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rviv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正常卵巢、1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以及26例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无Survivin表达,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80.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1)。结论Survivin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24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卵巢癌、19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CD24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D24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的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分化、临床分期及大网膜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CD24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种卵巢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发现HIF-1α和VEGF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不表达.而HIF-1α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81.8%(P<0.05),VEGF分别为85.7%、90.9%(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23.P<0.05)。认为HIF-1α与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异常表达;HIF-1α可通过促进细胞VEGF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殖,两者共同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种卵巢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发现HIF-1α和VEGF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不表达,而HIF-1α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81.8%(P<0.05),VEGF分别为85.7%、90.9%(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23,P<0.05).认为HIF-1α与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异常表达;HIF-1α可通过促进细胞VEGF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殖,两者共同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UC2、CD2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9例卵巢癌胃及结肠转移患者病灶组织中的MUC2、CD24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CD24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依次升高,但组间比较MUC2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在黏液性肿瘤中,二者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进展逐渐升高,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但与病理分级无关;MUC2在卵巢癌结肠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原发性卵巢癌(P〈0.05);二者在原发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3,P〈0.05)。结论MUC2、CD24与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可预测其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范丽丽  薛秀珍 《山东医药》2011,51(29):89-90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和黏着斑激酶(FAK)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观察组)和15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织(对照组)中整合素α5β1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整合素α5β1和FAK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合素α5β1阳性表达率与卵巢上皮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FAK阳性表达率与卵巢上皮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整合素α5β1、FAK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0,P〈0.01)。结论整合素α5β1、FAK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文英 《山东医药》2010,50(38):92-93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卵巢癌和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HMGB1。结果 HMGB1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HMGB1的平均灰度值为165.8±7.8,明显高于卵巢癌组织的143.2±10.5,P〈0.05。卵巢癌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与组织学来源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腹腔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HMGB1表达增强。其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PA、OPN在卵巢癌组织以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uPA、OPN 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0%和80.59%,uPA、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巢癌组织中uPA和OPN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而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无关.OPN与uP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OPN和uPA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OPN、uPA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患者预后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魏建红 《山东医药》2013,(40):63-65
目的 观察上皮性卵巢癌(简称卵巢癌)组织中抑癌基因KAI1(CD82)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卵巢癌(A组)、20例卵巢良性肿瘤(B组)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组)的KAI1与Casepase-3.结果 A组KAI1、Caspase-3蛋白阳性分别为24、28例,B组分别为17、5例,C组分别为0、5例;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KAI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KAI1、Caspase-3表达增加,二者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27^(kip1)、细胞周期素(cydin)E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p27^(kip1)、cyclin E。结果p27^(kip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和交界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42.11%,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的78.05%(P均〈0.05);cyclin E在卵巢上皮性癌及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47.37%,29.27%,三者相比,P均〈0.01。p27^(kip1)、cyclin E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下降,cyclin E表达上调,二者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13例正常卵巢、1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43例卵巢癌组织中的EGFR mRNA和STAT3 mRNA。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STAT3 mRNA表达均与卵巢癌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EGFR和STAT3 mRNA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42,P〈0.01)。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GFR、STAT3表达上调。二者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NNB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NNB1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TNNB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CTNNB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的卵巢上皮组织未发现CTNNB1存在。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93.3%的卵巢癌组织(42/45)出现了CTNNB1胞质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TNNB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表现为染色后胞质内可见棕褐色的粒状物;CTNNB1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增加明显,而不同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CTNNB1 mRNA和蛋白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株中表现为高表达,与正常的卵巢上皮组织差异显著,其中在细胞株中CAOV3的表达最高。