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用新型组合式矫治装置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方法:采用由口外弓、下颌唇挡及上颌斜面导板组成的矫治装置,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66例(男30例, 女36例),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66例患者的覆牙合、覆盖及颌关系调整时间为3~13个月,平均7.6个月.治疗后覆牙合平均减小2.5 mm,覆盖减小4.3 mm,SNB角增加1.8°,ANB角减小1.9°,U1-NA角减小8.8°,L1-NB角增加6.4°,IMPA角增加5.7°,Z角增加4.5°,Wits值减小1.6,ANS-Me增加4.0 mm.结论:该组合式矫治装置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新型组合式矫治装置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方法:采用由口外弓、下颌唇挡及上颌斜面导板组成的矫治装置,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66例(男3 0例,女3 6例) ,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66例患者的覆牙合、覆盖及颌关系调整时间为3~13个月,平均7.6个月。治疗后覆牙合平均减小2 .5mm ,覆盖减小4.3mm ,SNB角增加1.8°,ANB角减小1.9°,U 1 NA角减小8.8°,L1 NB角增加6.4°,IMPA角增加5 .7°,Z角增加4.5°,Wits值减小1.6,ANS Me增加4.0mm。结论:该组合式矫治装置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一种新型组合式矫治装置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二类 1分类错。方法 :采用由口外弓、下颌唇挡及上颌斜面导板组成的矫治装置 ,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二类 1分类错 6 6例 (男 30例 ,女 36例 ) ,在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经矫治 6 6例安氏二类 1分类错患者的覆、覆盖及颌关系调整时间为 3 13个月 ,平均 7.6个月。治疗后覆平均减小 2 .5mm ,覆盖减小 4 .3mm ,SNB角增加 1.8度 ,ANB角减小 1.9度 ,U1 NA角减小 8.8度 ,L1一NB角增加 6 .4度 ,IMPA角增加 5 .7度 ,Z角增加 4 .5度 ,Wits值减小 1.6 ,ANS Me增加 4 .0mm。结论 :该组合式矫治装置对替牙期及恒牙期安氏二类 1分类错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头帽式肌激动器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患儿26例,年龄9~12岁,采用Van Beek改良型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制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正侧位照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26例患儿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变,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SNA角平均减小1.3°,SNB角平均增大2.9°,U1-SN平均减小8.6°。结论早期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可以有效治疗替牙期和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阻断重度上颌前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恒牙初期组治疗完成后的SNB、Y-axis、SN-MP和FH-MP等测量值,分别减小了2.88°、1.74°、1.48°和2.23°,而S-Go增加了3.21 mm,与恒牙晚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恒牙晚期患儿治疗后上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其变化大于恒牙初期组患者(P<0.05)。结论恒牙初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用Herbst矫治器矫治2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Ⅱ类关系的改善是上下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及下颌牙前移的效应占主要因素.其中SNB增加(+4.1°),ANB减小(-4.6°),下颌骨的长度增加,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下磨牙前移升高,前后牙垂直方向变化导致上下(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应用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通过对牙、颌作用后产生综合效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用Herbst矫治器矫治2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erbst矫治器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Ⅱ类关系的改善是上下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促进下颌骨生长及下颌牙前移的效应占主要因素。其中SNB增加(+4.1°),ANB减小(-4.6°),下颌骨的长度增加,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下磨牙前移升高,前后牙垂直方向变化导致上下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应用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通过对牙、颌作用后产生综合效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和小平导板联合矫治成人病例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下颌不拔牙,方丝弓技术联合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①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为3.11 mm和1.72 mm;② 1-NA角减小26.53°; ③1-1角减小21.79°;④覆(牙合)平均减少4 mm,覆盖平均减少7.89 mm.结论上颌单颌拔牙适用于低角覆盖较大的成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加用小平导板可有助于深覆(牙合)的改善及疗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Tip-Edge技术对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软硬组织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矫治作用.方法选覆盖≥6 mm的安氏Ⅱ1深覆牙合Ⅲ°错牙合病例9例,采用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计算各指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并对15对指标进行均值配对t检验.结果FMA角从22.5°增大到27°,增加了4.5°(P<0.05),L1-MP从28.2 mm减少到26.47 mm(P<0.05);U1-PP距从14.22 mm减到13.3 mm,减少了0.92 mm(P>0.05).SNA角从85.92°减到84.25°,减小了1.67°(P>0.05);SNB角从80.35°减到78.25°,减小2.25°(P<0.05),ANB角增加了1.08°,IMPA减少了2.25°(P>0.05).Z角增加了7.67°,U1-L1角增加23.75°;U1-SN°减少24°;覆盖减少了5.88 mm.结论Tip-Edge技术主要是通过设计后倾曲来升高后牙压低前牙来完成深覆牙合的打开;前牙覆盖的改变主要是靠牙代偿来完成, Ⅱ类关系的改变主要以下磨牙前移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牙早期及替牙晚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行口外颈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合适的矫治时机。方法:样本包括11例替牙早期患者及15例替牙晚期患者,均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ANB≥5°,分别予以口外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取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2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之间采用团体t检验。结果:2组上颌骨生长均受到了抑制,SNA角、上颌骨长度(A-Ptm)及ANB角均有减小。U1-SN角减小,上前牙前突得到改善。2组比较,替牙晚期组变化更明显,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颌第1恒磨牙远移距离在2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替牙晚期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行口外颈牵引治疗较为合适,有利于恒牙期的二期矫正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