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足踝部皮肤缺损情况,于小腿内侧切取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的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最大为15cm×10cm,最小为6cm×4cm,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皮瓣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而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的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逆行性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开始采用逆行性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 临床应用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 用逆行性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2003-02/2007-02于福州总医院骨科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在最邻近创面、其蒂部在有胫后动脉穿支的轴线上.根据术前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穿支探测,要求皮瓣、蒂部及穿支表面有良好的皮肤.顺行设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逆行设计修复小腿中下段,其中小腿下段9例,小腿中段3例,小腿上段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12.5 cm×7.5 cm,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最大面积为15.0 cm×10.0 cm,最小为4.0 cm×2.5 cm.观察其修复效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患肢正常步态行走,有痛觉.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在小腿内后侧,损伤后蒂部保存良好,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内踝上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转移修复16例由外伤、感染所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7cm×10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5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2期行植皮覆盖坏死区。术后经1~12个月随访,修复后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痛、触觉为S0~S1。结论:内踝上岛状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与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修复,对有踝关节动脉网严重损伤时需谨慎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晓妍 《全科护理》2012,10(9):783-784
总结14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背、足内侧、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认为术前的心理护理和血管准备,术后的保暖,认真实施抗凝,防止血管痉挛药物的治疗,防止皮瓣修复血管危象的发生。积极对血管血运障碍、皮瓣下水肿、皮瓣撕脱和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娄底地区人民医院(417000)肖扬各种原因所致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常见,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6年12月应用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术,修复足部缺损,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踝上穿支瘢痕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内踝及内踝上下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应用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其中6例患者小腿内侧中下部有过烧伤或外伤创面非手术治愈史,该区有较平瘢痕。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但6例伴有瘢痕的皮瓣术后第2天就出现皮瓣瘀血,及时行皮瓣切开,改善微循环,只有2例皮瓣瘀血改善最终存活,4例皮瓣未存活,使用其他方法修复创面。结论:应用瘢痕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应相当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11cm×17cm,皮瓣切取面积约为5cm×7cm~13cm×25cm。结果所有的皮瓣都完全成活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良好,功能佳。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且外观良好。所以胫后动脉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下肢外伤后皮肤软组织较为常见,常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被截肢的后果。我院于2006年6月20日收治了1例右小腿下1/4处开放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右小腿远端1/4处被石头扎伤1 h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稳定,神清,心肺未见异常。右小腿远端1/4处有一环绕小腿的“C”形创口,仅有肌腱和腓侧少许皮肤软组织与近端相连,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畸形,伤口严重污染,足部皮肤色苍白,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针刺未见活动性出血。入院诊为右小腿远端1/4不完全离断,经术前积极准备后在持硬麻下行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创面清创后经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跟腱外露创面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跟腱外露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创面换药后行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创面清创后行经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OFA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腱外露创面患者创面清创后行经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逆行修复小腿远端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逆行应用修复下肢远端残余创面,其中最小皮瓣6 cm×8 cm,最大皮瓣13 cm×16 cm。【结果】临床应用8例修复下肢远端残余创面,全部成活。【结论】本手术成功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对小腿远端的残余创面修复不失为一项可供选用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手指外伤后或瘢痕切除后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手部对功能要求较高,所以许多方法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对掌背动脉解剖研究的深入,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1与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相关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dorsalmetacarpalartery,surgicalflap,islandflap”,语种为英文;同期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掌背动脉,外科皮瓣,岛状皮瓣”,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相关的文献,对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的文献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不采纳。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3篇相关文献,排除20篇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的文献,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实际纳入21篇。资料综合:手背皮肤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在手背走行4条掌背动脉,其末端吻合支将掌背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相连,根据这一解剖基础,可以设计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血管的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缺损。其轴心线为掌背动脉,旋转点为掌背动脉末端向指掌侧动脉发出交通支的部位,切取范围:皮瓣上界为腕背横纹,下界为指蹼边缘,宽可达血管轴心线两侧各25mm。结论: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缺损,该手术简单实用,不损伤大的血管和神经,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手指外伤后或瘢痕切除后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手部对功能要求较高,所以许多方法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对掌背动脉解剖研究的深入,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1与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相关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urgical flap,island flap”,语种为英文;同期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掌背动脉,外科皮瓣,岛状皮瓣”,语种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相关的文献,对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的文献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不采纳。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3篇相关文献,排除20篇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的文献,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实际纳入21篇。 资料综合:手背皮肤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在手背走行4条掌背动脉,其末端吻合支将掌背动脉与指掌侧总动脉相连,根据这一解剖基础,可以设计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血管的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缺损。其轴心线为掌背动脉,旋转点为掌背动脉末端向指掌侧动脉发出交通支的部位,切取范围:皮瓣上界为腕背横纹,下界为指蹼边缘,宽可达血管轴心线两侧各25mm。 结论: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缺损,该手术简单实用,不损伤大的血管和神经,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91~2000年 ,作者对外伤性胫骨骨折手术内固定后出现钢板外露、胫骨外露等胫前软组织缺损 ,行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58例 ,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40例 ,女18例。年龄12~52岁。均为外伤后胫骨骨折固定术后出现钢板外露或胫骨外露。均单侧肢体单块轴型皮瓣修复。皮瓣类型 :小腿内侧19例 ,小腿外侧25例 ,岛状瓣2例 ,腓肠肌内侧头肌8例 ,腓肠肌外侧头肌3例 ,皮瓣面积5cm×8cm~8cm×20cm ,肌皮瓣面积8cm×12cm~10cm×20cm ,急…  相似文献   

15.
16.
1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骏  段萍 《中国临床研究》2011,(10):906-90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运用。方法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其中6例钢板外露,1例骨外露,术前做好皮瓣大小设计与皮蒂的旋转点,均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处。结果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缺损处完全封闭,外形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旋转范围大,操作易掌握,能很好解决胫前软组织缺损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采取传统修复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2.50%。穿支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能够节约供区皮瓣切取的面积,减少创伤,是修复软组织损失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医学研究价值,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吴震  蔡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12+96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肋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对8例手部功能区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肋间后动脉皮瓣修复。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6月,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无破溃,3例给予皮瓣修薄术,余5例外观、功能均良好。两点辨别觉10~16 mm,平均12 mm。结论游离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后感觉恢复佳,对手部功能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尤为重要,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应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13例手部皮 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最大面积12cm×7cm,最小面积6cm×4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5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 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