结论 CTNNB1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均有高表达,且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卵巢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的磷脂酰肌醇3磷激酶催化亚基α基因(PIK3CA)、转化生长因子(TGF)-1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取适量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行石蜡切片。比较三种组织的PIK3CA、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组织的PIK3C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76,P<0.01),卵巢癌阳性表达最高,正常卵巢组织最低;三种组织的TIEG1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6.27,P<0.01),其中卵巢癌最低,正常卵巢最高。卵巢癌组织的PIK3C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10.72,P=0.005)、淋巴结转移(χ2=4.191,P=0.04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TIEG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χ2=9.462,P=0.009)、淋巴结转移(χ2=9.724,P=0.002)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PIK3CA、TIEG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与卵巢癌的发展、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李良毅  林玲  邱建龙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0):677-680,I002
目的 探讨CD44变异剪接体 6(CD44V6 )在甲状腺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 ,2 4例甲状腺腺瘤和 64例甲状腺癌的石蜡标本CD44V6 表达水平。结果 CD44V6 在甲状腺腺癌的表达率 ( 92 19%)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者 ( 5 8 3 3 %,P <0 0 1) ,癌旁甲状腺组织未见表达。甲状腺中不同组织来源的滤泡细胞癌和髓样癌的CD44V6 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 ,总阳性率分别为 96 5 5 %及 5 0 0 %(P <0 0 1)。但CD44V6 表达水平在乳头状腺癌和滤泡型腺癌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同时发现 2例未分化癌CD44V6 表达均呈强阳性。CD44V6 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包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CD44V6 表达水平在包膜浸润组和未浸润组之间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CD44V6 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4V6 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分化和浸润、转移显著相关 ,检测CD44V6 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并可能为甲状腺癌的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情况与EGC淋巴结转移危险性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8例EGC组织石蜡标本的SD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EGC组织中SDF-1α阳性组和SDF-1α阴性组分别为72例(42.9%)和96例(57.1%).SDF-1α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20 mm)、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SDF-1α阳性组与淋巴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血管侵袭、未分化组织和SDF-1α阳性表达是影响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淋巴血管侵袭(HR=3.753,95%CI:1.674-8.415,P=0.001)、未分化组织(HR=2.038,95%CI:1.100-3.775,P=0.024)和SDF-1α阳性表达(HR=3.631,95%CI:1.101-11.977,P=0.034)是预测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F-1α高表达与EGC淋巴结转移危险性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表达SDF-1α是EGC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癌基因c-erB-2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CD44V6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7例胃癌组织中c-erB-2、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erB-2在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31/39)和50.0%(1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在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30/39)和60.7%(17/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转移的胃癌中c-erB-2和CD44V6表达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c-erB-2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性.检测c-erB-2和CD44V6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淋巴转移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VEGF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杨  徐惠绵  张颐 《山东医药》2008,48(14):64-65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病灶、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显示,VEGF和MMP-9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大网膜转移病灶表达高于原发病灶.推测VEGF和MMP-9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起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癌中p16和p1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黏液性乳头状腺癌30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4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5例、交界十牛肿瘤加例、良性肿瘤40例.结果 p16在卵巢癌的表达率为32.9%,明显低于交界性肿瘤82.5%、良性肿瘤62.5%(P<0.01),p15蛋白在卵巢癌的表达率为41.1%低于交界性肿瘤52.5%、良性肿瘤75.0%(P<0.05),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越高、雌激素水平越高,p16、p15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结论 p16、p15的低表达在卵巢原发性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Bcl-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三种蛋白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b FGF、CREB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b FGF、CREB和Bcl-2蛋白在卵巢癌以及卵巢良性肿瘤、卵巢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三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三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b FGF、CREB和Bcl-2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00)。2b FGF、CREB和Bcl-2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大网膜转移及是否有腹水有显著相关性,在分期较高,有淋巴结转移、大网膜转移及有腹水者,b FGF、CREB和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其中b FGF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三者的表达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3b FGF、CREB和Bcl-2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其中b FGF和CREB(r=0.426,P=0.000)、b FGF和Bcl-2(r=0.540,P=0.000)、CREB和Bcl-2(r=0.673,P=0.000)。结论 b FGF、CREB和Bcl-2可能协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肿瘤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αB-crystallin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组织黏膜中αB-crystallin基因的表达.结果 αB-crystallin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黏膜,深层浸润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浅层浸润者,较大肿瘤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较小肿瘤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αB-crystallin 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αB-crystalll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癌变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