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和峰流速(PEF)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IL-8、IL-10含量和PEF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及PEF值均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及PEF值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8含量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细胞因子失衡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血清IL-8、IL-10水平和PEF值的研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9mRNA水平,探讨IL-9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经佛波酯和离子霉素刺激活化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IL-9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总IgE浓度。结果建立人IL-9的SYBRGreenⅠ检测方法。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BMC中IL-9mR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BMC中IL-9mRNA水平与总IgE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PBMC中IL-9mRNA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及痰中上述指标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升高,说明COPD患者气道炎症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存在,IL-8、IL-17和TGF-β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2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9.2±3.2)ng/m 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8±11.5)ng/m l,P<0.01],缓解期增至(19.9±5.4)ng/m 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 055±506)n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6±72)ng/m l,P<0.01],缓解期降至(214±119)ng/m 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测定IL-2、IL-8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各50例(哮喘组)、急性加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各50例(COPD组)及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加重期IL-4水平显著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COPD急性加重期IL-8水平高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IL-4、IL-8、IL-10均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性反应,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IL-4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IL-8、IL-10为COPD的主要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7.
王妹芳  王龙武 《检验医学》2006,21(3):259-26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2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9.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19.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 055±506)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6±72)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4±119)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测定IL-2、IL-8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mRNA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选取192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187例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为SIRS组、184例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参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NLRP3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血清CRP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最高、SIRS组患者次之、参照组最低(P0.05)。脓毒症患者NLRP3 mRNA、caspase-1 mRNA表达和血浆IL-1β、IL-18水平最高、SIRS组患者次之、参照组最低(P0.05)。脓毒症患者NLRP3 mRNA表达与caspase-1 mRNA表达(P0.05)、血浆IL-1β水平(P0.05)、血浆IL-18水平(P0.05)均呈正相关;且脓毒症患者NLRP3 mRNA、caspase-1 mRNA表达均与血清PCT水平、血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清PCT、CRP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NLRP3 mRNA表达、caspase-1 mRNA表达及血浆IL-1β、IL-18水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caspase-1 mRNA高表达,血浆IL-1β、IL-18水平升高,NLRP3炎性小体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及痰中上述指标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升高,说明COPD患者气道炎症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存在,IL-8、IL-17和TGF-β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Nod样受体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interleukin 1β,NLRP3/IL-1β)信号通路活化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关系。方法行MHD治疗的患者83例为研究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生化指标、HDL-C、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mRNA;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HDL-C及颈动脉IMT与NLRP3mRNA、IL-1β及IL-18的相关性;明确影响MHD患者HDL-C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MHD患者HDL-C低于对照组(t=-7.048,P<0.001),颈动脉IMT值大于对照组(t=2.634,P<0.001);血HDL-C与NLRP3mRNA(r=-0.682,P<0.001)、IL-1β(r=-0.537,P<0.001)及IL-18(r=-0.426,P<0.001)呈负相关;颈动脉IMT与NLRP3mRNA(r=0.521,P<0.001)、IL-1β(r=0.569,P<0.001)及IL-18(r=0.674,P<0.001)成正相关;NLRP3mRNA活化是HDL-C降低的危险因素(B=-0.390,p<0.001),而NLRP3mRNA、IL-18活化(B=0.069、0.002,均P<0.001)及HDL-C降低(B=-0.106,P<0.001)是MHD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NLRP3/IL-1β信号通路参与了MHD患者血HDL-C水平降低及颈动脉IMT增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57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研究组)和46例急性发作期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对照组)入院时和缓解期后1个月血清IL-18、MMP-9、COX-2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缓解期后1个月血清IL-18、MMP-9、COX-2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研究组缓解期后1个月血清IL-18、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COX-2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对照组入院时血清IL-18、MMP-9、COX-2水平与缓解期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COX-2水平与血清MMP-9、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558、0.625,均P〈0.05),血清MMP-9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 IL-18、MMP-9、COX-2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病过程,为新的临床治疗靶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和急性发作期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提供了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在支气管哮喘不同控制水平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省交通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9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进行研究。根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将哮喘组患者分为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控制组3个亚组,每组各30例。另选30例健康对象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IL-18、IL-33水平,并测定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结果:哮喘组患者血清中IL-18、IL-33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哮喘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患者血清中IL-18、IL-33水平均高于控制组(P0.05);未控制组患者血清中这两项指标高于部分控制组(P0.05);IL-18与IL-33在控制组与健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与血清中IL-18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与IL-33无显著相关性。在3个哮喘亚组中,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的表达水平均与FEV_1%pre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哮喘患者血清中IL-18与IL-33水平与其哮喘控制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9(IL-9)的水平,探讨IL-9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9和总IgE浓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IL-9水平与总IgE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IL-9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7、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泼尼松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血与对照组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中IL-37、IL-6及TGF-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37、IL-6及TGF-β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的IL-37、IL-6、TGF-β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浆IL-37、IL-6及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观察组IL-37、IL-6及TGF-β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中IL-37、IL-6、TGF-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IL-37、IL-6、TGF-β在ITP患者中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抑制,这些指标可能对于ITP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8(IL-18)、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1-磷酸鞘氨醇(SIP)的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急诊内科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65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L-17A、IL-18、ADAM33、SIP、总免疫球蛋白E(Ig 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并根据哮喘患者的病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L-17A、IL-18、ADAM33、S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g E、外周血E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FEV1%pre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者的血清IL-17A、IL-18、ADAM33、SI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哮喘患者(P0.05)。结论血清IL-17A、IL-18、ADAM33、SIP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升高显著,并且与哮喘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学琴  陈晔  袁雅冬 《临床荟萃》2009,24(14):1217-122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非急性发作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RP、IL-8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评价以上两种因子是否可成为支气管哮喘病情分期评估指标,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CRP、IL-8水平,同时选择68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CRP、IL-8的检测分别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急性发作期,(52.8±6.2)mg/LVS(6.2±4.5)mg/L、(7.4±4.9)mg/L(均尸〈O.01),而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急性发作期,(33.6±5.3)ng/LVS(19.6±5.1)ng/L、(24.9±4.9)ng/L(均P〈0.01),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cRP、IL-8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血清CRP、IL-8水平检测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分期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和龈沟液IL-18和IL-1β,采用RT-PCR检测血清NLRP3mRNA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NLRP3mRNA相对表达量、IL-18和IL-1β分别为(1.472±0.331)、(57.93±15.49)pg/ml和(34.29±8.9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龈沟液IL-18和IL-1β分别为(49.04±12.22)pg/ml和(33.92±6.0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分别为(1.72±0.21)、(2.79±0.44)、(3.61±0.20)mm和(5.01±0.74)m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LRP3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及龈沟液IL-18和IL-1β分别与PLI、BI、PD、AL呈正相关(P0.05);血清NLRP3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及龈沟液IL-18、IL-1β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NLRP3炎症小体mRNA、血清及龈沟液IL-18、IL-1β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IgE水平及不同病程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介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5水平,同时用散射比浊法进行IgE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经PHA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5及Ig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哮喘发作期IL-4、IL-5、IgE水平较缓解期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L-4、IL-5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4、IL-8、IL-9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患儿各43例,分别设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的血清IL-4、IL-8、IL-9水平.结果 IL-4、IL-8、IL-9在对照组、缓解组、发作组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清IL-4、IL-8、IL-9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临床可作为支气管哮喘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