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现存数量非常稀少,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2016年泰州市某鳄鱼馆人工饲养的扬子鳄有几只陆续发病,其中一只鳄鱼病情严重,最终死亡。笔者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了检查,诊断为腐皮病,并制定了防治方案,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6年泰州市某鳄鱼馆有几只扬子鳄四肢爪部出现腐  相似文献   

3.
蛇的腐皮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现将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改善饲养环境。夏天通风换气,洒水降温,使温度控制在22~30℃,湿度70%~80%。 2.控制好饲养密度。比原来饲养密度缩小50%,如原来每个蛇箱放养1~6条的应减少为1~3条,如是野外圈养的每平方米由原来的1~4条减为1~2条,同时应缩小每一个蛇窝的空间,减少蛇窝中蛇居密度。  相似文献   

4.
鳖腐皮病属细菌性疾病。病初,鳖的四肢、颈部、尾部及裙边皮肤腐烂坏死,严重者四肢、背甲、腹甲溃烂、爪脱落。治疗办法:可采用链霉素腹腔肌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注射20万单位,注射部位在背、甲  相似文献   

5.
大鲵腐皮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又名娃娃鱼 ,是我国濒临灭绝的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物。不少地方已在渔政部门的许可下 ,开始娃娃鱼的养殖。目前 ,已发生多起娃娃鱼腐皮病病例 ,需特别引起注意。1 症状 病鲵体表粘液脱落 ,身体上有许多呈油菜籽或绿豆大小的白色小点和白斑。随着病情的发展 ,白色斑点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 ,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 ,尤以四肢严重。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稍充血。患腐皮病的大鲵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严重时引起死亡。剖检死鲵 ,肝脏肿大 ,呈现紫红色 ,胃、肠道充血 ,胆囊大、呈绿色 ,心脏色泽变淡 ,肺紫红色。2 预防 大鲵从异地运入时 ,操作…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原因及症状 该并发症是因鳖相互撕咬及摩擦受伤后 ,由多种细菌感染所致。临床症状 :鳖爬上晒台后对惊扰反应迟钝 ;有甲鱼浮于水面死亡 ;病甲鱼体表糜烂 ,主要是背壳、硬部及其两侧以及裙边 ;有的脚爪经手一抹就脱落 ;在头的两侧有成片的白斑 (米黄色 ) ,呈疮痂状。经解剖 :肝呈灰褐色、肺成深褐色 ,脾肿大且变紫。二、治疗方法 将病甲鱼浸洗、注射药物后 ,再涂抹药物 ,并转入新池饲养。1 浸洗。即将病甲鱼捞上后进行药物浸浴 ,以杀灭引起疾病的体表细菌。将病甲鱼放入 0 0 0 0 0 3的痢特灵泻药中浸浴 40分钟 ,直至米黄色斑疮痂…  相似文献   

7.
正猪油皮病也称猪渗出性皮炎,此病是由葡萄球菌侵入破损的皮肤引起。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吸收入体内,可损害肝脏和肾脏。渗出性皮炎在哺乳仔猪通常只致个体发病,但对后备猪群与断奶仔猪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母猪分娩前数天内,细菌已在母猪阴道中大量增殖。仔猪通常在出生时或产后不久被感染。轻微的渗出性皮炎可因仔猪在争夺乳头或奶水时,锋利的犬齿损伤脸颊,或吸奶时膝  相似文献   

8.
甲鱼疖疮病腐皮病主要危害0.2kg以上的成鳖,其中0.5kg左右的成鳖发病率最高。连续囤养,不清整,不消毒,投喂量不足和质量差的鳖池极易发病。该病由疖疮病引起,鳖感染疖疮病,皮肤溃烂之后,炎症向四周扩散,病鳖背甲、腹甲皮肤以及四肢、颈部和尾部逐渐肿胀糜烂,组织坏死变白、变黄,出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6月中旬至 7月下旬 ,阿拉善左旗吉兰太镇巴音乌拉嘎查的部分驼骆群中发生了一种以皮下结缔组织、肌肉内形成筛眼状蜂窝炎、流血、奇痒、掉毛为特征的疾病 ,当地牧民称骆驼癞皮病、烂皮病。在发病区共饲养骆驼 1 431峰 ,发病 2 1 1峰 ,发病率 1 4 7% ;死亡 1 1峰 ,死亡率5 2 %。骆驼不分年龄均可发生 ,但当年驼羔发病很少。1 临床症状病初病驼由于奇痒而把局部摩擦于木桩、墙壁、树木、圈舍和同群骆驼 ,继而发病部位的被毛脱落、出血、流血 ,出现米粒大小的脓疱 ,形成蜂窝炎。发病部位主要分布于颈部、后肢、尾部 ,个别的发生于一…  相似文献   

