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香菇菌糠栽培草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以利用苹果枝条袋料栽培香菇发展很快,年栽培香菇菌棒1000万棒以上,留下了大量的废菌糠,如何利用这些废菌糠变废为宝,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两年来,我们根据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多方面试验,终于试验出了香菇菌糠栽培草菇的较佳配方和管理技术,并在我市大面积推广栽培。现将笔者利用香菇菌糠栽培鸡腿菇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针菇、杏鲍菇废菌渣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萍 《蔬菜》2010,(12):42-43
将金针菇、杏鲍菇废菌渣处理后作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草菇,与传统的稻草栽培配方相比,产量高、成本低,其中金针菇、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的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22.9%和22.0%,比传统稻草栽培料高,说明菌渣用于生产草菇菌种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草菇属于喜高温高湿的草腐性菌类,这种美味食用菌在福州地区冬季的市场价值较高,批发价可达14元/kg以上[1]-[3].而草菇生产的原料成本逐年上升,故考虑利用废菌渣栽培以降低成本.目前在福州地区工厂化周年栽培金针菇,普遍采用棉子壳作为栽培主料,通过再生法采收一潮菇后,菌包即废弃作为燃料或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我县造纸厂工业发达,每天废浆渣排放量约60吨左右,每年7~8月份在排放浆渣的沿途溪沟边,经常可见大量野生草菇,特别是在浆渣堆积的地方,野生草菇密度更大。为此,我们进行了废浆渣栽培草菇的试验。 (一)材料:菌种引自桐乡真菌所的8401菌株。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栽培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用栽草菇废料栽培蘑菇的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表明用栽草菇废料栽培蘑菇,单产达9kg/m2以上,收到变废为利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开发草菇栽培原料,以5种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5种菌渣都能获得一定的草菇产量,其中以杏鲍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菌渣栽培的产量较高,都在4kg/m2以上,生物转化率都达到了10%左右,且子实体性状比较好。而蟹味菇菌渣和海鲜菇菌渣由于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菌皮,草菇产量低,不宜直接用作栽培,可添加其他大颗粒原料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龙海市紫泥镇栽培草菇约100公顷,居全市第二位,仅次于角美镇。由于草菇栽培主要原料稻草基本依靠外地调运,价格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种菇效益。与此同时,本地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规模发展,大量废菌渣得不到很好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草菇VH3为试验菌株,进行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配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95%,麸皮5%配比料栽培草菇比用纯棉籽壳栽培草菇的经济效益好。杏鲍菇菌渣可以代替棉籽壳栽培草菇。  相似文献   

10.
覆盖材料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新明 《食用菌》1996,18(5):21-22
栽培草菇,生育期短,资金周转快,但生物转化率不高,产量较低。为此,人们常在播种后菌丝走满料面时进行覆土,以提高草菇的单产。笔者利用牛粪、塘泥、栽培过毛木耳的废菌料等进行覆盖草菇床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中国蘑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小苞脚菇属。草菇是一种高温菇,只有在气温稳定在30℃以上,湿度在80%左右时才能正常生长。因此,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普遍栽培的著名食用菌。草菇不仅肉汁脆滑,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原糖和维生素,其中干草菇维生素C含量达到2.06g/Kg。另外草菇中还含分别具有抗肿瘤和降血脂能力的异体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草菇对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草菇还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出口食品,在港、澳、日等国家和地区十分畅销。草菇生长周期短,生长和保存条件要求苛刻,生物学效率低。近年来,草菇栽培研究越来越多。董昌金和徐平用棉籽壳、稻草、麦秸和废棉四种培养基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废棉是草菇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棉籽壳。影响草菇产量的因素比较多,本试验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用不同堆料方式的棉籽壳栽培草菇进行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方面的研究,以求找到棉籽壳栽培草菇的最佳堆料方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供试菌种是草菇V23,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该菌株个体中等,抗杂菌、病虫害能力强,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庆元县黑木耳和灰树花的栽培量较大,栽培后的废菌棒较松散,仅有部分被还田,其余随处丢弃,影响环境。如今在农村环境全面整治的氛围中,只有充分挖掘废菌棒的利用价值,才能让菇农自觉收集并予以利用。因此,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进行了黑木耳和灰树花废菌棒栽培榆黄蘑试验,获得成功,在黄田镇大坑村建立了生产示范基地,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s),又名苞脚菇、兰花菇、麻菇等,英文名为Straw mushroom,是一种喜高温高湿,自然生于稻草上的草腐真菌。草菇极具特色的是它属于高温型菌类~([1,2]),可在其他菌类生产淡季的时候栽培,而且栽培原料广泛,棉籽壳、废棉、稻草、秸秆、甘蔗渣等各种富含植物纤维的材料均可栽培。栽培模式多  相似文献   

