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craes金-钨矿床产在黑云母变质级奥塔戈片岩中的一个低角度逆断层系小。自然金、白钨矿黄、铁矿和毒砂赋存在石英脉和呈透镜脉带状的硅化片岩内及附近.这里的逆断层系切穿了石墨泥质片岩。矿化厚达80m,受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和区域片理近于平行。化学蚀变以硅化为主,铬略有增加而Sr和Ba则稍有减少。主矿脉外侧的蚀变宽度仅5m左右。远离矿脉由于热流体渗入到较冷(250℃)的岩石中而使温度降低,其氧同位素变得较重。剪切带岩石中石墨的反射率是6%—7%(在浸油中),这和中高级变质的奥塔戈片岩中的石墨相似,因此推测是变质成因。石墨作为还原剂而使金沉淀。在这里逆断层系是变质流体的通道切穿石墨片岩。矿化金属派生于下伏的片岩层,片岩可能是一套含有金属富集层的被逆掩海相组合。  相似文献   

2.
莱加登比矿床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产金矿山。它位于南北向的迈加多火山沉积带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中,这个火山沉积带构成南埃塞俄比亚阿多拉晚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一部分。脉金矿化产于一个向西陡倾,沿下伏长石质片麻岩与迈加多带火山沉积地层间构造接触带发育的南北向石英脉系中。此接触带还是区域规模的莱加登比-阿夫拉塔左旋走滑剪切带向最北部延伸的标志。矿化和石英脉在离此构造接触带不超过80m范围内的富含石墨的沉积物中最为发育。热液围岩蚀变包括阳起石/透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绢云母组合和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组合。金优先产于绢云母蚀变带中;在此蚀变带中金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和交生。金-石英脉的不同变形表明,金矿化是该剪切带膨胀部分横向剪切作用过程中的同构造期矿化。除构造控制外,金矿化几乎只产在富含石墨的变质沉积物中表明金的沉淀还受岩性控制。这种密切关系表明,金的沉淀是区域含矿流体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矿化的温度条件是通过阳起石-黑云母蚀变组合和毒砂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它们表明,矿质沉淀发生在或接近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高峰条件下。绢云母的Rb-Sr年龄测定表明热液蚀变和金矿化的年龄约为545Ma。莱加登比的金矿化型式、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与太古代花岗岩-绿  相似文献   

3.
西维多利亚斯坦韦尔Magdala矿床的金矿化产于该区中绿片岩相浊积岩和海底火山碎屑变质岩中发育的两条剪切带中。形成时间较晚的Scotchmans断裂带叠加在较早的中央矿脉群上。中央矿脉的构造和页理均重新定向,与Scotchmans断裂带平行。纹层状的含金石英脉发育于Scotchmans断裂带的边界主断层中。上盘主断层和下盘主断层之间由一系列呈不规则排列的次级断裂相连接,其中可观察到由擦痕线、旋转剪切叶理和S-C组构组成的复式(duplex)构造。在主断层和次级断裂中均发育断层角砾岩,亦可见到断层泥,表明断层曾多次活动。纹层状石英脉的金含量为4×10~(-6)—5×10~(-6),但是,在它与主次断裂的交汇处,金品位可增高到10×10~(-6)或更高。 有两种矿物组合,一种为早期形成不含金矿化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沿矿组合,这些均经历了后期的剪切作用;另一种为含金矿化的产于纹层状石英脉中的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组合。矿物金主要呈包裹体金或裂隙金产于黄铁矿和毒砂中。  相似文献   

4.
相山铀矿田牛头山地区多金属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期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处于北北西向河元背—小陂断裂与东西向戴坊—相山基底断陷带的交汇部位,在牛头山和河元背铀矿床深部已发现多金属矿化。通过光、薄片观察鉴定、电子探针及元素分析测试等方法,对多金属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穿插关系,认为该矿床的形成至少存在3期成矿作用:第1期为粒状石英-黄铁矿组合;第2期为石英-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菱铁矿组合;第3期为方铅矿-辉银矿-黝锡矿-方解石组合。  相似文献   

