.05);孕周为(30±3.5)周(t=2.56,P<0.05);吸氧时间为5~25 d,平均18 d;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2例(χ2=7.33,P<0.05).上述指标与单胎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未达到阈值期的患儿、部分间接激光治疗术后患儿,视功能良好,但ROP 5期病例预后不理想.结论 孕周少、出生体重低、使用机械辅助吸氧是多胎早产儿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昆明市及周边地区高海拔条件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母亲孕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使用宽视野数字化眼底照相机(RetcamⅡ),对2010-05/2014-12到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早产儿及部分足月小样儿(出生体质量均≤2000g)共1010例进行视网膜检查,收集ROP的发病数据及患儿母亲孕期相关资料,对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早产儿1010例中发现ROP患儿139例278眼,患病率为13.76%,其中1期病变80例(57.55%),2期病变42例(30.22%),3期病变9例(6.47%),4期病变4例(2.88%),5期病变4例(2.88%).阈值病变9例(6.47%).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出生体质量、胎龄、宫内窘迫、多胎妊娠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昆明市高海拔低氧分压地区,ROP患病率为13.76%,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宫内窘迫、多胎妊娠是ROP发生的主要孕期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术治疗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分析光凝术后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激光光凝治疗ROP患者46例89眼,其中阈值前Ⅰ型57眼,阈值期32眼。采用810nm激光对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进行光凝治疗。根据光凝术后结果分为病变消退组和进展组。随访视网膜解剖结构和ROP病变的变化,分析ROP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光凝点数量、机械辅助呼吸、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因素与光凝术后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结果:ROP89眼经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79眼(89%),病变进展10眼(11%)。光凝治疗ROP病变消退组与进展组比较,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首次光凝校正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8,0.495,0.143)。病变进展组的Ⅰ区病变、阈值病变、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光凝点数量均较病变消退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17,0.000,0.0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ROP与光凝术后病变进展有关(P=0.001)。AP-ROP患眼光凝术后病变进展的可能性是非AP-ROP患眼的12.167倍(95%CI:2.733~54.154)。结论:激光光凝术能有效控制早期ROP的病变进展,使大部分阈值前Ⅰ型和阈值期ROP病变完全消退。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是影响光凝术后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适合成都及周边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模式.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出生的332例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332例早产儿中有41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2.35%.其中严重的4例(7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1例(1只眼)接受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治疗,占1.20%.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仅259例受检儿符合标准,ROP检出率为14.29%,有4例ROP患儿漏诊.眼底正常组患儿出生孕周和体重均明显高于ROP组,两组间有吸氧史者所占比例及不同严重程度ROP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吸氧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的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发病可能性越高.成都及周边地区ROP筛查标准应在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7.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分析对临床筛查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56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记录其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APgar评分(1分钟in)、APgar评分(5 min)、败血症、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输血等。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重症ROP与孕周(GA)、出生体重(BW)、吸氧时间、吸氧浓度、APgar评分(1 min)、APgar评分(5 min)、败血症、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输血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756例早产儿,严重ROP发生3.3%。各因素中,孕周较少、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高浓度吸氧、APgar评分(5 min)<4分,机械通气、输血是重症ROP的高危因素,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严重ROP的发生受孕周较少、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高浓度吸氧、APgar评分(5 min)<4分,机械通气、输血影响。特别是GA≤28周或BW≤1000 g早产儿患严重ROP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建议重点对此类早产儿进行及时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种不同的截囊方法的术后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38例41眼,采用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2例37眼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mo~2a,比较2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术后ld视力>0.1者,A组70.7%,B组81%,术后3mo~2a视力≥0.5者,A组90.24%.B组94.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6%和13.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信封式截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优于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