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外伸端板连接中,端板加劲肋设计无规可循的问题,从翼缘内外螺栓均匀受力的要求出发,考虑加劲肋传递拉力的有效性,在要求加劲节点和端板厚为21/2倍的未加劲节点刚度相等的原则下确定了翼缘和加劲肋传递拉力的合理比例,最后导出了对端板外伸加劲肋的设计要求.基于等效梁理论和刚度组件法,提出了端板外伸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计算公式,与ANSYS结果和相关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初始刚度公式精度良好,并且计算过程简单易行,有望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减少桩筏基础筏板厚度,降低基础造价.方法 采用有限元程序、数值分析的手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起了桩土、桩筏基础与地基土、上部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土共同作用分析模型,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分析和研究了筏厚不同情况下桩顶反力、筏板最大挠度及挠度差、筏板内力分布等变化规律.结果 在保证基础的差异沉降符合建筑物安全工作的要求的基础上,筏板最佳厚度的取值主要与筏板基础的长度、宽度、布桩的桩间距,筏板基础的砼强度等级以及群桩中单桩刚度有关.结论 得出了筏板最佳板厚取值的理论公式.直接结果使筏板可以减薄,降低基础造价.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筏板基础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折线式基础板地基反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折线式混凝土基础板地基反力,以南昌市某电排站底板为例,综合考虑上部载荷、底板厚度和地基弹模3种因素的耦合作用,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底板地基反力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3种影响底板反力主要因素组合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到:板厚与板中部地基反力成反比;上部载荷和地基反力变化规律相同;地基模量对地基反力影响最明显。传统设计中用弹性方法假定按直线分布简化计算地基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较大偏差。文中提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深层混凝土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传统近路面桥头搭板受车辆荷载的冲击作用,加之下方发生脱空现象,易造成开裂破坏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种新的桥头路基处治方法——深层混凝土搭板处治法,将混凝土搭板放置一定深度,用以改善桥头路基的应力分布及变形.通过对Winkler弹性地基梁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时梁底地基反力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得到,深层搭板底部的地基反力是从固定端到自由端一平滑过渡的曲线,且处治后路桥过渡段道路线形平顺,桥头沉降差较小,路基整体稳定.与EPS轻质换填处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层混凝土搭板处治法在控制桥头沉降差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外伸端板连接设计方法,本文针对中美欧规范外伸端板连接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中美欧规范外伸端板连接设计方法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欧规范均采用T型件设计理论对外伸端板连接进行设计,我国《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和美国《建筑钢结构荷载抗力分项系数设计规范》(LRFD)在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中针对外伸端板的连接计算中均引入了破坏模式系数α′以考虑T型件模型的三种破坏形式,欧洲规范EC3则直接按T型件的三种破坏形式进行计算.我国《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针对高强度螺栓外伸端板连接节点首次引入了撬力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外伸端板连接端板加劲肋设计及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解决工程中使用的端板加劲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方法 从两方面推导和归纳了端板外伸加劲肋的强度设计公式:避免梁翼缘、加劲肋和端板之间应力传递不均;保证梁翼缘内外侧螺栓拉力的均衡.并考虑了三角形加劲肋较矩形板的折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螺栓拉力变化及梁翼缘内外侧螺栓拉力分配系数.结果 研究表明:工程中常用的端板加劲肋强度和刚度均较低,会过早屈服和屈曲;应用笔者设计的端板加劲肋能够有效提高节点抗弯力臂,延缓梁受压翼缘屈曲,将梁内塑性铰转移到加劲肋尾部.结论 ANSYS计算结果表明。端板加劲肋设计公式设计出的加劲肋较工程中常用的加劲肋能起到更好地加劲作用;并且该设计公式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为外伸端板节点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提出了一个外伸端板节点抗火设计方法.结合我国现行的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和CECS200:2006《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考虑结构钢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对常温下外伸端板节点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出了高温下高强螺栓,外伸端板,柱翼缘和节点板域抗火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计算两个外伸端板节点的临界温度和耐火极限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外伸端板加劲肋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端板加劲肋对节点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钢梁柱外伸端板连接中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外伸加劲肋对节点刚度、承载力的影响,考察了端板变形和连接面受拉侧间隙的变化。研究发现,与梁腹板等厚的等边加劲肋会过早地拉剪屈服,受压侧加劲肋则过早屈服和屈曲。斜角为63.4°,加厚的加劲肋能增大节点的抗弯力臂,减小螺栓拉力,延迟梁受压翼缘的局部屈曲,并能够将梁端塑性铰移向加劲肋的尾部,从而明显提高端板连接节点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将端板连接按刚性节点进行设计,主要用在单层门式刚架结构中,对多层钢框架由于缺乏计算理论和方法,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特别是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很大.针对端板连接节点,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利用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节点刚度转角曲线,将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视为弹簧单元,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了将端板连接视为刚性和半刚性两种情况下钢框架的内力和变形,在钢框架分析和设计中,应考虑半刚性节点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在设计时考虑节点刚度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实际工程设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门式刚架设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节点的设计。