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介绍陈果教授治疗肺脾两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陈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与肺脾气虚、痰饮内生、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其主张肺脾同治,确立健脾燥湿、祛风通窍的治法,运用健脾通窍方联合无烟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提出本病病机以脾运失健为主,治疗应以调脾助运为基本原则。临证根据脾失健运、脾气亏虚、脾虚肝亢、肺脾两虚的不同证型,分别治以调脾开胃助运、益气健脾助运、健脾平肝助运、补肺健脾助运,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小儿紫癜性肾炎主要病机为心火盛而脾土虚,治以清心健脾为主。清心为清心、泻心、散心及滋心,健脾为补脾、运脾、温脾及燥脾。临证用清心健脾法分三期论治小儿紫癜性肾炎,获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儿科临床工作甘余年,对小儿泄泻的证治颇有体会,总结出几条治泄大法,现琐谈如下。l健脾化湿贵在温运健脾化湿法,为治泄第一大法,始终贯穿于小儿泄泻的治疗之中。脾为湿土之脏,喜燥恶湿,其得阳始运,遇湿则困,因而在小儿泄泻治疗中,健脾与化湿法往往同时运用,两者不可分割、这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符合。健脾贵在运,井不在补。运者,乃运转、运斡之意。运脾法旨在运转脾气,舒展脾阳,恢复脾运。若同时加用运化水湿,特别是温化水湿之药物,则正合脾之习性,运牌以升清,祛湿以通阳,尤中本病之肯紫。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启脾丸加味治疗小儿久泻65例莱芜市中医院(271100)乔淑兰,纪延龙关键词后脾丸加味,小儿久泻,健脾消食自1992年10月~1994年10月,笔者用启脾丸改作汤剂加味治疗小儿久泻,效果较好,兹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65例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6...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肺两虚型的疗效。方法:以健脾补肺,扶正固表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5例。结果:显效18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1%。结论:健脾补肺汤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小儿脾主运化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祖国医学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和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探析在小儿脾失健运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其证治。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纳呆、慢性腹泻、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等。均可使用健脾助运方法,辨证施治,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同时阐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对小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咳喘是小儿常见病,其病初发在肺,久则及于脾肾,笔者以宣肺健脾消导法观察治疗一些小儿咳喘患者,收到了较好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导师临证辨小儿脏腑,分小儿阴阳,不拘自汗与盗汗之分,从心肺脾三脏辨治小儿汗证临床经验。临证以补肺健脾固表,或补益肺脾、调和营卫,或益气养心,或滋阴清心,或清热化湿、健脾助运为治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脾失健运证厌食症患儿采用自拟健脾消食汤加减治疗,2天1剂,6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健脾消食汤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健则运".唯小儿时期,"脾常不足",稍有疏忽,即可导致脾胃疾病,且其他疾患,亦易引起脾运失健.脾运失健,治当健脾.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数年来,我们本着"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观点,应用运脾法,以苍术、陈皮、苡仁、焦楂、神曲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效果应手.现小结如下:一、疳证: 小儿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病后等多种因素,均能导致脾运失健,  相似文献   

13.
磨牙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徐辉甫主任医师认为脾虚肝风内动是小儿磨牙症的基本病机,本文介绍徐辉甫主任医师运用健脾熄风法治疗小儿磨牙症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滋脾益胃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株洲县中医院(412100)秦养毅主题词厌食/中医药疗法,健脾,益胃,儿童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多从痰湿食滞,脾虚虫积立论,治以燥湿化痰,消食导滞,益气健脾,驱虫消积。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以喂养不当,...  相似文献   

15.
白美茹  汪受传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87-1989
总结汪受传教授对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湿热邪毒,由口而入,侵犯脾胃,是本病的外部因素;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娇嫩,易招邪侵,肝常有余,乘脾犯胃为内在原因;邪正交争,气机郁滞,发为胃痛是基本病机。汪受传教授根据小儿体质特点及本病的儿科发病规律,执简驭繁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寒、胃热气滞、脾虚胃热3种证型,分别施以温脾、清胃治法,辅以健脾益气、理气止痛、消食开胃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厌食辨治8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常义  王淑英 《河北中医》2001,23(5):353-354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见食不香或食欲不振或胃纳不佳 ,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众多 ,而且常为患儿就医时家长的重要主诉。长期厌食 ,不但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而且还会影响小儿身心健康 ,因而千万不可因其非特异性而忽略。厌食之因 ,首当细审。有脾胃内在因素 ,亦有食物及环境的外部因素 ,可以厌食为主证或兼证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之中。在辨治时 ,应从病机着手 ,抓住主证 ,分辨虚实 ,辨清属脏属腑 ,分清其病因及兼证之别 ,并随小儿禀赋强弱、脾胃损伤的不同 ,分别采用运脾消积法、疏肝理脾法、健脾除湿法、燥湿健脾法、温中健脾法、…  相似文献   

17.
健脾养肝汤治疗小儿脾弱肝旺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脾养肝汤是云南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苏教授经验方,本方具有健脾胃,清热平肝之功效,是治疗小儿脾弱肝旺证的有效方剂 。  相似文献   

18.
温胃健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云 《中医研究》2009,22(4):42-43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亦是较难调治的疾病。2006-12—2008-10,笔者根据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及“脾常不足”的病理变化,运用温胃健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78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陈渭良教授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经验。陈渭良教授认为,小儿股骨头坏死辨证病位着眼于肝、脾、肾三脏,病理因素与瘀血、痰浊、水湿(湿热)相关,先天肾气不足,外伤劳损,骨骺血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是小儿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机,股骨头局部缺血和外伤是主要原因。治疗上早期多从脾失健运、食积湿滞入手,以健脾化湿、消积导滞为法,遣方大安丸、参苓白术散、白茅根汤加减,中后期以补益肝肾、益气健脾为主,遣方自拟经验方骨宝丸(主要由龟甲、鹿角、淫羊藿、红参、黄芪、淮山、杜仲、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巴戟天、仙茅、当归、川芎等组成)。提出内服外敷并重,推荐运用支具,限制患肢负重,强调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抑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岚  安君玲 《新中医》2008,40(2):86-87
目的:观察抑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儿以抑肝扶脾立法,采用抑肝健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抑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