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肝外胆管外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附1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治疗肝外胆管外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2年6月至2007年9月期间采用DCO原则治疗15例严重外伤致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肝外胆管损伤患者均按DCO原则治疗,经复苏病情稳定后再接受相应术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再次手术后发生胆瘘2例(13.3%),结肠小肠瘘1例(6.7%),切口感染、裂开2例(13.3%),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6.7%)。通过引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治愈率达100%。中位随访期28个月,无一例术后出现胆管狭窄及相关并发症。结论合并肝外胆管损伤的严重外伤患者,应积极按照DCO原则,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处理,以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骨科(以下简称:DCO)原则应用于严重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严重骨科创伤患者72例根据DCO原则分三阶段进行治疗。结果:72例患者死亡13例,死亡率为18.1%。随访4~1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6~l 3个月,无畸形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对于骨科损伤患者应把握救治时间,合理应用DCO原则,早期、及时、正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最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 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救治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采用DCS理念(简单快速手术、液体复苏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的适应证和治愈率。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治愈率为87.5%;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为比较安全的救治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情况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结果 4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科学运用以损伤控制复苏理论为指导的综合急救措施是院前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严重腹部空腔脏器伤患者是否需要再次剖腹手术的关键指征,总结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急救方案及治疗原则。方法:检索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伴有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共64例,参照和复习既往文献,选择与再次开腹手术可能相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少尿或无尿、腹水、膀胱内压力(代表腹腔内压力)、是否给予损伤控制外科处理、伤后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等,筛查可能导致再次手术的关键指征。结果:本组病死率10.9%(7/64例),再次手术率29.68%(19/64例)。是否需要再次开腹手术和腹腔内压力、腹水及已给予损伤控制外科处理等因素相关。结论:手术后出现腹水,腹内压持续增高超过临界值时,再次手术风险明显加大,而腹腔暂时封闭等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应用可减少非计划性再次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按DCS原则进行救治和58例未按DCS原则进行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DCS救治分为简单快速手术、复苏治疗和再次确定性手术3个步骤实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CS组和非DCS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7/46)和34.5%(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954,P=0.026);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率分别为37.0%(17/46)和67.2%(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468,P=0.002)。结论按照DCS理念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附32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严重肝脏创伤的临床价值,以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DCS原则治疗32例严重肝脏创伤的手术资料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32例病人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病人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28例(87.5%),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肝脓肿、胆瘘各1例(各为3.1%),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12.5%),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脏创伤的病人,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骨科在合并骨折的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浩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34-336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时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ll例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分三阶段治疗,早期骨折给予临时固定、清创、止血治疗,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8.2%。随访3~18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经引流、换药后好转。黏连性肠梗阻3例,不需外科治疗。骨折顺利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佳。结论损伤控制原则更符合外伤后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急救医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理念应用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微创外科200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24例AOSC患者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经DCS治疗,12例患者痊愈,死亡1例,2例带塑料胆道内置管出院未行再次手术,8例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7例治愈,1例放弃继续治疗)。再次手术术后2例(25%)出现切口感染,1例(12.5%)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DCS联合再次确定性手术是治疗AOS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4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在4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中主动采用损伤控制手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4例多发伤情较重且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均>16,并处于生理极限状态,应用损伤控制手术首先进行止血和制止肠内容物的外溢、行消化道未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及胆管外引流、临时关腹等简化手术,随后送到外科ICU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在监护48h后再次行彻底性手术,均痊愈。结论运用损伤控制手术并分阶段重建消化道,对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并处于生命极限的患者是有益的,并可显著地降低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经验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9例AOSC病人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 69例病人均经DCS治疗。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后,18例病人痊愈,47例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共治愈65例(94.2%),再次确定性手术术后出现胆肠吻合口瘘、胆道出血各1例(各为2.1%),经相应治疗痊愈;放弃治疗及死亡各2例(2.9%),原因与DCS无关。结论 对于符合指征的AOSC病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积极选择适宜方式的DCS和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for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9 cases DAI Rui-wu, TIAN Fu-zhou, WANG Yu, et al. The PLA Center of General Surgery, Chengdu Arm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Chengdu 61008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TIAN Fu-zhou, E-mail:rwdai@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effect of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for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9 AOSC patients who admitted in our center from Sep.2001 to Dec.200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preference of DCS methods and perioperative therapies. Results DCS was performed in all 69 patients. Then 18 patients were healed, 47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reoperations after SICU resuscitation.The cure rate was 94.2% with 65 cases, The incidence of choleintestinal anastomotic stoma fistula(1 cases) or hemobilia(1 cases) was as low as 2.1% after reoperations, and all healed by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Two cases abandoned treatment. Mortality rate was 2.9% with 2 cases, and the causes were irrespective with DCS. Conclusion Consideration for DCS should be made positively under indications to AOSC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etiopathogenesis, choosing eligible DCS and reoperations methods is the ke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DCO)在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胸腹联合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71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损伤控制手术41例,另外30例患者行一期确定性手术。结果:损伤控制手术组患者复苏后乳酸水平,pH值,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与一期确定性手术组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71例患者均治愈后安全出院,但损伤控制手术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一期确定性手术组(均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损伤控制性手术对于严重胸腹部损伤患者是理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处理危重胰十二指肠损伤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1月问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DCS理念处理的19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未再行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12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后行确定性手术(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康复出院。4例(21.1%)在损伤控制性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应用DCS理念处理胰十二指肠损伤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良青木春夫断流术用于急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60例患者,24 h保守治疗无效的27例急诊行改良青木春夫断流术(Ⅰ组);另外33例出血经内科治疗控制后,择期行相同手术(Ⅱ组)。术后随访4年,对比观察术后再出血、肝昏迷、肝腹水以及生存状况。Ⅰ、Ⅱ组失访患者分别为3、4例,将Ⅰ组24例、Ⅱ组29例纳入研究。结果:Ⅰ组术后再出血5例、肝性脑病2例、肝腹水3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均为Child-Pugh C级患者,其中死于肝性脑病合并肝功能衰竭2例、重度腹水合并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2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1、2、4年存活率为79.2%、100%、100%。Ⅱ组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例、肝腹水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4年随访中死亡2例,1例术后2年死于重度腹水伴腹腔感染导致的肝功能衰竭,1例术后4年死于再出血;1、2、4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6.6%、93.1%。Ⅰ、Ⅱ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0.8%(5/24)、0(P<0.01);术后再出血率为20.8%(5/24)、3.4%(1/29,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8.3%(2/24)、3.4%(1/29,P<0.05);肝腹水发生率为12.5%(3/24)、13.8%(4/29,P>0.05);2组术后1年存活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青木春夫断流术在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方面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对于Child-Pugh分级C级的急诊患者,其围手术期死亡率高,急诊选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