5.
Ferderber矿床产于魁北克太古代变质石英闪长岩体中。含矿构造为一陡倾斜左旋走向滑动的剪切带及其次级构造。在剪切带中矿体呈不连续的透镜体产出,由于受后期逆冲作用影响,常被挤压和拉成块状、石香肠状和不规则状体。矿脉主要由石英、碳酸盐、电气石、黑云母和黄铁矿,黄铜矿及碲化物等组成。金大部为自然金,紧密地与细粒黄铁矿和碲化物共生,形成于第二和第三成矿阶段。剪切带包裹在热液蚀变石英闪长岩壳中。蚀变表现为原岩矿物的分解和伴随着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白钛石和赤铁矿等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Lady Bountiful脉金矿床位于中绿片岩相变质的Ora Banda绿岩层中,主要以构造晚期Liberty花岗闪长岩为主岩。金矿化沿石英脉状的,左旋的脆性断裂带产出,此断裂带横切Liberty花岗闪长岩和Pleasant山岩床。石英脉的结构表明,与金有关的单脉发育分为2个阶段,高品位矿化局限于第2阶段。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Au-Ag-Bi-Pb-碲化物和自然金。流体渗滤导致此断裂带具狭窄的退色围岩蚀变包壳,并含有钠长石-钾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金红石集合体。2个阶段的热液流体特征为X(CO_2)≤0.15和中等盐度(1.28mNaCl)。由膨胀部位压力波动而引起的第2阶段矿化流体的间歇析出和(或)流体占优势的流体-围岩相互反应是金主要的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穆隆套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学和旷物学资料,提出了能解释其金矿化发育范围大、金的成色高的成因观点。矿床产于通过内生作用富集碳和金的陆源岩石建造中,形成于流体-岩浆交代陆源岩石的过程中,此过程伴有金的富集及其淋滤净化。金矿石以花岗质和花岗正长质煌斑岩所固有的矿物共生组合(黑云母+斜长石+石英+正长石)和成分为特征。伴随着煌斑岩的侵入,陆源围岩层发生了碳质交代作用、黑云母化、进化变质作用和分散状矿化。岩石与矿石的这些原始关系被其以后的重结晶作用、石英脉的贯入和退化变质作用掩盖了。  相似文献   

8.
埃欧西察(Elshitsa)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保加利亚斯瑞德纳山(Sredna Gora)成矿带的中部。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化被认为是发生在晚白垩世岛弧火山-深成作用和热液作用的产物。主要含金矿物除了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之外,在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细脉带中还有少量的砷黝铜矿、碲黝铜矿、含Se硫铜铅铋矿、自然银和斑铜矿期的金矿代。在黄铁矿和铜-黄铁矿矿化阶段沉淀的6个矿物的共生组合均含金,通常金的品位小于1×10~(-6)。自然金和银金矿在硫化物中以圆形包裹体和粒间微粒形式产出。早期块状黄铁矿中的金呈超显微状态(<0.1μm)和胶体状态,在温度为250~160℃范围内,黄铁矿的变形和重结晶作用导致Au和Ag迁移到裂隙和硫化物矿物的颗粒之间,结果,自然金和银金矿的粒度变大,从早期的胶黄铁矿中的超显微颗粒(<0.1μm)增大到晚期的金-硫化物组合中的显微颗粒(0.1~100μm)和肉眼可见的颗粒(>100μm)。在41个独立研究的颗粒中,银金矿的成色变化在780‰~992‰之间,平均为895‰。自然银与斑铜矿伴生,Cu、Te、Sb和Be为金和银金矿中最常见的微量元素。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是最重要的Au-Ag载体矿物组合。提出了硫化物变形作用中金的地球化学性状模式,包括从早期到晚期硫化矿物组合中金粒度的  相似文献   

9.
斯列得纳亚帕得马矿床是奥涅加(Onega)地区最大、勘查程度最高的铀-钒矿床。矿石中含有异常高的Au、Pd、Pt、Cu和Mo。矿化产在位于元古代粉砂岩和片岩之上的钠长石-云母-碳酸盐交代岩中。矿石一般由钠长石、白云石和云母组成。主要钒矿物是钒金云母,主要铀矿物是沥青铀矿。确定了矿石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比例。贵金属矿化(与铝、银和铋的硒化物共生)和铜-钼矿化(以黄铜矿和辉钼矿为代表)非常不均一地分布在矿体中。按矿石成分可将其划为碳酸盐型。根据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可确定4种矿石类型:沥青铀矿-金云母型、贵金属-沥青铀矿-金云母型、硫化物-金云母型和表生矿石类型。工艺上,可划分为3类矿石:铀-钒型、含金、钯和铂铀-钒型及含铜、钼钒型;按矿石酸处理过程又可分为两大类。矿石组成和工艺处理过程参数的相互关系被确立;各类矿石在矿体中的分布情况被查明了。最后,还将此矿床与奥涅加地区的其他铀-钒矿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阿尔丹地盾中埃利康地区的铀矿床,就其矿化发育的规模来说是铀原料的潜在重要来源。矿床定位于复活的古老区域性断裂中和中生代活化期产生的许多构造变动中。矿床经历了长期的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成矿前的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分布最广,是所有矿体和矿层的围岩。这些交代岩体具有不明显的带状结构和一个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蚀变外带和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内带(晚期有冰长石重结晶作用)。埃利康地区铀矿石中唯一的原生铀矿物钛铀矿是铀矿物的中低温变种,它以微角砾胶结物和延伸不长的细脉的形式发育在黄铁矿-碳酸盐-钾长石交代岩中。成矿后的脉体内,在内生交代作用和表生作用下,钛铀矿受到了强烈改造。矿床属中、浅成热液成因,太古代的铀含量很高的花岗岩化岩石是成矿的物质来源。中生代的岩浆作用乃是热液活动的动力加速器。  相似文献   

