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符合PVS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层后采用随数字法分为3组:针刺组、仿生电组和联合组。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后,针刺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仿生电组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组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加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天采用CRS-R量表评分,并观察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CRS-R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联合组对PVS患者的促醒作用优于针刺组和仿生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联合组下降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对PVS患者的促醒作用明显优于单一治疗,而且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中IL-6及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醒脑联合头针组、传统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采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醒脑联合头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及对照组(P0.05);3组治疗前后MMSE、Barthel指数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醒脑联合头针组与对照组、传统针刺组各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醒脑开窍针刺运动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及常规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运动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简易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结合醒脑开窍针刺运动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DoC患者60例,随机分成tDCS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20例。分别给予tDCS、醒脑开窍针刺、tDC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1次/天,5 次/周,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使用修订的JFK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受试者进行评定,3个月后再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定,并监测连续脑电功能,计算平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三组CRS-R、GCS、GOS评分及aEE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后评分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针刺组;联合组昏迷程度减轻明显优于针刺组和t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tDCS及针刺治疗,可作为治疗pDoC联合疗法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和单纯醒脑开窍的疗效优势,提出针刺优化方案。方法将72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组(试验组36例)和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使用统一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2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醒脑开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维脑路通治疗。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ESS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及早改善脑缺血状态,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机接口手部康复机器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及治疗组(45例)。其中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针刺、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常规偏瘫肢体康复治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常规针刺治疗替换为上肢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再加用脑机接口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所有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4天及治疗第28天,对每例患者进行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及治疗组WMFT及ARAT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两项评分提高更为明显(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增长,各项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机接口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改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血清氧化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S100β蛋白及NSE水平均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NO、MDA、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汤联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保护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氧化因子水平,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抗抑郁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46.67%;HAM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氟西汀好,且起效更快,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了80例脑一心卒中患者心功能状况及针刺对其影响.研究对象分正常组、“醒脑开窍”针法组、“传统”针法组检测心功能指标,结果表明:80例脑一心率中患者心功能指标部分异常,与正常组相比P<0.01,主要表明现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心搏量及血管顺应性降低,心脏后负荷增高。针刺对上述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1,P<0.05).提示:“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心卒中患者异常心功能具有明显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组穴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和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VAS和JOA评分改善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上,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医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增强四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在脑梗死(CI)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84例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较对照组[78.57%(33/42)]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用于CI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7.08%,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及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丁勇 《中医学报》2016,(12):2025-202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给予降血压、抗凝、降血糖、调血脂等治疗,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方法。对照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推拿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deficit scores,ND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Ashworth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痉挛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BBS)评价平衡能力,采用Fugl-Meyer(FMI)量表评价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70.91%(χ~2=4.4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NDS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BBS和FM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BI、BBS和FMI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陈启波 《吉林医学》2011,(9):1696-169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高压氧对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促醒、预防癫痫、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与高压氧治疗,1次/d,每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加上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比传统单一针刺更加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7月至2020年7月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HIE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采纳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均在治疗7d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NSE、BDNF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76.67%),试验组肌张力改善、原始反射改善、惊厥停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7d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因子均低于参照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参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高压氧可有效改善HIE患者原始反射、肌张力等,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参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