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临床特征分析和对策。方法通过对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三门峡市直机关医院治疗的1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液后是否出现急性低血钾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钾流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抗感染药物种类、补钾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症的高危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钾摄入不足、抗感染药物种类等因素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机械通气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相关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分为研究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126例)及对照组(实施基础对症治疗,90例),治疗后两组均检测肾功能,比较两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总结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纳入216例受试患者共126例(58.3%)存在急性肾损伤,研究组发生率(76.2%)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5);急性肾损伤1期患者所占百分比最高,3期次之,2期最低,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病因包含休克、脓毒症、心功能不全、肾毒性药物;单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RP、ESR、BNP、基础肌酐值、机械通气、动脉血氧分压低为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30 d时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机械通气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而休克、脓毒症、肾毒性药物、心功能不全为其主要病因,影响本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为高龄患者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7年8月-2012年3月来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整体治疗时间、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并有效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急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低钾血症发生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分析9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发生低血钾情况及原因。结果 57例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率为59.4%(57/96),给予饮食补钾、口服补钾、雾化吸入补钾及静脉补钾后,患者血钾恢复正常。低钾血症发生与术后摄入不足、排出过多、分布异常及造影剂的使用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较易发生低钾血症,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针对原因采取多种补钾方式纠正患者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病毒灵、感冒清以及克感敏治疗,治疗组33例接受银翘散加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病症,且该药物具有稳定退热的功效,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18例,心脏性死亡9例,全原因死亡11例;回归分析表明,通过治疗后Cr升高是患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性因素;入院时Cr水平提升,入院时新功能、冠状动脉病变数及ST抬高心肌梗塞是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后血肌酐指标升高是影响近期预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必须特别注意对患者肾功能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9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43例);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化疗强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感染率为53.8%;其中上感及肺部感染分别占38.2%和16.8%;病原菌检测发现院内感染多为革兰氏菌,阳性检测率3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清蛋白、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化疗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清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及化疗强度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126例,感染率11.19%,其中2008年未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时感染率为14.34%,2009年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后感染率为8.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肌力Ⅲ级以下、球麻痹症状、意识障碍、空腹血糖异常、糖尿病病史是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进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吞咽困难评估是医院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及肌力Ⅲ级以下与肺部感染明显相关(P=0.014和P=0.000).结论 糖尿病病史及肌力Ⅲ级以下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钾是心肌细胞内的主要正离子 ,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是形成静息膜电位的基础 ,因此钾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诱发室性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浓度的变化对AMI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1] ,低血钾易诱发室速和室颤[2 ] 。本文分析了 5 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与 5 0例冠心病患者 (CHD组 )血钾含量变化以及AMI组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低血钾引起室性心率失常的可能机制。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仪器 美国MEDICAEasyLytePLUS(K+ Na+ Cl-)分析仪。1 1  试剂 美国MEDIC…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输液反应较常见,但对输液后低血钾所致的类输液反应尚注意不够。本院5年来发生类输液反应性低血钾症21例。现结合复习文献,对类输液反应性低血钾症的诊断治疗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在14~62岁,平均48.3岁。基本病因:急性胃肠炎10例,急性菌痢、慢性腹泻、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服用甘草片者、溃疡性结肠炎各2例;肝硬化腹水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病例均无心脏病史,也无急性心肌缺血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每例病人都有致低血钾因素,主要是呕吐、腹泻、少食、静滴糖皮质激素、服排钾利尿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于2010年4月~2014年7月就诊于佛山市中医院的16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65岁),根据术后48~72 h内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 mg/dl定义为AKI,前瞻性观察发生AKI和未发生AKI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院内临床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者中25例(15.3%)患者发生AKI,3例(1.8%)患者最终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AKI患者平均(4.84±1.34)d内血清肌酐恢复到基线水平,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未发现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与未发生AKI患者相比,AKI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多3 d。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较低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比值比0.95;95%可信区间,0.92~0.96,P0.001)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与更长的住院时间相关。同时,较低的基础肾功能是预测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家族史、肝功能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灶位置、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糖尿病、中段脑梗死是导致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糖尿病、中段脑梗死均是导致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脚浴疗法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脚浴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对症等治疗;脚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脚浴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脚浴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脚浴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7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15.06%)患者出现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身麻醉是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对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因素分析。方法:收集高龄患者溶栓病人资料,同时纳入溶栓后导致END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高龄AIS 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85.0±4.1)岁,其中发生END组20例;溶栓前和溶栓后发生END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空腹血糖[OR95%CI=(1.091,2.857)是AIS溶栓后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溶栓后AIS空腹血糖水平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六味抗感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六味抗感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抗感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丁敏  杨小瑶 《全科护理》2023,(21):2965-2968
目的:研究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增强CT检查病人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8月医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26 87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并对相关危险因素利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将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过敏史(碘过敏史和其他过敏史)、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病史以及检查室的温度、湿度,病人检查所用的对比剂种类纳入研究范畴,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而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6 871例病人中有89例病人发生了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3%,1例发生了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37%。年龄、体重、其他过敏史(食物及药物)、环境温度和对比剂种类是发生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年龄、体重、其他过敏史(食物及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比剂种类是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大体重、曾经发生过食物、药物过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急性药物中毒注册登记表收集的信息资料,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设计急性药物中毒注册登记表,对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登记与调查分析。结果 3 772例急性药物中毒病例以治疗药物急性中毒为第1中毒类别;1~13岁为急性中毒第1位高发年龄组(61.00%);以学生为第1位职业类别(21.97%);女性多于男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第1位(87.38%);中毒药物以中成药、心血管类药物与抗感染药为主;年龄、职业、既往病史和吸烟是导致急性药物中毒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急诊处理后死亡71例,病死率为1.88%。结论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多发病于学龄前儿童,主要是由于过量使用药物造成,年龄、职业、既往病史和吸烟是导致急性中毒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心脏外科术后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22个月(推导组)住院超过24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得出危险因素模型后,前瞻性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8个月(验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验证。结果全部1204例患者,其中推导组922例,验证组282例,共94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7.8%。推导组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RR:1.798;P=0.045)、急诊手术(RR:4.315;P<0.001)、冠心病病史(RR:2.292;P=0.005)和术前重度尿蛋白(RR:6.237;P=0.003)是外科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模型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准确性在推导组为0.704,在验证组为0.724。验证组的预计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63)。结论包含性别、急诊手术、冠心病病史和重度蛋白尿等4个危险因素在内的急性肾损伤危险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非心脏外科术后危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吴文君  秦彩萍 《全科护理》2016,(30):3177-3179
总结7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合并早期低血钾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监测血电解质和动脉血气、识别血钾的影响因素、选择合理的补钾方式、加强低血钾症状的观察,准确监测尿量,确保补钾安全;做好心理护理。本组72例病人低血钾均得到纠正,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