14.
孙育红  章超 《食用菌》2014,(1):58-59
<正>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著名的食用菌,起源于我国南方,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草菇栽培原料由稻草、棉籽壳、甘蔗渣、药渣和废棉等。人工栽培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停留在草堆式栽培状态,产量很低,生物转化率仅在7%左右,70年代后改进了栽培方式,如采取袋栽和床栽的方式相应提高了一些产量,但产量还是较低且很难稳产,故当前草菇主要栽培原料为废棉,大生产很少用稻草栽培草菇。如何使稻草栽培草菇产量达到稳产?笔者从2010年起,进行稻草栽培高产技术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稻草栽  相似文献   

15.
在棉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棉,如管理不当,就要污染环境。但在废棉中含有破碎的棉籽壳和大量的棉纤维,是栽培草菇的好原料。为探索废棉栽培草菇的适宜形  相似文献   

16.
在春夏2个季节。用废棉和废棉+稻草栽培草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棉中添加稻草。可逐步替代或减少草菇周年化生产中主要栽培原料废棉,以降低栽培成本,提高菇农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正>草菇,又名兰花菇,属高温型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多以废棉、稻草、玉米芯等农产品下脚料做为主原料床栽草菇,生物学转化率低,基本在10%~25%,其中废棉的最高,达到20%~25%,稻草和玉米芯次之,仅为10%~15%。栽培草菇影响因素太多,因而产量不稳定,虽然有人利用稻草为原料进行熟料栽培草菇提高了生物学转化率,但因为人工操作、用工大,难以普及并实现工厂化栽培。随着草菇和其他食  相似文献   

18.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Fr)Sing]栽培起源于我国,但多年来主要采用传统的堆料栽培方法。堆料栽培时培养料堆较大,且紧实度差,易导致堆温控制困难,菌丝稀疏、连接松散、营养积累不足,出菇阶段原基分化率低、产量不高、稳定性差。为此,笔者根据草菇生物学特性,借鉴香菇棒式熟料栽培的成功经验,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菌棒式熟料栽培技术研究,以提高草菇生产环境的可控性,提高产量和栽培效果的稳定性,为草菇规模化生产探索可控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香菇菌糠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是香菇生产大县 ,年生产量达 5 0 0 0万棒。据测香菇废菌糠含 7.78%粗蛋白 ,10 .2 7%糖 ,18.0 5 %粗纤维 ,能够为草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提供所需营养。我所就香菇废菌糠栽培草菇进行了试验。1 供试菌株 草菇 VA,引自浙江丽水市食用菌科研中心。2 培养料配方 香菇废菌糠 60 % ,棉子壳 2 0 % ,麦麸 2 0 % ,适量生石灰 ,p H 8~ 10。3 试验方法 按配方称取主辅料 ,香菇废菌糠需晒干碾碎成木屑状 ,棉子壳先用石灰水预湿 1天 ,再添加麦麸 ,三者拌匀 ,加水至含水量达到 5 5 % ,p H 8~ 10。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进大麻袋 ,蒸汽加温 60…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草菇子实体总体风味的贡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香气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香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 GEI)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进行评价,采用感官评定法验证分析草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为26种,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烃类、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异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对草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差异显著,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优,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差,感官评定结果与构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