11.
叶尼塞山作为金石英贫硫化物矿床的典型成矿省而闻名。除此之外,最近在这里还在矿体中查明具有少量脉石英的含矿变质片岩相的交代岩。本文对这些交代岩的矿物和物质分带要素及其形成的地质、地化和物化条件进行了探讨,查明交代柱的各带中复矿物(硫化物、砷化物、锑化物、硫盐、碲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自然锑、自然铋和3个世代的自然金)金矿组合分布的规律性和控矿条件,确定了变质片岩相的含金交代岩属于黄铁细晶岩建造的归属问题,同时指出这些黄铁细晶岩中矿化的年龄与本地区(晚里菲期)石英脉金矿矿床形成的时期接近。  相似文献   

12.
P2北铀矿床位于阿萨巴斯卡盆地东南,凯湖铀矿山东北70km处。1988年发现该矿床。初步计算地质储量U_3O_8约为11.8万吨,其平均品位是5%。矿石矿物由晶质铀矿及少量的次生铀矿物、方铅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缺少其他不整合面型矿床常见的钴-镍亚砷酸盐矿物,原生矿化的U/Pb年龄为1521±8Ma,再活化年龄为1348±16Ma。 P2北是典型的不整合面型矿床,矿化产出在同断层石墨基岩单元有关的阿萨巴斯卡不整合面中或附近。然而在具有强烈硅化、缺失粘土蚀变,单铀型高品位矿化方面,该矿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阿比提比亚省主要有两种金矿类型:一种是常见的石英脉型,另一种是较稀少的硫化物型。变形作用在这两类矿床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与主要的断裂带有关。 硫化物型矿床由前D_2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同D_2的富黄铁矿细脉组成。它们的周围环绕着前变质期的铝土蚀变,并叠置有后变质期的退变质蚀变。金的带入可能与退变质蚀变有关。石英脉型矿床由网状脉组成。网状咏与主要断裂带周围分布的中等倾角的小型逆冲剪叨带柯关。这些矿咏定位于活动的剪切带内,其周围是后变质期的碳酸盐蚀变晕。两类金矿床有着截然不同的成因历史,并受不同的可转化成各种勘探参数的地质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黄铁矿的电性与成矿条件有关,并可作为各种成因金矿化的标志。本文所述的含金硫化物建造和含金硅质建造的矿床赋存在缝合的裂谷构造的边缘部位。地层为(自下而上):火山-白云质-硅质建造;硅质-陆源建造;陆源(亚复理石)建造;碳酸盐类白云质-灰质建造以及磨拉石(火山磨拉石)建造。在早期迥返阶段,形成火山-滑动沉积(硬砂质)建造;在后期迥返阶段,侵入有岩基型钾(钠-钾)质花岗岩类岩体以及杂质脉岩群。主要成矿围岩为陆源、滑动沉积建造。矿化受与裂谷冰川槽大体平行及近于对角线方向分布的深断裂长期活动带所控制,并为平缓推覆构造所屏蔽。  相似文献   

15.
赞比亚北部泛非Damaran-Lufilian褶皱带中的Kansanshi铜矿床由含浸染状硫化物外壳的高角度、席状石英-碳酸盐-硫化物脉体组成。这些脉体切穿并交代新元古代的加丹加(Katanga)变质沉积岩。根据切穿关系可划分出3期近平行的脉体。前2组脉体富含黄铜矿,并含少量辉钼矿,第3组脉体含有较多的辉钼矿,并含大量独居石和钛铀矿以及少量黄铜矿。使用Re-Os法对采集自每组脉体的辉钼矿(用同样的样品)进行了直接年龄测定,获得2个特征年龄:512.4±1.2Ma和502.4±1.2Ma(加权平均,2σ),这与野外测察到的相对年龄关系和脉体矿物组成相一致。根据Re-Os法年龄测定结果,切穿2个早期富含黄铜矿的脉组的辉钼矿-独居石脉体具有显著地比较年轻的年龄(约10Ma)。对采集自最终成脉事件的独居石进行的离子探针U-Pb年龄分析,测得U-Pb年龄为511±11Ma。±11Ma的2σ误差包括由Re-Os法提供的全部年龄和2σ误差。这些结果表明矿化发生于晚寒武世,并指出矿化或者持续10Ma,或者Kansanshi矿床有2期矿化,一个大约在512Ma,另一个大约在502Ma。脉体矿物组成和明显的切穿关系支持后一种设想。Kansanshi的矿化年龄与中非铜矿带的其他构造期后脉系所测出的矿化年龄极为相似。从Damaran-Lufilian造山带中的矿床测出的可供利用的地质年代数据表明,在  相似文献   

