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年龄与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之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前列腺体积的价值。  方法  整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电切术且病理证实为良性腺体增生。采用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体积、tPSA、fPSA及不同前列腺体积的血清tPSA、fPSA的差异,进一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描述患者年龄、tPSA、fPSA与PV之间的相关性,用于评估年龄、tPSA、fPSA预测PV的价值。  结果  3个年龄段之间的前列腺体积、tPSA、fP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37, P=0.007;F=7.551, P=0.001;F=5.186, P=0.007),3个年龄段间两两比较后发现60~69岁组与70~79岁组和≥80岁组前列腺体积、tPSA、f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前列腺体积患者血清tPSA、fPSA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8.187,P < 0.001;F=7.318,P=0.001),血清tPSA、fPSA值随前列腺体积增加而升高(均P < 0.05)。患者的年龄、血清tPSA及血fPSA与PV呈正相关(r=0.259, P=0.006;r=0.375, P < 0.001;r=0.339,P < 0.001)。  结论  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tPSA、fPSA水平预测PV, 有利于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评估手术风险以及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3.
4.
前列腺联合部切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张英杰,袁九银,王栋,窦启锋,常连胜,秦维康近年来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trophy,BPH)的治疗方法较多,其共同的目的是改善患者排尿障碍。1986年Shafik[1]首先报告应用前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体积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PSA,采用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三径并估算前列腺体积,在术前按年龄分为3组,比较3组之间血PSA、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性;在术后2个月测定血SPA值和估算前列腺体积,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PSA值与前列腺体积明显相关.结论:测定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PSA时,将前列腺体积作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为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唐涌志  陈越 《上海医学》1996,19(4):244-245
前列腺针刺消融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评估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唐涌志,陈越,张文鼎,丁满棠,孟荟,汤海,贺琦近几年来,人们对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前列腺针刺消融术(Transurethalneedleablation,TUN...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伴排大便不畅、肛周疼痛2周入院,伴发热,体格检查:肛诊示前列腺增大,质韧饱满,触痛明显,中央波动感,行B超示前列腺增大约7cm×6cm×6cm,初步诊断前列腺脓肿,给予菌必治等抗菌药物治疗5天,效果不佳,应用消炎痛栓肛用无效。于局麻下行经直肠脓肿切开引流,引出少量脓性液,继续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MRI检查示前列腺肿瘤,穿刺组织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10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成年男性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清PSA检测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疾病组:105例,均为男性,年龄49~85岁,其中前列腺炎35例,前列腺增生症(B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的前列腺炎症对病人血清PSA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9-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52例,术前检查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记录年龄和是否存在急性尿潴留;术中取切取的前列腺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感染与否。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纳入尿潴留、前列腺感染、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的同时,分析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腺体炎症是否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有关。结果: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升高有关(P值分别为0.027和0.001)。结论:除了前列腺体积外,前列腺腺周炎症是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血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止血器在开放性前列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斌  李波 《四川医学》2001,22(7):686-686
我院从 1997年 8月以来 ,应用笔者发明的前列腺止血器在开放性前列腺手术中应用 2 1例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 2 1例 ,平均年龄 6 8岁 (53~ 81岁 )。其中经膀胱前列腺摘除 8例 ,经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13例 (Madigan)。前列腺增生 度 5例 , 度 16例。并发高血压 3例 ,尿潴留 15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 ,膀胱结石 2例。2 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1.2 器械 :笔者自行研制的一种耳廓形前列腺止血器 ,已申报国家专利。它是应用弹簧的回弹力及橡筋的弹力 ,来阻断前列腺周围的所有血供 ,…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提高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效果。②方法 采用Madigan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2例。③结果 42例均手术成功,25例尿道完整,17例损伤尿道缝合修复;术后出血少,恢复快;术后随访4-85个月,病人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④结论 Madigan手术为较理想的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正辉  王一峰 《广东医学》1995,16(8):524-526
前列腺周围封闭对改善前列腺痛的临床观察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510120)郭正辉,王一峰前列腺痛(Prostatodwi)是指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前列腺疼痛和排尿刺激症状,或真性前列腺癌的患者。由于症状顽固,不易恢复,常影响病人的生活起...  相似文献   

15.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适用于腺体较大及并发膀胱病变的患者。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广为应用[1] ,然而术中止血困难 ,术后出血及尿道狭窄时有发生 ,因此 ,必须改进手术方式 ,提高手术质量。我院 1996— 1999年采用前列腺窝折叠缝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5 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 ,年龄 47~ 87岁 ,Ⅱ度前列腺增生症 17例 ,Ⅲ度 35例 ,残余尿 6 0~ 35 0ml,前列腺体积 40~170ml,平均 6 5ml;17例肾功能不全 ,2 1例曾行保留导尿 ,8例曾行前列腺射频治疗 ,5例有慢性前列腺病史 ,2例行经尿道前列…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前列腺汤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0例非前列腺癌查体男性的血清tPSA,57例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以及23例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患者的血清tPSA值。结果:非急诊入院BPH患者血清tPSA(3.50±1.45)μg/L,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16.6±3.56)μg/L与非前列腺癌男性查体人群血清tPSA(1.15±0.95)μg/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与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尤其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显著升高,故对血清tPSA大于4.0μg/L而准备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应审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前列腺肿瘤、前列腺肥大和正常成年男性各组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分泌水平,提高血清PS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一定数目各观察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其P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正常成年男性组PSA分泌水平一般在0.2~8.3ng/ml,前列腺肥大组PSA分泌水平在0.8~17.9ngm/l,前列腺肿瘤组PSA分泌水平在8.6~147.5ngm/l。结论各组PSA分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也存在一定重叠性,在用其判断前列腺疾病时只能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动脉起源部位,评价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夜尿次数等指标。结果 12例共25支前列腺动脉,12支(48%)起自膀胱下动脉,11支(44%)起自阴部内动脉,2支(8%)起自闭孔动脉,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技术成功率为84.6%,临床成功率为91.7%。结论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