而传统的端板厚度计算公式是利用端板屈服极限平衡原理推出的,假设端板为平面刚性板,螺栓的受力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存在偏差。基于此问题利用ANSYS建模,通过受力分析比较规范螺栓计算模型,在此次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螺栓受力计算公式。首先使螺栓计算受力更加吻合螺栓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次提高了端板厚度确定的准确性,从而改善门式刚架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荷载的面力和体力作用理论,建立轴对称计算模型,推导了考虑混凝土开裂特征与围岩开挖松动圈影响的相关计算公式,并编制了对应的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通用有限元计算平台的透水衬砌计算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体力理论时,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均明显小于面力理论,围岩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水压力,充分体现了围岩是隧洞内水压力承载主体的设计理念,对于隧洞局部围岩条件较差区域仅通过增大钢筋用量不能有效控制隧洞的渗透流量,建议对衬砌外围软弱岩体进行局部置换.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阐明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1)唯物史观创立之前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2)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3)对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特别是根本动力思想的科学补充;(4)构建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5)结束语。文章初步概述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提出需要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系统论、网络科学和复杂性理论对信息化军队的战斗力生成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回顾了美军现行网络中心战学说的理论基础——梅特卡夫定律,并对其运用于信息化军队战斗力分析的潜在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建立起分布式网络化战斗的拓扑结构,并对其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该网络化战斗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引入了网络化效应的度量指标,得出了几个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数学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一种桩承载力确定的新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影响桩承载力的模糊和随机因素 ,可以充分的反映桩承载力的实际状况 ,得出更准确的桩承载力的预测值。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有较好的精度 ,可以广泛的应用。研究还表明相对应的传统理论方法是本文方法的特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弹性稳定理论原理研究了钢结构构件在高温环境下的静力特性问题,导出了高温下杆件的静力稳定临界力的计算式,并讨论了温度、长细比、构件截面形式、材料特性等因素对杆件静力稳定临界力的影响,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减小结构失稳的问题,可为钢结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Linear rolling guideways (LR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cision engineering. In the pre-rolling region, the hysteretic friction force exerts great impacts on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hysteresis of friction forc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ripe theory and the simplified theory of rolling contact, is built to describe the transient hysteresis of the friction force. Then, the model is modified by taking the anelasticity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 Experimentally, a linear motor direct-drive setup is utilized to measure the transient asymmetrical hysteresis of the friction force in the pre-rolling region of an LRG. The influences of the pre-rolling displacement and the dwelling time on the asymmetrical hysteresis of the friction force are studied.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well correlated, which shows good accuracy of the model. The transient asymmetrical hysteresis of friction force in the pre-rolling region of LRGs can thus be determined using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7.
液压支架 (柱 )初撑力不足迄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过去分析研究这一问题时 ,对液压支架 (柱 )初撑过程供液系统中的瞬变现象重视不够而存在某些不足 .本文利用瞬态流理论和特征线数值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初撑过程中供液系统的动态特性 ,从中探讨了影响初撑过程的因素和初撑力不足的原因 ,为解决初撑力不足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絮凝动力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分析紊流条件下粘性区絮凝动力致因,提出了涡旋剪切力和惯性主心力是絮凝颗粒接触碰撞的主要动力,其中涡旋剪力为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Bland-Ford—Hill理论公式为基础构造了半经验平整轧制为模型,在模型中,以Hitchcock所提出的两个圆柱体接触的变形理论来确定变形区长度,模型反映了带钢变形抗力、外摩擦及带钢张力对轧制力的影响。据此模型,本文给出了平整轧制力及张力设定规范。  相似文献   

20.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不同,在混凝土圆柱壳截面变化处产生附加弯矩和剪力。根据平面圆环的热弹性理论解和轴对称空心圆柱壳的弯曲理论,本文提出了温度变化在柱壳型混凝土水塔塔壁厚度变化处所引起的局部温度内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