16.
在Transvaal西南Amalia绿岩带变形的条带状铁建造中的纤维状石英脉体与产于围岩和脉体中的金-黄铁矿矿化有空间联系,石英脉体方向的极点通常与围岩中矿物的延伸线理和主要褶皱倾伏方向是一致的。石英脉体中的纤维细脉呈连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其末端仍然是与矿物的延伸线理平行。因些,提出脉体与主要变形带是同生的观点。非共生纤维状脉体控制着条带状铁建造中的矿化作用,这种矿化作用是在裂隙张开-封闭过程中形成的,矿化流体沿其脉壁通道运移增强了流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而使其成矿。石英脉体中的金矿化产于与脉壁平行的条带状铁建造的裂隙中,在脉体生长期间有从脉壁被剥蚀下来的条带状铁建造的碎块,这种成矿模式能很好的解释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硫化物和金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芬兰西南部Kutemajrvi金碲化物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与变质岩、侵入体、褶皱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矿床热液蚀变和金、碲矿化的矿石矿物、结构构造、蚀变及矿物共生组合等矿化特征;应用了包裹体等方法,对成矿热液流体的演化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区的金矿床位于Compostela Santiago NNW约40km处,属于深成后生矿床。以影响海西变质地体的剪切带中晚期的脆性变形为边界。产有石英、冰长石、毒砂、黄铁矿、绢云母、局部也产有闪锌矿、方铅矿,Bi的硫盐、绿泥石、石墨、白钨矿和电气石。自然金以细粒,显微状的微粒存在。  相似文献   

19.
涅日达宁金矿床位于南维尔霍扬复向斜中4条区域性大断裂的接合带中。矿体-矿化破碎带和矿脉产于受变质的陆源砂-页岩地层中,有中、酸性岩株和岩墙侵入其中。业已查明,岩浆形成物的年龄为154~94Ma。矿床形成于3个阶段中。金矿体形成在第2个阶段中,在结束阶段,发生了石英和硫化物再生作用及含银矿物组合的结晶。金的沉积开始于围岩交代改造成含浸染状黄铁矿和毒砂的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岩时。硫化物含有与结构有关的“不可见”金。自然金结晶在石英脉中,与粗粒毒砂和黄铁矿共生,并与闪锌矿-方铅矿-硫盐集合体一起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由2种不混溶的流体形成:主要是含N_2、CH_4和可溶性氯化物(达4.5wt%NaCl)的水-碳酸流体和主要由CO_2和CH_4组成的气态流体。从矿物的稳定同位素(S,C,O)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流体中多半是岩浆成因的硫、水和碳酸,它们与来自围岩中的组分混在一起。业已查明,岩浆岩和围岩与同位素轻的、可能是大气降水成因的水发生了相互作用;指出矿物是在360~175℃的温度和(1.2-1.7)×10~8Pa的压力下从pH为5.5~6.1、含0.25~0.3克分子CO_2的成矿流体中结晶的。工业金矿石的形成与晚白垩世早期南维尔霍扬复向斜构造-岩浆活化的后加积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董坑铀矿床产于赣西北修水矿化集中区内的董坑—东港小向斜西端南翼地层中。根据地层、钻孔剖面、电子探针矿物分析、岩矿化学分析、硫同位素测定、U-Pb同位素测年等对矿体、矿石特征、铀矿物成因及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董坑矿床断裂构造发育,岩性复杂,矿体主要赋存陡山沱组Z_1d~4中;地层中的工业资源量占全区资源量的83%,其中69%位于Z_1d~4层中;矿体产状、形态严格受层位控制,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浅部可见铀黑和铀的表生矿物,多产在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中;黄铁矿作为主要共生金属矿物以3种不同形态赋存,其中呈细脉、网脉状产出的黄铁矿与沥青铀矿共生于脉体中,黄铁矿处于半氧化状态时有利铀富集;围岩蚀变单一,主要有退色化和赤铁矿化;次一级的NNE向断裂构造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它直接控制着矿体的展布,层间破碎带主要分布在NNE向断裂构造的两侧,是主要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