10.
嗜皮菌病由 Van saceghon 于1915年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发现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有报道。该病仅发生于水牛,人亦可感染。笔者自1987年以来,在务川县境内陆续发现该病,并对该病用中西药治疗12例,治愈11例,现予报道。(一)临床症状病初皮肤表面发生小面积的充血,继而形成丘疹,产生浆液性渗出物,浸润的表皮被渗出物充溢形成结节,且可相互融合、重叠,形成不同形状的蚕  相似文献   

11.
龟或鳖的烂皮病又称腐皮病、皮肤溃烂病等,是水栖的鳄龟、乌龟、鹰嘴龟、黄喉水龟及眼斑水龟等水龟类在稚龟、幼龟阶段的常见病、易发病之一.病原体是无色杆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症状 病初病驼由于奇痒而摩擦患部,继而发病部位出血、被毛脱落,并出现米粒大小的脓疱,形成蜂窝炎。病驼发病部位主要分布于颈部、后肢、尾部,个别的发生于一侧眼睛。体温为38.5~39.5℃,呼吸10~15次/min,心跳41~55次/min。由于奇痒难忍,影响骆驼采食、饮水,进而影响其产毛量和膘情,还可使怀孕母驼流产。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骆驼,内脏器官无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皮肤。3 防治3.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发现病骆驼及时隔离治疗,以防交叉感染。3.2 清肺解毒散500g,用开水冲调后灌服,隔1d再用消毒散500g…  相似文献   

13.
<正>1病情介绍主诉:该鳄龟,年龄13岁,体重6.4 kg。鳄龟腹部,有一小块直径约2 cm的龟壳一层一层脱落,甚至暴露下面的肌肉组织。鳄龟精神很差,不吃东西。鳄龟每天泡在刚好没过脚爪的水里,水是经过晾晒2 d的自来水,根据眼观水质,不定期换水,每天给予不定量的鱼虾。2临床检查鳄龟腹甲部,有一块直径约2 cm的龟壳一层一层溃烂、剥落,已暴露出下层的肌肉组织,形成直径  相似文献   

14.
长薄鳅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腐皮病的长薄鳅鱼体中分离到M-01,M-02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长薄鳅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与自然患病长薄鳅相同症状,由此证实这两菌株是长薄鳅腐皮病致病菌。试验测得M-01,M-02菌株对泥鳅的LD50分别是1.83×10^-5个菌/ml和5.92×10^5个菌/ml。据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特点,初步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d sobria)。药敏试验表明以上两株细菌对很多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省吴县、吴江等地区养殖的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从病鳖的肝脏分离得菌株B-1,用菌株B-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对B-1株进行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因子检测,证明该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17.
<正>皮刺螨病是由皮刺螨寄生于蛋鸭体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吸食禽血,严重侵袭时,可使鸭日渐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还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1发病情况2016年12月,某村养殖户饲养的10 000只蛋鸭于20周龄先后发病,产蛋量下降,皮肤时而出现小的红疹,有痒感,发病后先后用恩诺沙星、禽炎康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皮刺螨病是由皮刺螨寄生于蛋鸭体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吸食禽血,严重侵袭时,可使鸭日渐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还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1发病情况2016年12月,六村蛋鸭崔冰饲养的10000只蛋鸭于20周龄先后发病,产蛋量下降,皮肤时而出现小的红疹,有痒感,发病后先后用恩诺沙星、禽炎康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2临床症状病鸭采食量下降,消瘦,贫血,鸭冠发白,皮肤时而出现小的红疹,有痒感。产蛋量逐渐下  相似文献   

19.
嗜皮菌病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B类疾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浅表的渗出性、脓疱性皮炎,局限性的痂皮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天我市鸽的皮刺螨病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有百分之九十的养殖户的鸽子均受到皮刺螨病的侵害。因此,对该病的防治不能不引起养鸽户的重视。 危害性:该病原对刚出壳的雏鸽危害最严重,死亡率平均为百分之五,最高的达百分之五十。该病原还可以侵袭鸡、火鸡和一些鸟类,也可以传播禽霍乱、禽螺旋体及脑炎病毒,侵袭人体时,皮肤出现红斑。 病状:成鸽早期症状不明显,严重时羽毛松乱、脏乱不整,痒感,烦躁不安。产鸽经常踩破蛋,不安心孵化育雏。成鸽日渐消瘦、贫血,产卵少,皮肤受到侵害时有小的红疹,当病原大量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