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15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1例,大脑前动脉4例。观察取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脑卒中再发以及病死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90d,比较取栓前与取栓后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5例患者均血管满意再通,均为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以上。2例患者有症状性颅内出血,90d时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术前[4.0(0.0,18.0)分vs 13.0(10.0,28.0)分,P0.01]。其中1例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死亡。90d随访时,mRS 0~2分8例(53.3%)。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 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发病时间为4~7 h的急性MCA闭塞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例因术中造影显示M2段中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FR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血栓负荷重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5例患者,统计手术时间,评价取栓后即刻血流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改善及术后90天随访mRS评分。结果 5例患者均通过双支架并联取栓术获得闭塞血管良好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为2b-3级,其中完全再通4例(mTICI 3级)。无明显与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术前减少10分。术后90天随访,2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残疾,1例患者死亡。结论使用Solitaire FR双支架并联取栓术治疗血栓负荷重的部分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之前有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案例[1-2],但尚未有临时起搏器应用于颅内动脉机械取栓的文章被报道,现报道安装临时起搏器后行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1例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老年化问题越加严重,老年疾病合并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临床愈发常见。多数患者由于年高体弱,基础病多,治疗不便等因素而影响手术取栓时机和疗效。我院1996年以来共收治〉60岁急性动脉栓塞患者21例,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加溶栓治疗动脉栓塞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应用Fogarty导管手术取栓加术中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15例。除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14例救治成功。及早手术取栓加术中应用尿激酶直接溶栓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而积极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和原发病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祈福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微创取栓术治疗的7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60例,治愈率为89.6%,患肢血供恢复。好转7例(10.4%),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无截肢。死亡1例(2.6%)。结论球囊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取栓,有利于提高其保肢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取栓术3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发病急骤、后果严重的血管外科急症,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取栓加药物溶栓、抗凝治疗。自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7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导致急性心源性脑栓塞动脉取栓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单纯动脉内取栓治疗心房颤动导致脑大动脉闭塞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资料。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22例,其中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级10例(预后良好组),3~6级12例(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栓塞部位、取栓前是否桥接静脉溶栓、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到再灌注时间(TOR)、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取栓次数、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m TICI)血流分级、术后颅内症状性脑出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INR、栓塞部位、取栓前静脉溶栓例数、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例数、m TICI 2b级以上的比例、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时NIHSS评分(15.2±2.0)分,低于预后不良组(22.9±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TOR(307±86)min,少于预后不良组(426±14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取栓1.5(0.5,3.0)次,少于预后不良组取栓4.0(2.0,7.0)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房颤动致急性脑栓塞患者动脉取栓治疗时,缩短再灌注时间、减少术中取栓次数,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尚需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60例,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组(单纯治疗组)和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24h脑梗死体积和90d良好预后率、脑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发病24h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术前,且联合治疗组发病24h脑梗死体积[(3.6±1.3)ml vs (4.8±1.8)ml]、术后1、7、14dNIHSS评分[(6.8±3.8)分vs (8.2±3.5)分;(2.6±1.6)分vs (4.0±1.8)分;(2.0±1.2)分vs (3.5±2.1)分]、90d病死率(3.4%vs 10.0%)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术后90d良好预后率(40.0%vs 26.7%)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d脑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改善,其可降低术后再灌注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致残率和死亡风险高,血管内治疗可使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受益。该文报道1例经枕动脉肌支逆行开通闭塞椎动脉行基底动脉取栓患者,以为常规入路难以完成血管再通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患者为57岁男性,主要症状为意识不清3 h,病史结合影像学提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诊行机械取栓时优势椎动脉难以开通,遂经侧支循环途径逆行开通闭塞椎动脉行基底动脉取栓,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完全再通。  相似文献   

15.
患者1女,4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于2010年7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病史10余年,但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病史。入院时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53例(75条腿)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球囊导管取栓木的治疗结果。全组疗效优良率(肢体存活率)82.7%,死亡率17%,对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球囊导管取检术适应证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溶栓和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其中17例单纯采用局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4例同时采用支架置入术.结果: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分级(TIMI)3级13例(包括4例同时行支架置入术的重度狭窄患者),TIMI2级7例,TIMI 1级1例.住院期间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其余患者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8例,1分6例,2分3例,3、4和5分各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置入术结合超选择性局部动脉内溶栓可有效减少开通血管的再次闭塞.  相似文献   

18.
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较为常见,而颈内动脉夹层并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所致醒后脑梗死较为少见,单纯内科治疗预后较差。本文报道了1例颈内动脉夹层并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所致醒后脑梗死患者,成功行机械取栓术且预后良好。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发现,颈内动脉夹层并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行机械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而取栓术后颅内血管再通及Willis环代偿良好的患者未行颈动脉夹层处支架成形术也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除药物溶栓外,逐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机械取栓装置,其中以删取栓器最为引人注目。尽管脑缺血机械取栓(MERO)试验证实Merci取栓器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并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不同学者对其结果的看法并不一致。目前对Merci取栓器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还需要进行一项以临床转归作为评价指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回答这一问题。机械取栓与药物溶栓可能各有所长,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治疗3个月后予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mRS≤2分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mRS>2分组).单因素分析2组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