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玉米、小麦、谷物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废弃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有50%以上存储于秸秆中。因此,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朝阳地区,农作物秸秆比较有效的利用途径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基料等。  相似文献   

3.
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高效利用为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该文综述了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基质、秸秆化学品相关的新近报道,主要侧重于秸秆生物质能源领域,概括了秸秆生产沼气、秸秆发电、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固体燃料的应用现状。最后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准确分析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其综合利用现状,采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谷物、豆类、薯类和棉花等作物产量,结合作物秸秆系数,对2009—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增加12 672.54万t,年增长率为2.01%,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和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西部和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的特点;其中,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量高,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产量低;中国耕地秸秆单产总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高产量地区集中在第三阶梯。综上所述,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需加大研发秸秆"五化"(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和秸秆原料化)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玉米、小麦、谷物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废弃物.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有50%以上存储于秸秆中.因此,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朝阳地区,农作物秸秆比较有效的利用途径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杆气化、秸秆基料等.  相似文献   

6.
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搞好开发利用可以转化为财富,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否则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给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现在人们已经掌握很多种利用作物秸秆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3 195.8×104t。文中在介绍辽宁省秸秆利用现状、秸秆资源分布状况、秸秆还田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辽宁省秸秆还田的主要问题是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秸秆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相关法规及补贴政策较少,农民认识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普及机械化秸秆还田、健全和完善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技宣传,提高农民认识水平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我国秸秆禁烧制度已存在数十年,但仍屡禁不止。在秸秆污染治理的问题上,不妨从环境外部性理论出发,为秸秆污染治理探索经济激励的新出路,实现秸秆治理从传统禁烧理念向综合利用秸秆理念的过渡,疏堵结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9.
每到夏熟秋收,各地就不断传来焚烧秸秆的信息,城市被灰霾笼罩,空气中出现大量的PM2.5悬浮物等物质,能见度急剧下降,造成出行困难,甚至迫使飞机停飞。秸秆焚烧屡禁不止,要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应该提前为秸秆找到出路,让更多的废物变成资源。秸秆既是能源,也是饲料,还是增强地力的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只要因地制宜,搞好综合利用,完全可以解决秸秆  相似文献   

10.
用造纸废液处理秸秆可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用造纸废液和尿素复合处理秸秆可使秸秆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粗蛋白含量增加,效果优于一般的尿素氨化处理,造纸废液用量20-30%、尿素用量3-5%,处理温度为25℃左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
用造纸废液处理秸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造纸废液处理秸秆可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用造纸废液加尿毒复合处理秸秆可使秸秆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20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增加1.0-1.5倍,处理效果优于一般的尿素氨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取造低废液用量20%-30%,尿素用量3%-5%,处理温度为25℃左右,并经过一定的处理时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搞好秸秆腐熟还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秸秆腐熟剂堆沤小麦秸秆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3种秸秆腐熟剂堆沤秸秆的成肥效果和成肥质量,对不同腐熟剂用量和不同堆沤秸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筛选腐熟成肥效果好、质量高的腐熟剂品种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3种秸秆腐熟剂都能堆沤秸秆成肥,以联业秸秆腐熟剂成肥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对保护农田、建立稳产高产农田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秸秆的利用多种多样,但要实现秸秆有效还田,理想的利用方式可为:秸秆作饲料、作沼气发酵原料后,有效还田。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油菜秸秆。由于油菜机械化种植、收割以及秸秆还田技术尚未成熟,在目前实际秸秆机械化还田中,主要是稻麦秸秆。本文结合我镇特点和作业条件,就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提出一些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安徽省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现状,介绍秸秆还田技术配套农机设备和技术方案,探讨秸秆综合利用未来发展方向,从秸秆还田机械、技术、模式等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方式对春播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黑龙江旱作耕地土壤和眷播期气候条件下,对秸秆深施还田和覆盖还田耕地以及对照地的土壤温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深施还田耕地土壤日平均温度(9.1℃)高于覆盖还田耕地和对照地的土壤温度(8.3和7.9℃).秸秆深施还田与秸秆覆盖还田和对照地的土壤温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秸秆深施还田量的增加,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量及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计初始含水率分别为30%、50%和70%田间持水量,掺加小麦和玉米两种秸秆,掺加量分别占干土质量1.00%、1.60%、2.25%、3.20%,共设24个处理,从累计入渗量、湿润锋和土壤水再分布3个方面分析掺加作物秸秆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含水率相同条件下,随秸秆掺加量增加,累计入渗量减小;在秸秆掺加量相同条件下,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累计入渗量减小。秸秆掺加量一定时,随初始含水率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增加;初始含水率一定时,随掺加量增加,湿润锋推进距离有减小趋势。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深度影响显著,对交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再分布交点处含水率影响显著,对交点深度影响不显著;初始含水率和秸秆掺加量对土壤水分入渗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秸秆掺加量极值为2.25%~3.20%,小麦秸秆掺加量极值大于3.20%,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华北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禁烧是长期以来政府环保部门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秸秆综合利用发挥其在秸秆禁烧工作中重要作用是我们连云港市灌云县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目标。灌云县作为能源匮乏的县级单位,却是农业产量的较大县,而且其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这些秸秆作物为主,如何对这些秸秆作物合理利用,是解决能源匮乏以及其他方面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对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